*用户名
*
*
手机号
已有账户,
*用户名
*
手机号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内容详情>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当这些女编辑成了新手妈妈,她们的身上发生了哪些转变?

作者:魔法象新手妈妈们 发表日期:2018-05-13

微信图片_20180614091452.jpg

我工作有4、5年了,26岁当妈妈,是我们团队最年轻的妈妈。我对我自己的人生设想就是我不希望我跟孩子年龄差距太大,那样等到她长大的时候我没有办法跟她沟通,我希望未来我和我的女儿走出去时,别人会说,“哇,这对姐妹很好看”。


在还没有当妈妈之前,我是一个文艺女青年,“文艺女青年”这个说法可能听起来有点矫情,但其实我更多觉得“文艺”是是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层面的东西,即使有了孩子,我也希望我的生活方式保持着“文艺”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我的孩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是新颖的、新鲜的。我希望我和我的女儿都会是很潮又很文艺的人。


没有孩子之前,在魔法象所做的童书里,我自己更偏好哲思一类的绘本,也更注重绘本和文学社科这中间的衔接,这类绘本的孩童阅读年龄偏大,都是7-9岁左右。


但当知道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的世界的信息好像翻转了一样,孩子真的就像家长的老师,会直接引导和决定我当下关注的方向。我开始更多地关注0-3岁的养育类童书,然后它也改变了我对当下0-3岁图书的看法。


我开始会去观察市面上0-3岁的童书,是否真真正正适合0-3岁孩子阅读——它的内容是不是太深了,翻页符不符合现在低幼年龄阶段的使用习惯,设计合不合理,甚至符不符合人体工程学。我发现自己现在作为读者这一块的感受变深了。


像我们今年魔法象的年度作者伊娃娜,有一本书叫《亲爱的女儿》,那本书在我还没有生女儿之前就已经出版了。伊娃娜是一个布艺的专家,书里面讲述的故事,全都是用手工缝的布来制造出的一个游戏效果。我之前看的时候内心冲击力并没有特别大,只是从绘本角度看,知道它是一个多媒材的绘本。

1528938401122059.jpg

但当我自己有了女儿后,再看这本书,我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包括理解标题里这个“亲爱的”含义——因为我感觉我女儿那个活泼可爱的状态就是标题里所形容的“亲爱的女儿”那样——


这本书激发了我作为一个母亲,想用更多方式体现母爱的心情,我会想除了我养育她、哺育她、给她买衣服、带她出去玩,我还可以用什么能够留存的方式去见证我对她的爱。于是我去网上搜手工材料包,给她一针一线缝启蒙书。


缝的时候,我的女儿就在旁边玩,我会想到一两个月之后,她拿到我给她缝的启蒙书去玩去摸的样子。这个启蒙书是可以长久保留下来的,就像儿时我们的外婆或者妈妈给我们做的小衣服、小被子那样。现在这个社会一切的便利性太好了,网上卖的各种育儿神器,全部都是别人直接给我们的,但是带有情感和温度、能伴随孩子成长的东西,其实很少。我希望我缝给女儿的这本书,它的一针一线都是有情感有温度的。


之前作为一名营销编辑,我可能更多是看别家出版社出了什么新书,做了什么活动推广,运用了什么市场和营销技巧,是不是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当做了母亲之后,我也会关注这些,但转变是我会变得怀有“私心”了,我会从家长的角度,为我的女儿鉴别这本童书到底适不适合她看。


也许这本童书运用了很多市场技巧,让很多家长都想去买,但它从内容上到底值不值得买,是不是具有艺术启蒙功能,如引进类的绘本翻译水准是不是足够好,符不符合中国人的说话方式,选纸、工艺、油墨的安全性又如何,我都会从一名普通家长的角度,先替我的女儿筛选一遍。


当母亲之后我也忽然能理解那些社群里的妈妈了。工作需要,我一直有做微信、qq社群这方面的维护,妈妈社群的活跃度比人文社科类读者社群强很多,因为小孩身上遇到的种种问题对妈妈来说是刚需。以前我作为出版社的一个营销编辑潜伏在群里面,当时甚至会对这些妈妈的积极性产生一种质疑,觉得这些妈妈难道不用工作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时间去聊这些问题,对某一种药物研究的那么透彻,甚至细到会去研究这种药物里的某种元素安不安全。


