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说战国 一 变法图强 贾志刚 著
贾志刚《说战国》,演义一段神剧般的历史,再现一个牛人辈出的黄金时代!
ISBN: 9787549584895

出版时间:2016-08-01

定  价:38.00

责  编:李琳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历史普及读物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389 (千字)

页数: 372
纸质书购买: 天猫 当当
图书简介

《说战国 一 变法图强》分季联播,好戏连台。战国大幕的揭开,要从两个人的对决说起:智瑶VS赵无恤,在残酷的晋阳围城之战中,智瑶几乎将赵无恤逼入绝境,然而一个谋士导演了一场逆转胜,终致三家分晋,世界似乎恢复了平静。在这短暂的平静中,一个阶层犹如地下的岩浆在涌动,那就是“士”。士,整个阶层在垂死挣扎。他们从有国家保障的生活,沦落到朝不保夕,生死难料。他们有的悲哀认命,有的则要奋起反击。于是,李悝、吴起、商鞅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主导变法图强的三季大戏。三个变法收获不同的结局,有成功有失败,然而,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那个变态的变法,竟然成功了……

作者简介

贾志刚,《说春秋》作者,《说论语》作者,《副处长》作者。另有《春秋启示录》《无间盗》《侠义无道》《奔向地狱》等作品因故未能出版,你懂的。现流寓美国,以中英文写作,编剧为生。

图书目录

前言

序幕 奶霸的教训

第一章 战国第一霸——奶霸

第二章 霸气逼人

第三章 赵鞅的烦恼

第四章 没奶的孩子

第五章 信谁别信小舅子

第六章 虎狼论

第七章 新年酒会

第八章 摊牌

第九章 水灌晋阳

第十章 决战前夜

第十一章 致命疏忽

第十二章 金蝉脱壳

第十三章 士为知己者死

第十四章 奶霸的教训

第一季 李悝变法

第一章 子夏门下

第二章 段干木

第三章 师弟出马

第四章 变法

第五章 战争是个好东西

第六章 吴起来了

第七章 跨国战争

第八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中山狼

第九章 河伯娶亲

第十章 名正言顺

第十一章 太子归来

第十二章 田子方

第十三章 总结

第二季 吴起变法

第一章 救命靠忽悠

第二章 吴起治军

第三章 凭什么不是我

第四章 此处不留爷

第五章 自有留爷处

第六章 如愿以偿

第七章 吴起变法

第八章 回到原点

第九章 总结

第三季 商鞅变法

第一章 近邻就是仇人

第二章 公孙鞅

第三章 无效的忽悠

第四章 辩论会

第五章 改变历史的木头

第六章 上山下乡运动

第七章 恐怖统治

第八章 复仇开始了

第九章 郡县制

第十章 朋友啊朋友

第十一章 陌路逃亡

第十二章 商鞅其实并没有死

第十三章 千秋功过谁评说

序言/前言/后记

历史是不能割裂的。

历史就像一辆破车,有时前进,有时后退,有时停顿,甚至有时会掉到沟里。但是不管怎样,都是有前因后果的。

不懂得春秋,何以说战国?

历史就是现实,当然,历史就是历史。

所以,用历史可以印证历史,用历史也可以照见未来。

请记住,仇恨,是变法的最强有力的驱动力,而其结果也将最为震撼。

请记住,任何成功的变法,最终一定演化为侵略扩张。

历史如此,现实如此,未来同样如此。

现实就是历史,当然,现实就是现实。

秦始皇焚毁了其他国家的历史,项羽则焚毁了秦国的历史。于是,战国的历史都成了灰。

所有有关战国的历史记载都不过是片段,而且是并不准确的片段。

好在,历史是持续的,我们可以还原它的大概原貌。

好在,我们不是在考古,我们是在讲述故事。

好在,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思维模式去解读历史。

好在,现实就是历史。

春秋打破了旧的秩序和规则,而战国则试图建立新的秩序和规则。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这,也注定了战国比春秋要残酷得多。

变法,就是在建立新的规则。但是综观战国各国的实际情况,又会发现变法的环境不同,变法的目的不同,变法的迫切性也不同。所以,单就变法而言,有的国家需要大变,有的国家需要小变,有的国家甚至根本不需要变。

该变不变是不对的,不该变乱变也是不对的。

成功的变法,一要抓住要害,二要循序渐进、掌握好节奏。

而失败的变法则恰好相反,为了变法而变法,条件不成熟强行变法,其结果很可能是要命的。

更加糟糕的是变态的变法,而更更糟糕的是变态的变法竟然成功了。

媒体评论

贾志刚让读史进入“轴心时代”。——新华网

如何才能把历史说得活灵活现,把它的精彩展现给每一位读者,这对作者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挑战,贾志刚做到了,用生动的故事和诙谐的语调,他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我们翻开历史舞台的幕布,给我们指出最精彩的表演,以及最智慧的启发……

——《微头条·文章》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像公文那样枯燥的、只有骨头没有血肉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对历史进行的活生生的、细节的、立体化的、丰满的、富有弹性的、生活化的重新阐释。在作品中,关于人物之间的对话,关于人物的行为动作,甚至关于天下大势的陈述,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观点。

——《文艺报》、中国作家网

贾志刚同志是有功底的,思想是有深度的。有心的人可以看看中国的历史是不是在重演?悲剧是不是一次次重现?那些聪明人和光辉的思想却因为缺乏土壤枯萎在空气中,最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下。

贾志刚是借历史说现在, 酣畅淋漓,十分痛快,我就喜欢这股痛快劲儿!

