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
*
手机号
已有账户,
*用户名
*
手机号
*
当前位置:首页>作者中心
张本义
张本义,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文献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现代语文研究会吟诵分会(中华吟诵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南吟诵传承人,政协辽宁省八、九、十届委员,大连市吟诵学会会长,大连市儒学会会长,大连图书馆终身名誉馆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应《光明日报》约稿创作《大连赋》,成为代表大连市的人文名片,享誉全国。
张昌华
张昌华,1944年生于南京。当过兵,教过书。80年代初忝列编席,直至退休。曾任江苏文艺出社副总编辑。著有文化随笔集《书香人和》、《走近大家》、《青瓷碎片》、《书窗读月》、《曾经风雅》、《民国风景》、《故人风清》、《百年风度》等。
张充和
张充和(1913―2015),祖籍合肥,生于上海。“合肥四姊妹”之小妹。十岁时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及书法。十六岁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圻等学昆曲。1934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抗战爆发,转往重庆,研究古乐及曲谱,并从沈尹默习书法。胜利后,于北大讲授昆曲及书法。1948年结缡傅汉思(Hans H. Frankel)。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并于家中传薪昆曲,得继清芬(参阅百岁张充和作品系列《曲人鸿爪》《古色今香》《天涯晚笛》《小园即事》)。张宗和(1914―1977),合肥张家大弟。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早期与四姐张充和在一起拍曲,清华大学谷音社曲友。抗战期间曾在宣威乡村师范、昭通国立师范学院、云南大学、立煌古碑冲安徽学院等地任教。1946年任苏州乐益女中校长。1947年应朋友邀请到贵州大学任教。1953年院系调整时调入贵阳师范学院(现为贵州师范大学)任教,培养了一批历史和昆曲人才。著有日记、书信本《秋灯忆语》。遗有珍贵的昆曲史料。编注者张以・,张宗和之女,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退休教师。编注者王道,作家,著有《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等书。
张翠容
张翠容:香港资深新闻工作者,曾服务于西方及华文媒体,这包括BBC World Service和Inter Press Service,香港经济日报与现代传播等,其后以独立记者身份活跃于两岸三地,为中国内地以及港、台地区多份报章、杂志、电台报道国际事务。自一九九八年开始,经常背着背囊,只身游走在国际边沿的第三世界,被台湾知名评论家形容为希罗多德的现代。 采访过的国际大事计有:印度尼西亚民主化进程、柬埔寨红色高棉解除武装、东帝汶独立公投、科索沃危机、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最后岁月、巴以地区冲突、伊拉克战争、黎巴嫩真主党、拉丁美洲21世纪社会主义革命、东欧剧变20周年、2011年阿拉伯之春等。曾采访的国际领导人物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巴勒斯坦自治组织已故主席阿拉法特、东帝汶开国总统古斯芒、柬埔寨王子拉那列等。
张大春
张大春,1957年出生,祖籍山东。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著作等身,曾获多项华语文学奖项。继畅销作《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后,2013年起推出“大唐李白”系列,拟以百万字的篇幅,再造诗仙李白的一生,重现大唐盛世的兴衰。首部曲《少年游》,为读者解开诗人的身世、师从之谜;第二部《凤凰游》,讲述青年李白出蜀之后沿江而下的浪游见闻。获评为《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金石堂2013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诚品、金石堂、博客来年度畅销中文书。
张敦福
张敦福,1965年生,山东省金乡县人。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社会变迁、消费文化与消费社会学。曾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法国人文之家等从事研究。著有《区域发展模式的社会学分析》,译著《自亚当夏娃以来》,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理论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大都市消费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