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都市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丛书 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与管理——上海经验 汤艳文 著
以上海为样本,管窥新时期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与管理
ISBN: 9787549558322

出版时间:2014-10-01

定  价:49.80

责  编:刘冬雪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社会学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上架建议: 社会学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220 (千字)

页数: 336
纸质书购买: 当当
图书简介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使养老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作者基于新时期如何构建良好的养老服务秩序,如何理解养老服务中的社会主体性作用,如何才能发挥社会的主体性作用,分三个方面讨论了养老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即社会参与的必要与可能,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的创新与困境,自主互助的合作养老服务模式的条件与路径选择,学术价值高,现实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汤艳文,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政党与地方组织,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政治,政策分析。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09年荣获“上海市社会学会优秀论文”奖。

图书目录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养老服务的社会参与: 必要与可能/2

一、 当前中国的养老困局/2

二、 工业化、城市化与养老福利体制的形成/4

三、 经济与社会的急剧转型对中国养老服务提出的挑战/7

第二节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 创新与困境/11

一、 为什么以上海为观察对象/11

二、 新时期上海养老服务的需求类型/14

三、 上海的养老服务与管理: 创新与困局/18

第三节自主互助的合作养老服务模式: 条件与路径选择/21

一、 养老服务的供给模式/21

二、 自主互助的合作养老服务模式: 实现条件/23

三、 自主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的路径选择与外部衔接/29

第四节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我们的研究特色/38

第二章上海的养老服务需求: 问题与挑战/41

第一节上海老龄化的现状、趋势与问题/42

一、 上海老龄人口的现状/42

二、 上海老龄人口的特点/45

三、 上海老龄社会的发展趋势/48

四、 老龄化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52

第二节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养老服务提出的挑战/61

一、 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对养老保障支出的影响/62

二、 外来人口迅速增加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影响/66

三、 经济结构调整对未来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69

四、 城市空间功能调整与居住格局变化的影响/74

第三节上海老龄人口的经济社会特征与主要需求/78

一、 上海老龄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78

二、 上海老年人的主要需求/87

第四节老年人的需求与服务: 以彭浦新村街道为例/102

一、 彭浦新村街道为老服务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103

二、 彭浦新村街道为老服务项目的主要效果/110

三、 为老服务项目运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112

四、 彭浦新村街道为老服务项目运作现状对于上海的意义/115

第三章上海的养老服务供给: 政策与过程/118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上海养老服务政策的演变/119