——豆瓣网友“吃饭睡觉打豆豆”

跟《明朝那些事儿》一样精彩,可以当做枕边书常读常新。

——豆瓣网友“柳笺疏

编辑推荐

列国争雄,百家争鸣,道术为天下裂。

《说战国》好戏连台,历史从未如此精彩!

继畅销大作《说春秋》之后,贾志刚再揭战国大幕,从波诡云谲的历史中窥探人性的变化,让战国神人轮番登场,演绎一场令人欲罢不能的历史大戏。

揭幕之作《说战国 一 变法图强》,看谁来推倒春秋最后一堵墙,谁将要大干一场!

精彩预览

对于智瑶要拿下厹繇的想法,谋士们的意见有很大分歧。一部分人赞同,另一部分人反对。

赞同的人的理由很简单,厹繇是个北狄国家,攻打他们不会背负任何道义责任,甚至会得到整个华夏天下的共同支持。

“元帅高明。”支持的人们一齐叫好。

“嘿嘿,”见多数人叫好,智瑶得意起来,“拿下厹繇,下一步,再拿下卫国和郑国;再下一步,拿下魏赵韩;再下一步,吞并齐国;再下一步,哈哈哈哈……”

智瑶的话没有说完,就笑了起来,大家知道,以智瑶贪得无厌的性格,他恨不得把整个天下都拿下来。

“哈哈哈哈……”大家也都跟着笑起来。

“可是,元帅,我认为不妥。”就在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时候,豫让突然打断了大家。“晋国与厹繇之间隔着山,战车无法通行。如果我们削山开路,一来耗费人力物力,二来暴露目标,厹繇要么据险扼守,要么举国迁逃,到时候我们拿下一片空地,岂不是毫无意义?”

豫让的话说得有理,厹繇地处晋国以北,放牧为生。厹繇的地盘对于智瑶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有价值的是厹繇的马匹和人民。如果厹繇举国迁逃,智瑶就将一无所获。

“我赞同豫让的看法,一旦我们讨伐厹繇不能成功,赵家就有可能占据通道,断了我们的退路,其危险程度远远大于讨伐齐国。”郗疵也支持豫让,他的心中,始终是希望智瑶集中精力对付赵韩魏三家。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智瑶,因为他们知道,豫让和郗疵正是智瑶最倚重的两个人,现在两人同时反对,智瑶会不会动摇?

“也许,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难。”智瑶笑了,他知道豫让和郗疵说得有理,可是他也知道豫让和郗疵并不了解自己有多么高明。

第二天,智瑶下令铸造一口大钟,这口大钟仅次于当年周王铸造的无射大钟。

“智瑶一夜之间成音乐发烧友了?”人们都感到奇怪,当前形势这么复杂,他竟然还有心思玩音乐?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大钟铸成之后,智瑶派遣使者前往厹繇,表示为了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特地制造了一口晋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钟赠送给厹繇。

“太好了太好了,感谢啊感谢啊,我们对中华文化仰慕已久啊。”面对飞来横财,厹繇国君喜出望外。

其实,厹繇国君对中华文化没什么兴趣,对这口大钟也没什么兴趣,不过,他对制造大钟的材料感兴趣,拉回来之后敲碎了打烂了,然后用来做弓箭的箭头不是很好?

主意不错,想法也挺好。于是,厹繇国君派使者前往晋国,一来是回赠些礼物,大致就是宝马若干牛羊若干,二来就是把大钟给运回来。

当然,也有人质疑说中原人狡猾,说不定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可是厹繇国君认准了这是老天对自己的眷顾,再说了,晋国是个大国,人家大国看得起咱们,咱们还能给脸不要脸?

就这样,厹繇使者来到了晋国,献上好礼之后准备提货。这个时候才发现这货不是这么好提的。

大钟是真的,而且造得相当精致,看上去就让人喜欢。问题是,太重了。

“我们特地建造了一辆车来运这口大钟。”智瑶告诉使者,大车很宽很大,八个轮子,八匹马拉。

使者看了,要把这口大钟拉回去,还真要这样的车。心说拉回去也是砸烂,要是能在这里砸掉,就好运了。想是这么想,可是不能这么说。看看钟,再看看马车,都是好东西。问题是,这辆车在晋国境内没问题,路够宽。可是到了厹繇境内,翻山越岭的,哪里有这么宽的路呢?

