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
*
手机号
已有账户,
*用户名
*
手机号
*
当前位置:首页>作者中心
禅心初(王喜国)
禅心初,博士后,史学工作者,兼涉政治学。因参悟“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颇有心得,进而从制度角度研究北洋,从而得出北洋致乱之源“在制度问题、而不在人”的结论。五年前起笔写北洋,成文《北洋觉梦录》。
陈彩林
陈彩林,男,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玉林师范学院。
陈传兴
陈传兴,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出社创办人,台湾清华大学副教授,2012年获法国艺术与文学勋位(军官勋章)。师承法国电影符号学理论大师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etz)。长期耕耘哲学、精神分析与影像论述等领域,同时是作家、摄影家、艺术评论学者与电影创作者。拍摄纪录片包括《移民》、《阿坤》、《郑在东》、《姚一苇口述史》,担任文学电影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第一系列总监制,并亲自执导《如雾起时――郑愁予》、《化城再来人――周梦蝶》。著有《忧郁文件》(1992)、《道德不能罢免》(2006)、《银盐热》(2009)、《木与夜孰长》(2009),以及主持翻译《精神分析词汇》。在启发过几代摄影人的《摄影美学七问》中,是其中“五问”的回答者。
陈德政
陈德政,一九七八年冬,生于台南,政大广电系毕业。高中时期接触英伦摇滚乐,立定去伦敦留学的志向。退伍后到纽约旅行,在那听见更深沉的呼唤,接收到绝对契合的频率,人生转了大弯,决定到New School攻读媒体研究硕士,在布鲁克林的公寓一住好多年。也是从那时起,开始书写博客“音速青春”,分享纽约的所见所闻――场馆内的乐声,街头巧遇的人物,过去发生的历史,许许多多正在感受的当下。年轻时组过乐团、主持广播节目、也在唱片行打工,大学时拍过台湾乐团浊水溪公社的纪录片《烂头壳》。三十岁后深切地体悟到,自己最会做的事情,仍是写作。题材以音乐、电影、旅行为主,以本名或代号pulp发表在各式刊物上。返台后持续耕耘博客,一写十年,累积超过一百万字、五百万浏览人次,是往后一切美好事物的开端,包括这本《给所有明日的聚会》――他的第一本书,主题正是纽约,他的文化启蒙、自我认知的起点,心底那座永远的故乡。二#一四年在台湾出第二本散文集《在远方相遇》,期许自己能持之以恒,用文字触动他人,在转瞬而逝的生命中,替自己,也替世界留下一点什么。
陈高山
陈高山,男,1941年12月生,湖南省汨罗市人。196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旋即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工作1年。其后,在湘潭县四中任教18年,任湘潭县副县长8年,任湘潭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兼中共湘潭市教育委员会书记5年,2002年元月退休。
陈海立
陈海立,中山大学硕士。2007年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本科,2011年攻读中国社会经济史硕士。主要从事于明清经济史、制度史研究。近期研究方向为南海西樵地区的商品性农业经济、杭州地区的关税制度,并发表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