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书香周系列文化活动《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分享会在南宁举行
日期: 2025/4/30 0:00:00 作者:蒋正春 编辑:秦念 浏览:28次

4月19日下午,由集团公司、漓江书院共同主办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苏东坡的岭南岁月”新书分享会,在南宁漓江书院・三祺店举行。知名美食作家、《风味人间》美食顾问林卫辉携新作《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与广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苏打冰展开对谈,带领读者以美食为径,重溯苏东坡跌宕起伏的岭南岁月,感受苏东坡的文人心性和积极向上的处世哲学。

 图片1.jpg

《此生有味》分享会现场

烟火诗行:舌尖上的东坡行旅

“苏东坡的诗词里藏着半部宋代饮食史。”林卫辉耗时三年考据了百万字文献,剔除后人附会的“粉丝文学”,以科学视角解读东坡笔下的烟火气,为我们还原真实东坡食事。

“苏东坡写美食从不只为口腹之欲,而是借饮食抒怀。”他提到,《渼陂鱼》中的“烹不待熟指先染”,暗喻初入官场的年少气盛;《寒食帖》里的“破灶烧湿苇”,则袒露贬谪黄州的凄惶心境;廉州烧猪的“编萑以苴猪”,是宋代岭南饮食智慧的实证。书中附赠的“东坡美食地图”,将苏轼足迹所至的70余种美食串联,从科学原理到文化隐喻,勾勒出一幅“舌尖上的东坡行旅图”。

从苏东坡一生爱吃的“笋”谈到广西酸笋,他解释其酸味源于发酵产生的天冬氨酸与谷氨酸,而 灵魂“臭感” 来自三甲基吲哚—— 这种物质在低浓度时是香水成分,高浓度时则成异味,“就像有人觉得香水香,有人觉得刺鼻,个体对味道的感知差异正是美食的趣味之一”。

除了吃,苏东坡一生还爱酿酒。分享中,林卫辉谈及了苏东坡的 “罗浮春”“真一酒” 背后的讲究:以北方小麦(属阴)酿南方小米(属阳),暗合 “阴阳调和” 理念;在海南自制天门冬酒时 “且漉且尝,遂以大醉”,展现其随性率真的生活态度。他笑言:“苏东坡的酒坛里装的不仅是佳酿,更是对生活的热爱。”

 图片2.jpg

美食作家林卫辉分享东坡诗词中关于荔枝与龙眼的隐喻

美食背后:看见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苏东坡

“三次贬谪、半生漂泊,苏东坡的豁达绝非天生。”林卫辉打破大众对苏东坡 “一味豁达” 的刻板印象,通过其不同时期的诗作,揭示了这位文豪的真实心路。初至黄州时,《寒食帖》中“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悲鸣,与三日后《定风波》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快速自我疗愈的能力,源于他对现实的清醒接纳。”

被贬惠州时,苏东坡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调侃生活,苦中作乐;而北归廉州时写下的“龙眼幸免妃子污”,则暗喻自己远离朝堂纷争的庆幸;在海南,第一次吃生蚝像发现新大陆,还叮嘱儿子不能告诉别人,免得别人不远千里来跟自己抢。这种从低谷中突围的幽默与坚韧,正是其人生哲学的精髓。

活动中,林卫辉特别分享了苏东坡两次入桂的故事。元符三年,65岁的苏轼北归时在廉州(今合浦)停留一个多月。当地百姓“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的热情,让他重拾信心。书中收录的廉州烧猪宴细节——“瑾涂以涂之”的土法焖烤、“小饼如嚼月”的酥饴甜点,不仅展现宋代岭南饮食风貌,更成为东坡晚年精神突围的见证。“美食是他与苦难和解的媒介,也是连接民心的桥梁。”林卫辉总结道。

 图片3.jpg

现场观众被美食作家林卫辉的分享逗笑

古今对话:拒绝内耗的“东坡哲学”如何照见当下

“为什么当代人需要苏东坡?”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林卫辉以“反内耗”为关键词展开:“苏东坡的‘反内耗’不是空谈心灵鸡汤,而是直面困境的行动派”,他以东坡修桥筹款为例:“苏东坡变卖金带、动员弟媳捐珠宝,在绝境中仍坚持利民之事——这种‘具体做事’的哲学,便是对抗焦虑的良药。”

当读者问及“互联网时代如何传承饮食文化”,林卫辉坦言:“短视频让饮食文化更鲜活,但也需警惕信息失真。”他呼吁回归深度阅读,《此生有味》中每道菜肴均标注史料出处,力求在娱乐化浪潮中守住文化本真。

活动尾声,林卫辉透露新作《袁枚的讲究:趣读〈随园食单〉》将于今年7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该书延续“以食观史”的写作脉络,从 “美食+文化” 的独特视角,解密袁枚笔下的饮食密码,还原一个更为具象立体的袁枚。

 图片4.jpg

读者提问

 图片5.jpg

东坡的故事也吸引了外国读者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