没办法,厹繇使者只好先回去向国君汇报。

“那肯定要拉回来啊,如果不拉回来,不仅损失了钟,连咱们送过去的牛马都算白搭了。不行,一定要拉回来。”国君算了算账,还是决定要把钟弄回来。

于是,厹繇进行了全国动员,干什么?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口号就是那时候来的。

从晋国边境开始,厹繇百姓一路上劈山填沟,就为了能把大钟给运回来。

终于,路修通了,大钟顺利运回了厹繇首都。

厹繇国君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迎钟仪式,之后下令:砸钟。

厹繇人开始砸钟,咣当声震耳欲聋,以至于他们完全听不到晋国人越来越近的车马声。当钟被砸烂的时候,智瑶率领的晋国大军已经杀到了面前。

此处省略七十二字。

智家的谋士们和将士们再一次见识了智瑶的强大,从两次战胜齐国到这一次智取厹繇,智瑶的智勇双全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我们真的服了,跟着智瑶,我们总算跟对人了。”谋士们都这样想,干革命要跟对人,其实跟对人比干革命更重要。

照例,庆功大会。

庆功会上,智瑶首先奖赏了豫让和郗疵,理由是他们考虑到了困难,看得比大家长远。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智瑶确实有大将风度。当然,这也说明智瑶比豫让和郗疵站得更高。

“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轻易灭掉厹繇?”颁奖之后,智瑶问大家。

其实,他早就有答案了,而大家也知道他早就有答案了。但是,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要踊跃回答问题。

“他们太笨太傻。”有人说。

“元帅太高明。”有人说。

“我们实力强大。”有人说。

……

说什么的都有,但是说到点子上的人并不多。

“贪婪是他们被灭的根本原因。”最后,还是郗疵看问题透彻一些。

众人都笑了,因为智瑶就是一个贪婪的人,所以人们尽量不去说“贪婪”这两个字。

智瑶也笑了,因为他知道大家在笑什么。事实上他是一个不太在意别人说什么的人,他认为只有没有自信的人才在意别人的影射或者讽刺,当你有足够自信的时候,你会觉得所有人都很真诚。

“其实,贪婪并不是问题的根源,因为人性本身就是贪婪的。问题的根源在于,贪婪而又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智瑶总结说。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凡被骗的,多半是想不劳而获的。

只要你不贪,骗子就无从下手。

国家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智瑶是晋国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明星,实际上,他不是冉冉升起,而是一飞冲天。智瑶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气魄令其余三家都感到胆寒,如果说在当初智跞确定智瑶为智家太子的时候,其余几家都还在观望并抱有侥幸心理的话,那么现在,他们都不得不为自己的子孙捏一把汗了。

赵鞅去世之前,曾经分别跟张孟谈和赵无恤有过一次对话。其中,和张孟谈的对话长一些,和赵无恤的对话则只有一句。

“孩子,你不能像我一样心慈手软啊。”临死前,赵鞅这样嘱托赵无恤。

赵无恤点点头,他知道父亲是什么意思。

“唉。”赵鞅叹了一口气,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口气,然后就闭上了眼睛。

赵鞅其实也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譬如他灭掉同宗的邯郸家族一点也没有手软。但是,赵鞅终究还是心慈手软的,譬如他很想吞并卫国,并且完全有能力吞并卫国,可是他始终下不了手,就因为卫国有十个著名的贤人,赵鞅很尊重他们,担心他们骂自己。

说来说去,赵鞅是个很在乎名声的人。

赵无恤知道父亲所说的不要心慈手软是什么意思,并不是指卫国的事情。从目前的情况看,赵无恤也不敢动卫国,因为外有齐国为卫国撑腰,内有智瑶虎视眈眈。

那么,赵鞅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按着周礼,赵鞅应该停丧三个月后下葬。不过到了这个年代,大家都嫌时间太长,死人等不了,活人也等不了,所以差不多就下葬了。赵鞅停丧二十五天下葬,其实当时晋国的规矩是停丧十五天下葬的。

为什么多停了十天?因为赵无恤在等一个人。谁?姐夫。姐夫是谁?代国国君。翻山越岭而来,那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老丈人死了,小舅子派人来请,去不去?肯定要去。代国国君什么也没多想,带着丧礼和随从就南下晋国了。

赵无恤热情接待了姐夫,设宴款待。

“姐夫,爹死了,呜呜呜呜……”赵无恤搂着姐夫伤心地哭了,其实,他跟姐夫一点也不熟,这还是第一次见面。其实,他跟姐姐也不熟,姐姐嫁到北边去的时候,他还没资格叫姐姐呢,那时候他还是个野生的孩子。

“舅子,节哀顺变,节哀顺变啊。”姐夫急忙安慰小舅子,说些人死不能复活,爹他老人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之类的套话。这些话其实都是他老婆教他的,要是按照北狄的做法,爹死了就是扔到野地里喂狼了事,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哭过之后,开始喝酒。喝的什么酒?汾酒。当然,那时候不叫汾酒,不过那是用汾水酿造的酒。

三杯下肚,悲伤就都融化在酒里了。

“我姐姐好吗?”赵无恤问。

“好,牙口好,胃口就好。”姐夫说着,喝了一杯,他喜欢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就算一喝就醉,他也喜欢喝酒。

“外甥们也都好?”