第二节机构养老/124

一、 政策演变过程/124

二、 政策演变的趋势与特点/127

三、 养老机构的标准化建设/130

第三节居家养老/133

一、 服务对象的变化/135

二、 与服务人员有关的政策变化/140

三、 资金来源/143

第四节养老服务政策演变的特点/145

一、 养老服务的政策变化表明养老服务正趋于多样化、层次化/146

二、 政策优惠与民间投资的动力不足/146

三、 政策激励与组织管制/147

四、 政策演变与公共性再造/148

第四章上海的养老服务供给: 组织与结构/150

第一节基于家庭的供养模式及其变迁/151

一、 家庭供养的现代化模式与福利制度基础/151

二、 上海社会的现代化与福利制度的个体化/153

三、 家庭供养模式传统与变迁/156

第二节基于市场的养老服务/160

一、 基于市场的养老服务现状/160

二、 养老服务的产业链分析/165

第三节养老服务的政府供给/172

一、 社区养老服务: 个体化福利制度的同行者/172

二、 养老服务的部门拓展/176

三、 政府养老服务供给的组织策略/182

第四节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参与/186

一、 草根群体与社区老人的公共空间/187

二、 社区单位及志愿者参与的养老服务/191

三、 慈善与公益社会组织/197

四、 养老服务的政府采购/203

第五章养老服务的区域比较: 以日本和香港地区为例/207

第一节国家主导下的福利型养老服务: 日本的经验/208

一、 战后经济增长背景下的人口老龄问题及其挑战/209

二、 国家对养老服务的积极介入及养老服务政策的权变性调整/222

三、 非政府组织(NGO)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参与及角色扮演/232

第二节社会化与市场化养老服务: 香港地区的经验/237

一、 “亚洲小龙”经济崛起背景下的老龄化问题/238

二、 从不干预到有限干预: 自由市场化理念下的养老服务体系建构/244

三、 “政府的合作伙伴”: 社会组织在香港养老服务中的角色扮演/260

第三节结论与讨论: 日本和香港地区养老服务的经验启示/266

一、 国家或政府的认知决定养老服务的价值导向及其政策选择/267

二、 市场与社会发育程度会影响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参与/268

三、 国家经济财政能力的变化会影响养老福利服务的供给水平/268

四、 关联性或替代性的制度安排会影响养老政策方案的选择/269

结束语/272

参考文献/275

附录/285

一、 正文主要数据汇集/285

二、 上海养老状况调查数据/300

三、 1996—2013年养老政策明细/312

四、 日本老龄化进程中重要的老龄政策/314

编辑推荐

新时期,老龄化形势严峻,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意义重大;

上海的社会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其典型意义颇具参考价值;

作者首次利用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可供其他研究者参考

本书隶属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都市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丛书,丛书作者均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就,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丛书是社会学的前沿研究成果。

新时期,老龄化形势严峻,怎样更好地面对这一挑战,是摆在社会工作人员方面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意义重大。

上海的社会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在养老服务方面更是如此,对各种养老模式和养老社会组织都有所尝试和探索,其典型意义颇具参考价值;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取得了极具典型意义的一手数据和资料。作者基于独首次利用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可供其他研究者参考。

精彩预览

养老正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忧虑,“养老金缺口”引发的养老金困局被媒体不断报道,它带来了社会对于政府主导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呼吁。

第一,“制度覆盖人员”问题。根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已超过2.8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换言之,中国目前仍有大量农民、流动人口、失业人员等群体尚未纳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中来,碎片化的社保制度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养老问题。

第二,“养老金缺口”问题。基于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由于事实上存在着当期支付赤字和积累资金贬值双重风险的累积,“养老金缺口”问题的日益严重使得政府的财政压力与日俱增。对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人员而言,能否如期如约得到养老金则已成为一种社会焦虑,日益显性化。

除了养老金问题,养老涉及的另一个保障性制度问题是医疗。由于老龄化加速逼近,失智失能老人群体规模日渐增大,如何使这些人“老有所医”,不仅是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问题,也涉及如何发展出一套“社会化和组织化的服务”。

第三,何处养老的问题。一方面,家庭结构持续变化,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少子化与空巢化日益突出,“421”结构下,养老的家庭基础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社会化和组织化的服务”再次出现在老人何处养老的问题上。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有近4.5万家,养老床位431.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2.24张。但从现在的情况看,老人人口中约有4%-5%的完全不能自理,因此,22.24‰的比例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床位需求,而实际上,在当前的养老床位中,比较大比例的入住者还不是那些失智失能、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尽管在当前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已有相当份额的市场与社会力量投入,但这些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么庞大的老人群体的需求,而且,市场与社会的持续投入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而养老金的背后仍然是社会参与的问题。历史地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通常是三个轮子走路,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组成,“从起源到现在,养老金是通过纷繁的私人与公共的混合形式持续发展起来的,国家只是促成了这两种形态的发展”。然而,出于规避转型风险等原因,当前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把本应是企业或政府负担的部分养老责任全部由社会保障,也就是政府来承担了。在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中,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非常薄弱。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中国的养老金总资产2万多亿人民币,政府养老金占比89.5%,企业年金10.5%,个人退休账户几乎没有。

养老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社会的全方位参与。第一,迫切需要大量多样化、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产业养老服务事业。前者的参与主体是市场与企业,后者主要由政府提供,而生产是多主体的,可以是政府,也可能是社会组织或企业。这意味着多方力量对养老服务的投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社会协商能力的形成。加强市场与社会对养老问题的投入,这一点当前诸多对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都有论述,但对于社会协商能力形成这一点则缺乏足够的关注。事实上,无论是企业年金还是个人帐户的形成,都是一个较长时段的个体与企业不断协商、达成契约的结果。同样,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老人住房的“适老性改造”等问题的解决在一定意义上也需要社会自我谈判与协商,在此过程中形成“社会化和组织化的服务”,形成养老服务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相互搭配的社会性制度安排。第三,基于人的互助性而形成的大众参与、社会自我救助系统,这一参与实际上是整体性的社会团结、社会关怀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章导论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