但当我自己做妈妈之后,我才真的理解了她们,有了那种“孩子是唯一的,一切坏的事都不能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能预防就预防,能治疗就治疗”的感受,我甚至会默默去翻看这些妈妈讨论的记录。


我们整个魔法象团队都偏年轻,所以以前做营销,我更多是在人云亦云地去猜测家长的某些兴趣点和营销点,但当成了家长,有了实践经验之后,我更能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分析和体会其中的营销点了。最简单的判断方式,排除一切因素,我从一个普通家长的角度出发,走在市面上自己会不会买这本书,对这些营销宣传是不是信服,我现在开始从这些走心的角度去判断了。


微信图片_20180614091517.jpg

当妈妈之后,我的阅读角度发生了变化。以前关注很多亲子关系类的书,我都只是当成理论性的书籍去研读,而现在,我更多是出于自身作为妈妈的需要去读。


像我在生宝宝前责编的一本书,叫《孩子出生以后》,就是结合了很多真实案例去解决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很多问题的一本书,我自己做书的时候也得到过很多启发。不过这本书最神奇的地方还在于,它让三个经手这本书的老师都怀孕了。

1528938494766998.jpg

我自己从做这本书的责编起,就马上怀孕了,翻译这本书的余婷婷老师,在译完这本书后,也立刻怀孕了,还有我们的一位营销编辑也是在经手这本书的时候怀孕了。这套书现在在我们魔法象被称为“孕子之书”,在办公室里面传的挺神的。


现在我在给孩子的选书上,会将自己育儿的经验和市场结合在一起去考虑了。我的孩子6个多月大的时候,我就让她去摸书,9个月的时候,她基本上就会自己翻书了。我会根据我的孩子的年龄段和认知方面的特点来帮她选书,发现她喜欢读字比较大,颜色比较鲜艳的,图以动物为主要角色来设计的那种书。像“小鸡球球”系列的那套触摸书,她就很喜欢,因为工艺很独特,摸起来很柔软很真实,她从心理上会愿意接受。

1528938519135180.jpg

不过她现在太小了,自己阅读注意力不可能维持的太久,看一下就从书上转移了,所以我平常会通过给她读书的形式来帮助她阅读,这样她会听得比较认真。


我觉得童书其实不只是给孩子看的,大人也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像我做童书之后,整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都会比较多地往正面积极的方向去想,悲观消极的地方就想的比较少,常常觉得这个世界可真美好。


比如我以前做过一本书叫《我的妹妹是只狼》,就是讲面对负面情绪时该怎么应对,刚好那段时间我自己情绪比较低落,做完这本书之后自己就调节好心态,慢慢走出来了,感觉那本书治愈了我。

1528938555647671.jpg


微信图片_20180614091539.jpg

我比较特殊的一点在于,我是在成为母亲之后,才申请转岗来做童书的。以前我是做人文社科图书的营销宣传,那时工作也很充实,但在成为母亲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完全改变了。


我开始从童书里面发现了一个新的美好的世界,那时我开始希望自己的工作上能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进行,同时能与可以带给孩子新鲜快活的感觉结合起来,所以我当时主动申请转岗来到魔法象做图画书编辑。


成为母亲之后,我对童书的认识也改变了。以前我觉得童书很简单,就是那种在超市、商场里看到的一些色彩比较缤纷、文字字号比较大的书。但当接触了真正优美的儿童文学和图画书之后,我才发现童书其实适合0-99岁的人,每个人都可以从童书里收获不同的惊喜和感动。


现在我感觉我们做童书的编辑,也是充满使命感的。如何挑选一些可以以小见大的选题,如何在书中用一种非常轻松愉悦的方式,给孩子们传达出对他们非常有益、并能让他们在开心的氛围中就能获得成长的力量的这样的书,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当妈妈之后,我也会开始把我的孩子当作未来的小读者,去设想我的孩子会怎么样去阅读这本书,有时也会从一个妈妈的身份去想手头做的这本书适合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


比如我最近在做一套寓教于乐的书,是露丝·布朗的一套书,拿到选题之后,我觉得它可能更适合0-3岁的低幼的孩子。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讲,他们很容易撕坏书,所以我就把书策划成纸板书,让书不容易被撕坏,同时我又考虑到孩子的手很娇嫩,所以我把书设计成不伤手的圆角。


我希望每个孩子在打开我们做的书之后,都能让他们眼前一亮,脸上绽放出让妈妈觉得很暖心的笑容,我觉得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