“都好,小兔崽子们都好。”姐夫说,又喝了一杯。

转眼喝了不少,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那什么,姐姐的老寒腿怎样了?”赵无恤问。其实姐姐的腿什么毛病也没有。

“很好很好,都好了。”姐夫说,又喝了一杯。

眼看喝得差不多了,赵无恤决定去上趟厕所。

“舅子,走路注意啊。”姐夫还挺关心小舅子,说完,又喝了一杯,他还等着小舅子回来接着喝呢。遗憾的是,他永远等不到了,不是小舅子永远不回来了,而是小舅子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去见老丈人了。

赵无恤安排了一百名精兵在外,等到他借口上厕所出去的时候,精兵们就进去了。精兵们并不负责解决代国君主,他们只负责解决代国君主的随从,这些随从也喝了不少,因此只有等死的份。

代国君主死得最没有面子,因为杀他的任务布置给了一个厨子,或者确切地说布置给了一个端菜的服务员。更没面子的是,服务员竟然都没有用武器,而是用装酒的金斗;最没有面子的是,代国君主竟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因为服务员用金斗直接敲碎了代国君主的后脑勺。

代国君主不知道的是,老丈人将他的女儿嫁给他之后,就一直在物色打烂他脑袋的人选。换句话说,尽管是赵无恤打烂了姐夫的脑袋,实际上不过是完成了父亲的愿望。

可怜的代国君主,他曾经因为成为赵鞅的女婿而兴奋得三天没睡觉,他以为那是他的人品好,却不知道赵鞅根本不关心他的人品。

后面的故事变得简单,赵无恤派人装扮成代国国君,就用代国国君的车辆和旗帜回了代国,赵无恤则亲自率领赵国大军跟在车辆的后面,翻过常山,一举灭了代国。

就这样,代国再也没有了,赵国的地盘扩大了许多,同时拥有了大批优良的代马。

在凯旋的路上,赵无恤专门去他当年曾经眺望代国的那个山头上,好好地凭吊了老爹一把。

姐夫没有了,姐姐也就该回娘家了。

赵无恤派人把姐姐接回老家,好歹是自己的姐姐啊。还有外甥们也都一并接回来,小兔崽子们要看好了。

姐姐很伤心,也很绝望。当年父亲把她嫁到代国去的时候她就很伤心很绝望,觉得那就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那时候她就发誓再也不回晋国。可是后来发现自己的男人对自己还不错,而且生活了这么多年之后已经适应了代国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原生态生活,可是……

男人们真是什么卑鄙事情都做得出来,自己的幸福就这样被自己的弟弟毁灭了。

一路走,姐姐一路在磨自己的簪子,在进入晋国境内之前,姐姐用磨得锋利无比的簪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今,河北省涞源县境有摩笄山(又名“鸣鸡山”),就是当年赵无恤姐姐自杀的地方。

“爹,我完成了您的遗愿。”赵无恤对着父亲的墓地说。姐姐的幸福是父亲不忍心亲手断送的,这就是父亲所说的心慈手软。

赵无恤灭代让整个晋国震动,人们纷纷表示:“看不出来啊,表面上老实巴交,下起手来又准又狠。”“会叫的狗不咬人,不叫的狗才咬人哪。”“臭屁不响,响屁不臭啊。”

这件事情在赵家内部的影响也非常大,原本,嘴上不敢说,赵家的人心里对赵鞅把家族传给赵无恤都是不满意的,尤其是兄弟们明里暗里都不服气。赵无恤看在眼里,都是假装没看见。现在,赵无恤灭了代国,大家都闭了嘴,兄弟们一个个老实得服服帖帖,一是真心佩服,二是真心害怕。

不过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被废掉的大哥伯鲁一直以来并没有什么怨言,还常常帮着无恤说话,他是个实在人,并且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能够卸掉担子,他是感到庆幸的。

也正因为如此,无恤对这个大哥一直心存感激。只不过,他从不表现出来。

韩虎和魏驹得知消息之后,感到后背一阵阵地发凉,一个明火执仗的智瑶就够受了,现在又多了一个背后下毒手的赵无恤。看来,这日子是越来越艰难了。

李悝成为魏文侯的大夫,但是这仅仅是开始。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很快就会让魏文侯失去兴趣。

“李悝先生,当今魏国国外是强敌环绕,国内是混乱不堪,再加上一个晋国国君怀有死灰复燃之心,可以说内忧外患,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魏文侯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希望从李悝这里得到答案。

“内忧是心腹之患,外患是肌肤之患。内忧解决了,外患才有解决的基础。所以,先集中力量解决内忧。”李悝说。这是子夏老师寻常所教导的,解决问题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先解决最紧要最迫切的。

“好。”魏文侯说,他觉得李悝的话靠谱。

“解决内忧,要先找到症结所在。”李悝接着说,要找到问题所在,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那么,症结在哪里?”魏文侯紧接着问。

于是,李悝开始为魏文侯分析问题的症结。

按照周朝的规定,贵族的后代在失去祖先的爵位之后,都成为士。士这个阶层不用种地经商,只需要在战时为国家打仗,平时做一些类似吏一类的政府行政性事务或者充当衙役就行,甚至什么都不用干,就能从国家拿到“禄”,也就是足够生活的粮食。用周礼的说法,就是“士有禄田”。按照“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原则,士的地位高于农工商,并且有接受“六艺”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晋升为大夫的机会。

所以,在西周以至春秋早期,士的生活是很优裕的,士们也能保持自尊,自觉以周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

可是,随着一代代的繁衍,士的数量大为增加,国家供养开始出现困难。到春秋中后期,各国国内斗争加剧,一些大家族被免去爵位和封地,那么依附于这个家族的士就面临被剥夺禄田甚至剥夺士的资格的局势,那么,他们的生存立即出现问题。这个时候,他们的出路主要是以下几种。

