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江南传统农耕文化的背影——读王向阳《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
日期: 2018/1/19 0:00:00 作者:陈峰 编辑: 浏览:1893次

2131776_bw-zhangwei_1516071094866_b.jpg 

浙江曾是一个古老的农耕生产区域,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一直以耕读传家为荣耀,创造并传承了丰富多样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就是一本以记录浙江地区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为内容的书籍,描述了63门手艺,覆盖了昔日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王向阳,1968年出生于浙江浦江郑宅的一个木匠世家,一门两代七木匠,他从小目睹木匠的酸甜苦辣,对所有的乡村工匠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诚如作者所言,“假如不是后来考上大学,我很可能成为家里的第八个木匠。”

    不错,就是作者这种与生俱来的对手艺匠人的感情,使其在离家30年后,回到故乡浦江,面对面采访了60余位老行当的手艺人,记录并整理了他们的人生故事。这本书让读者看到了江南传统农耕文化的背影,回味一种正在逝去或已经逝去的生活方式。20世纪60年代的乡村,属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社会,鲜见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子,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用品,大多依靠各行各业的乡村工匠来生产加工。本书第一部分的“匠作篇”包括了采石头的石匠、造房子的泥水匠、做家具的木匠、锯木板的解匠、雕图案的花匠、做油漆的漆匠、编竹器的篾匠等。这些乡村工匠平日里走村串户,他们的到来,既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也满足了小孩子的求知欲。这本书饱含了作者浓厚的故土情愫,他不单单向读者介绍手艺,而是通过手艺道出手艺人背后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反过来,又通过故事诠释手艺。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就像是刚从泥土里被带出来的。如《石匠》一文中,作者写道:“小时候,新居落成,宴请石匠,石匠当仁不让坐酒席的上横头,其次是泥水匠,再次木匠,有‘木匠让泥水,泥水让石匠’的说法。”“每天早上,他们吃过早饭,背着工具,来到石宕,低头干活,不许说笑,直到下午才能开口。有的年轻石匠耐不住寂寞,多说两句,老石匠就劈头盖脸地骂过来……”

    书中描述的乡居生活是落后的,也是令人难忘的。它是我的祖辈、父辈的生活方式,也是70后、80后小时候的生活方式,它深深烙进了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文化的遗传基因。书中的一些手艺在江南地区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学会一门手艺,抵过三石田地”,这些俗语道出了手艺人薪火相传的缘由。在过去的乡村,除了读书,学一门手艺无疑是好的选择。

    改革开放后,浙江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摇着拨浪鼓的兑糖客,挑着货郎担的货郎,轧米胖的老人,阉猪的男人……渐行渐远。曾经行走在村庄里的手艺人,不少成为“非遗”传承人,住进了博物馆。传统农耕文化作为一种现象,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远去,其精神,又在现代化和现代生活中得到延续。它是背过身去的历史,又是转过身来的当下生活的本源。

    本书的插图由漫画师邓辉华创作,形象而直观。每一篇文章配发一幅好看的漫画,对每一个老行当起到了解释作用。掩卷后,裁缝、瓦匠、棕匠、做豆腐的、打笠帽的、修伞的、补鞋的、唱新闻的、卖小鸡的……他们一一向我们走来,似乎要带我们“回家”,回到并不遥远的过去。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