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都市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丛书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梁波 杨艳文 著
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殊途同归?!
ISBN: 9787549558315

出版时间:2014-10-01

定  价:42.00

责  编:刘冬雪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政治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上架建议: 社会学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字数: 160 (千字)

页数: 240
纸质书购买: 当当
图书简介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作者简介

梁 波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产业的社会学研究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项目,并在《管理世界》、《社会》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杨艳文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都市社区管理。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研究问题/3

二、 文献回顾/7

三、 新的视角与分析框架/26

第一章美国统一国家建设下的市场扩张型城市化/35

一、 制宪会议: 保护东北部城市经济/38

二、 “杰汉之争”与二次战争: 工商立国道路的选择/42

三、 西进运动: 交通革命与国家内部市场形成/49

四、 南北战争: 国内统一市场进一步发展/56

第二章福利国家建设下的郊区化/62

一、 社会转型: 市场主导城市化的结果及其弊端/63

二、 罗斯福新政: 保卫社会,建立现代福利国家/73

三、 劳工立法、住房制度改革与州际高速公路法: 郊区化及其政策动因/77

第三章后福利国家建设下的大都市化/108

一、 福利国家的危机/109

二、 尼克松新联邦主义与美国城市政策的变轨/112

三、 克林顿“再造政府”改革下的城市发展/114

第四章全能型国家建设下的中国城市发展实践/128

一、 对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129

二、 农业支持工业与乡村支援城市/135

三、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工业城市的增长与改变/137

四、 单位制、街居制与城市社会管理秩序的重塑/141

第五章发展型国家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146

一、 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小城镇的发展/151

二、 对外开放与沿海沿江城市的崛起/155

三、 去单位化: 城市社会结构的再次改造/157

四、 浦东模式: 大都市规划的兴起/165

第六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172

一、 发展主义国家建设理念下城市化的弊端/173

二、 经济社会危机下我国国家建设理念的转型/179

三、 新时期国家建设背景下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实践/183

结论/203

参考文献/207

编辑推荐

中美两国的城市化发展可比性有多大,对比的基础是什么,对比的线索是什么,结论的说服性是否足够大?

本书隶属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都市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丛书,丛书作者均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就,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丛书是社会学的前沿研究成果。

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走过了不同的轨迹。乍看起来,并无可比性可言,得出两国城市化发展殊途同归的结论更是有些令人惊异莫名。可阅读此书之后,就可发现,作者角度独特,立论扎实,资料详尽,有理有据,论证严谨。本书是可为我国城市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精彩预览

纵观上述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我们可以较清楚地看到,两国历史上城市化战略的变化,都是为了回应国家建设中的某一个核心问题,城市化的战略及实践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工具。

在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美国政府首先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建立和扩大国内统一市场,用市场的力量来推进城市化进程。而全国整体城市化的实现,又改变了国家建设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基础。既有的国家体系和制度框架不再适应城市化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因此,保护社会以遏制市场过度扩张的负面后果就成为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家建设的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美国城市化变更了轨道。在福利国家建设背景下,一系列保卫社会的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得美国郊区化急速发展。郊区的蔓延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使得美国政府扩大了对地方的财政支持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然而,这种国家支援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期,国家无力担纲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之后,随着尼克松新联邦主义改革措施的出台,联邦中央政府开始全面收缩自己对地方城市发展政策的支持。20世纪80年代,新的全球化浪潮下,全球产业的大分工使得陷入危机的经济社会遇上复苏的春风,新自由主义适逢其时。里根总统上台后,对福利国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保罗•皮尔逊,2007),美国开始了后福利国家的建设。大都市和社区经济的发展开始引领美国20年跨世纪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美国政府通过市场和社会力量的整合,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对于美国200多年的城市社会发展历史,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显得十分短暂,但又是惊人的快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10%左右。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只有17%左右。而改革开放后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突破50%。用30年的时间,中国走完了美国120多年的城市化历史,其中实现的人口大流动史无前例。在这短短的60年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和政策,也有着根本的转换和变更。而这种转换和变更的背后,体现的是不同时期国家建设的需要。

在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首先采取的发展战略是改造和重建城市社会结构。通过发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巩固了新生政权在各城市的统治。“一五”计划实施后,在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战略下,通过统筹城乡物资调配和户籍管理等一系列社会政策的实施,在城市,人们被安排进一套单位化的制度体系里。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在国家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初期,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做法截然相反。美国当时的建国者极力保护美国东北部的工商业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遵从先经济发展后社会变革模式,而中国走的是先社会改造,后经济发展的模式,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主义国家建设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全能国家建设。在此背景下,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小城镇建设;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崛起。而以浦东模式为标志,我国也开启了国际大都市的建设进程。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是在“规模论”思想争议下展开的,中央对于城市发展的具体政策,也经历了一个城市规模认知上的变化。从1978年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到1980年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到20世纪90年代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再到2002年十六大报告所确立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的城市化方针,我国的城市规模政策和发展方针所经历的几次调整,客观上反映了改革以来政府对城市化工作的干预以调控规模为抓手(吴家浩等,2011),而忽视了对城市化内涵和质量的监控,一些与城市发展相悖的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制度设计没能及时加以调整改善,如户籍制度,人口与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行政区划等。这种重规模调控轻内涵发展的粗放型城市化道路导致我国有“城”无“市”的现象特别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进而抑制了我国的内需动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后,中国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乏力,国家开始意识到发展国内统一市场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城镇化战略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突出城市化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强调小城镇建设对缩减城乡差距的作用。这体现了党中央对过去“规模论”思想主导下的粗放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反思,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始注重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城市发展的科学性和城市建设的质量。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家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化战略遵从这样一条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 首先,先改造城市社会结构,为新生国家建设奠定社会结构基础;在城市单位制的社会结构基础上,全能型国家发展到极致。其次,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制逐步解体,全能型国家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性基础瓦解,国家建设走向发展主义,城市化的发展则日渐进入快速膨胀与结构高度分化的阶段。最后,在发展主义的国家建设背景下,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两极分化,这又反过来影响到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城市化战略又开始成为弥合城乡差距,建设国内统一市场和扩大内需的重要路径。至此,中国城市化试图走出一条与美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历史道路。

——结论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