第一,投靠其他家族;第二,转而去当农民;第三,成为流氓无产者,以各种社会低级行业甚至偷盗为生。

这个问题在晋国尤其突出,因为晋国的权力斗争不断,大量的士人被开除出士籍。到了三家分晋,原先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中行家、范家和智家的人马就失去了原先的地位,除了极少数逃往国外或者投靠韩魏赵三家,其余的基本沦落为无业游民,生活困难。

即便是正儿八经的士,多数的生活保障也并不稳定。

更糟糕的是,三家分晋的现实毁灭了晋国人的三观,人们对于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忠于良心这样的事情毫无兴趣,因为韩魏赵三家都是坏榜样。在人们看来,韩魏赵三家中,韩家是晋国的本家,如今连祖宗也出卖了;而赵家和魏家原本都是从镐京来晋国的难民,可以说世受国恩,到现在反而瓜分了晋国,简直就是强盗就是小偷,既然如此,大家为什么不能当强盗当小偷?在心理上,人们已经没有底线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晋境内盗匪云集就是必然的结果了。而魏国的情况比赵国和韩国更加糟糕,社会治安几乎要崩溃。

“先生分析得对。”魏文侯说。不过,这个分析他自己早已经做过,其实人人都知道。现在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那么,用周礼行不行?”

李悝笑了。

“先生为什么笑?”魏文侯有点不明白。

“我不是自己笑,我是替我的师爷孔子笑呢。如果他听到你这样的话,一定会笑的。”李悝说。

“这么说,先生认为这是可行的办法?”

“当初师爷在世的时候,是礼崩乐坏。而现在早已经不止是礼崩乐坏了,是三观尽毁了。当初用周礼都不行,现在更加不行了。”

李悝的回答让魏文侯倒有些意外,孔子的学说是“克己复礼”,强调礼治解决问题。可是到了李悝这里怎么完全不同了?

“老师说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就像江河改道,自有其改道的理由,难道还要把水塞回去?”

“可是,江河改道,必然洪水弥漫,总不能听之任之啊。”魏文侯有点失望,看这架势,李悝也未必有什么办法。

“主公自然知道大禹治水的方略了。”

“你是说疏导?”魏文侯眼前一亮,这是个思路。

“当今之下,仅仅疏导是不够的,要有堵有疏。”李悝胸有成竹的样子。

“怎么堵,怎么疏?”魏文侯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这,要一件一件来说了。”李悝说。说起这个来,可就是他的话题了。

于是,李悝从周礼说起了。

当初周武王灭了商朝,周公在商礼的基础上制定了周礼,从此以周礼治理天下。但是不要以为有周礼就没有刑罚,周礼是适用于贵族阶层的,而刑罚适用于平民阶层。

周礼的本意是建立在人们普遍懂得廉耻,普遍拥有自尊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就是大家都是贵族,或者再换句话说就是大家的思想觉悟都很高。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周礼,就是行为规范,针对一些具体的事项,规定最合适的程序和规则,人们只需要遵照执行。那么,如果不执行怎么办?不执行就不执行,大家鄙视你,仅此而已。但是,出于贵族的自尊,大家会去自觉执行。

那么,犯罪了怎么办?两种办法。第一种,自觉自愿自我惩罚,基本上,这是最主要的方式。如果不自觉,不自我惩罚怎么办?如果罪行不大,基本上就算了,大家鄙视你。如果罪行严重,那么首先会剥夺你的爵位和地位,使你成为平民,这时候,再用专门针对平民的刑罚来处置你,这就是第二种。

第二种通常使用得比较少,因为一旦使用第二种,意味着你的后代也失去了贵族地位而沦为平民。

最早的周礼是适用于卿大夫阶层的,那时候周国人少,大家占领了天下,基本上都是卿大夫级别的。可是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卿大夫的后代们不可能都是卿大夫,绝大多数成了士。

士是个尴尬的阶层,从政治上来说,他们还属于贵族,拥有贵族所拥有的基本权利,譬如受教育、国家供养、参加战争以及获得晋升等权利,但是从经济上来说,他们又属于平民阶层,与农工商合称为四民。

于是问题来了,士这个阶层该用什么来约束?是用周礼,还是用平民的刑罚?在早期,士是适用周礼的。但是随着士这个阶层人数的急速增长,士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急速下降,其素质和廉耻心也急速下降。到了春秋中晚期,士在整体上已经与贵族相去甚远了,仅仅在名称上和传统上有所保留。

进一步,随着义务教育的崩溃,士不仅不懂周礼,更不遵守周礼了,更别说自我惩罚。换言之,道德底线大幅下降,犯罪率大增。

这个时候,如果还期待士这个阶层自我约束就已经不切实际了,他们正成为社会混乱和动乱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郑国的子产率先采取行动,公布了刑鼎,将刑法刻在鼎上。刑鼎是给谁看的?士。所以,子产铸刑鼎实际上宣告了刑罚正式开始适用于士这个阶层。但是从实际执行来看,由于遭到保守势力的阻碍,执行得并不坚决。

此后,晋国赵武也制了刑鼎,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执行得也并不严格。

实际上,孔子对这个问题也无可奈何,一方面他反对制刑鼎,认为士还是贵族阶层,不应该适用刑罚。可是对于士犯罪率极高的问题,又没有解决办法。所以孔子一方面号召士们提高觉悟克己复礼,一方面宣扬“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问题是,士既不是大夫也不是庶人,使用礼还是用刑呢?孔子也只能装糊涂了。

这里要顺便说一说“刑不上大夫”这件事了,刑不上大夫不是说大夫犯罪不受惩罚,而是自罚或者先剥夺贵族资格再用刑罚。事实上,从秦朝废除这一条之后,现在恢复了这条,其表现形式就是处级以上官员犯罪不是直接交检察院侦查起诉,而是先进行“双规”,待免去职务成为“普通群众”之后,再交检察机关走法律程序,接受刑法惩罚。

回到正题。

三家分晋以后,士的问题空前严重,可是三家都束手无策。要解决士的问题,就要用刑罚来震慑和惩治犯罪的士人。

“公布刑法,正式将士阶层纳入刑法适用范围,与农工商并列。”为魏文侯做完以上分析后,李悝拿出了自己的建议。

魏文侯听傻了,李悝的分析太有道理了,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困惑在一瞬间明了了。

“太好了,一针见血啊。李悝先生,就按你的来。”魏文侯甚至没有去想会有什么后果或者反对意见,脱口而出。

“可是,这还不够。”李悝笑了笑,他能看到魏文侯的决心了。

“还不够?”

“不错,魏国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可以说已经养痈成患,仅仅将刑法适用于士已经不足以震慑。”李悝说。

“那,先生的意思?”

“重新制定刑法。”

魏文侯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将刑法正式适用于士就已经开世上的先河了,再重新制定刑法,那岂不是要翻天覆地了。一时间,魏文侯还无法接受。过了好一阵,魏文侯才接着问下去。

“那,怎么重新制定?”

“加重刑罚。”李悝坚定地说。

“譬如?”

“譬如,过去偷三十钱的处罚劳役一个月,现在砍手。”李悝说,随后又举了几个例子。

“太重了吧?”魏文侯觉得有些过分。

“不然,俗话说:矫枉需要过正。如果不用重罚,则犯罪难以遏制,其结果是更多的人受到惩罚,砍手砍脚的将不计其数。而如果轻罪重罚,人们就不敢去犯重罪,反而砍手砍脚的人会少。”李悝推出了自己的新理论。

“啪!”魏文侯突然一拍桌子,李悝的说法让他眼前一亮,他知道自己不能犹豫了。“干,先生,你说怎么干吧?”

子夏没有看错,李悝果然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人。

表面风光,但是危机四伏。

表面越是风光,危机就越是四伏。

吴起的一系列变法的确使得楚国的军力强大了许多,但是,在经济上的发展并不明显,百姓没有得到实惠。

“国家没收了那么多土地,可是有一分到我们手里吗?”在幸灾乐祸之后,百姓开始算变法账,发现变法与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幸灾乐祸固然很快乐,可是吃饭穿衣养老婆孩子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于是,楚国百姓从期待到看热闹,再到冷嘲热讽准备看好戏。

所以,任何变法,不管其初衷是什么,不管怎样顺应民意打击既得利益阶层,如果百姓无法获得实惠,这样的变法最终会被人们所厌弃。

与此同时,尽管军功制推行,可是楚国发动的战争并不多,因此能够立功受赏的人也并不多。

也就是说,新的支持吴起和楚悼王的利益阶层并没有形成。

而既得利益阶层受到沉重打击,他们的怨恨与日俱增,对吴起乃至楚悼王都恨之入骨。

这样,吴起和楚悼王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全民公敌。

不停地有人在以各种方式影响楚悼王,希望他能够手下留情,给大家留条活路。可是,楚悼王是个倔脾气,横下一条心把国家交给吴起打理,其余人的话都当成耳边风。

终于,既得利益阶层意识到:不搬掉吴起背后的大山,就无法阻止吴起变法的步伐,大家的好日子就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怎么办?

庄臣和成威风私下里召集了一帮旧贵族,商讨当前的形势。

“唉,任由吴起这样胡搞下去,国将不国啊。眼看着一个好好的楚国被吴起糟蹋成这个样子,我,我心疼啊。”庄臣装出一副为国家戚戚的样子来,他一向如此,心里想的是自己家的利益,嘴里说的却是国家的前途。

“是啊是啊。”众人附和,然后说了一通咒骂吴起的话。

庄臣早就听腻了这些话,这个时候了,说这些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大家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做?”庄臣开始引导。

于是大家又说一堆没用的话,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干掉吴起。”成威风见大家不上路,只好自己跳出来。

“好啊好啊。”大家都表示赞同,可是怎么干掉吴起,谁来动手等等具体事宜上,大家还是一筹莫展。

最终,大家都把眼光集中在庄臣的身上,似乎庄臣是他们的救世主。

“干掉吴起这个坏人当然很好,如果真的能干掉他,就不等你们说了。”庄臣扫视了大家一眼,轻轻叹了一口气,“唉,谈何容易啊。一来,吴起的警惕性很高,身边卫士不离左右,再加上他本人也是武将出身,身手了得。不瞒大家说,我也曾经募集勇士刺杀他,结果还真没人敢接这个活。再者说了,就算真的能干掉吴起,大王还不找我们算账?到时候,只怕大家死得更惨。”

众人沉默了,是啊,干掉吴起谈何容易?其中有些见过吴起的,都直接被吴起的气场所震慑,想想都怕。

一阵唉声叹气。

庄臣摇摇头,心说这些草包真应该是被剥夺爵位的料啊。

眼看着大家束手无策,只有叹息。庄臣给成威风使了个眼色。

“我有个主意。”成威风早就按捺不住了,得到了庄臣的示意,急忙说出来。

“哦?”众人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都看着成威风。

“干掉大王。”成威风话音刚落,现场立即一片惊叫声,炸了营一般。虽说大家对楚悼王也是恨之入骨,可是要说干掉楚悼王,谁也没想过。

对于这一点,庄臣倒是预料到了。所以他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各位还没看明白吗?吴起为什么这么穷凶极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就因为有大王撑腰。没有了大王,他也就完蛋了。所以,我们恐怕也只能釜底抽薪了。”庄臣悠悠地说,语气缓慢而坚决。

“杀大王,那不是大逆不道?”有人高声反对。

“大逆不道,升官发财;赤子忠臣,吃糠咽菜。各位,路都是自己选的,你们看着办吧。”庄臣有些生气,站起身来,不顾众人,走了。

众人都有些傻眼,庄臣可是他们的主心骨,庄臣一走,大家更不知道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角落里传出一个声音:“出多少钱?算我一份。”

干掉吴起不容易,因为要接近他很难。他不爱财,不近女色,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弱点。

可是干掉楚悼王就容易得多,他毕竟是大王,他喜欢吃好的喝好的,还喜欢女人,还需要娱乐。所有这些都是他的软肋,都可以利用。

厨师、内侍、卫士、宫女乃至宠臣都可以成为刺杀楚悼王的人,只要他们还有欲望,或者仇恨。

旧贵族们凑了一笔钱,很大一笔钱。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风险投资。弄好了,什么都回来了。弄不好,连本钱都搭进去。

这样的事情,庄臣是不会出面去做的。所以,成威风组成了刺杀楚悼王的小组。

他们首先收买了一个卫士,因为卫士并不住在宫里,而且卫士都是出身贵族,而这个卫士出身旧贵族,家里人也都恨透了吴起和楚悼王。

不过,卫士无法下手,因为还有其他卫士一同守卫后宫。于是,卫士拿了钱,收买了一个厨师。可是,厨师也下不了手,因为每道菜在端给大王之前他必须当着内侍的面自己先尝。于是,厨师收买了一个内侍。可是,内侍也下不了手,他担心自己打不过楚悼王。于是,内侍收买了一个宫女。可是,宫女也下不了手,因为她是女人,怕自己会心软。

层层分包转包之后,钱花得差不多了,可是怎样刺杀楚悼王还是没有谱。

有的事情,看上去能办的人很多,可是实际上一个也办不了。

成威风非常恼火,因为刺杀计划到现在无法实施,出钱的旧贵族们认为成威风是在忽悠大家,是个非法集资的骗子。一些人找上门来要求还钱,否则就去告发他。

成威风被逼得没有办法,于是来找卫士要还钱,否则要去自首,跟卫士同归于尽。卫士没办法,去找厨师;厨师没办法,去找内侍;内侍也没办法,去威胁宫女。

到最后,所有被逼的人都决定铤而走险了。

卫士在朝廷里攻击楚悼王,结果被其他卫士杀死。

厨师在晚饭里下了毒,自己不得不先尝一口,结果把自己毒死在厨房里。

内侍在伺候楚悼王的时候突然拔出一把刀来,可是毫无武功的他被楚悼王活活掐死。侍女在服侍楚悼王上床睡觉的时候也准备了一把剪刀,可是拔出剪刀之后下不了手,干脆一剪刀把自己捅死了。

楚悼王吓得要命,这半天不到已经遭遇四拨恐怖分子的袭击,身边的人看上去都像坏人,怎么办?哪里最安全?

想来想去,楚悼王决定去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地方躲藏,等到天亮再想办法。那么,什么地方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楚悼王有一个小妾名叫曾乙,受宠幸过一段时间之后被打进了冷宫,住在靠近厕所的一处房子里,很久没有宠幸过了。楚悼王认为没有人会想到自己会去那里,于是偷偷地跑去了曾乙那里。

冷宫其实并不冷。

冷宫紧挨着厕所,厕所紧挨着墙。墙的外面,就是巡逻的士兵。

可是,士兵到了天黑就不巡逻了,为什么?因为士兵翻墙进来了,沿着厕所,进入了冷宫。

所以,冷宫并不冷,充满了温暖。

楚悼王鬼鬼祟祟溜进了冷宫,他以为自己会受到欢迎。

士兵吓得半死,他以为楚悼王是来捉奸的,事实上他也确实被捉奸在床。

“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士兵急忙求饶。

“嘘。”楚悼王示意他声音小一点,生怕被人听见。

于是,士兵知道楚悼王不是来捉奸的,而是来避难的。既然如此,怕他个球?不过既然被捉奸了,将来一旦追究起来,只怕小命难保。怎么办?

士兵的武功是很高强的,否则也不会被选中来保卫楚王。

于是,士兵把前面几个人没办成的事情给办了。

这世界上,最危险的一件事情就是捉奸了。

阳光普照着,光线分外的好。

突然,商鞅抬起头来,拼命地睁开被血水糊住的眼睛。这是他第一次在囚车上看大家,自然也是最后一次。

他没有表情,事实上他的脸早已经被酷刑打得失去了知觉,不可能有任何表情。

他发现没有人同情他,甚至没有人被他的惨样所吓坏。他知道,经过这么多年的酷刑,秦国的百姓们对于各种残暴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他发现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死都是兴高采烈,这至少证明自己不同于他们。

苍蝇在商鞅的头上转悠,它们对他的血感兴趣。

商鞅似乎想张开嘴说点什么,最终他还是没有做到这一点。

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商鞅在想什么?

没有人知道。

只有他自己知道,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所以,我们只能猜测。

他在后悔?他后悔自己来到了秦国,后悔自己的变法得罪了太多的人?后悔自己失去了警惕?如果当初不来秦国,虽然没有种种风光,可是至少可以像个百姓一样活下去,也许在魏国混个大夫,还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他在忏悔?他忏悔自己不该杀那么多人?他忏悔自己不应该摧毁人们的自尊?他忏悔自己不应该摧毁秦国的文化?如果当初自己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考虑到别人的痛苦,就不会招致这样多的仇恨和如此残酷的报复了。

他在惭愧?他惭愧对景监的恩将仇报?他惭愧欺骗了公子卬?他惭愧杀死了那么多魏国的士兵和百姓?如果他的人品能够好一些,也许他就可以逃到其他国家去了。

但是,我们相信,商鞅唯一不会有的就是恐惧。因为这个时候对他来说,死就是解脱,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死。

囚车终于来到了行刑台前,四个军士将商鞅从木头上解下来,扔到了台上。商鞅哼了一下,他感觉到痛,实际上很痛。不过,他已经习惯了痛,所以感觉到的痛并非不能忍受。

五匹马在行刑台下的五个方向上,每匹马的脖子上有一根绳子,五个军士将绳子分别绑在了商鞅的四肢和脖子上。

五马分尸。

在商鞅的《秦律》中有五马分尸,不过这是第一次使用。商鞅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制定的刑律,现在要由自己来亲身示范了。

马鞭的声音响起,商鞅知道,解脱的时候到了。

商鞅笑了,他的嘴角轻轻抽动了一下,然后在心中幸灾乐祸:蠢怂们,我走了,而你们还要在我设计的恐怖陷阱中煎熬下去。

血光飞溅。

商鞅被五马分尸,商鞅全家连坐,均被腰斩。

卿大夫们和公族们兴高采烈,以为失去的就将回来。

景监也听说商鞅被处死的消息,他高兴坏了,原本他以为自己就要悲惨地了此余生,现在看来,自己要翻身了。

景监换了一身还算干净的衣服,一路小跑来到了朝廷。

朝廷,上百名卿大夫和贵族来见秦惠公,请求废除新法,恢复旧制,彻底肃清商鞅流毒。

这个时候,卫士来报:“主公,景监求见。”

“景监?”秦惠公想了想,他还记得景监,超级会讲段子的家伙。

“他跟商鞅可是死对头。”有人替景监说话,看来他还是有朋友的。

“死对头?如果不是他举荐,商鞅怎么能够被重用?他就是引进奸人的首恶,你要不说,我真还忘了。既然说起来,我又怎么能放过他呢?”秦惠公说完,命令手下。“来人,传我的令,景监举荐奸人,与奸人同罪,明日处决,斩首示众。”

景监的朋友吓了一个哆嗦,哪里还敢再为景监求情?

可怜景监,这辈子倒霉就倒霉在认识商鞅了。

对于杀景监,大家也没有什么想法,因为大家原本就不喜欢他。

“主公,废除恶法,顺应民意吧。”卿大夫们纷纷提出建议。

“恶法?怎么个恶法?”秦惠公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淡定地反问。

于是,大家开始罗列商鞅变法中的各种抹杀人性戕害百姓的地方。说到商鞅焚诗书的时候,秦惠公突然来了兴趣。

“你们说要解禁诗书,可是,诗书早就被焚烧光了,解禁又有什么用?”秦惠公问。

“不瞒主公,我家里还藏了一些。”一位大夫说。

“我家里也还有。”又有人说。

一时间,家中还藏有诗书的竟然有二三十人之多。

秦惠公大致地点了点人数,回头问:“根据《秦律》,私藏诗书是什么罪?”

“主公,私藏诗书是死罪,全家籍没为奴。”内侍回答。

“好,照办吧。”秦惠公轻轻地说。

傻眼了,刚才说自己家中还有诗书的顿时傻眼了。

卫兵们毫不犹豫,将家藏诗书的大夫们统统抓走。

顿时,整个朝廷内鸦雀无声,人们恐惧到了极点。

秦惠公站了起来,在大殿里来回走动了两回,突然站住。

“商鞅其人,该杀;商鞅其法,挺好。”秦惠公斩钉截铁地说。

这一刻,大家的感觉是:商鞅其实并没有死。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