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新民说 双面蓬皮杜:1928-1974书信、笔记和照片 (法)乔治·蓬皮杜 著 (法)阿兰·蓬皮杜 埃里克·鲁塞尔 编选 史利平 译 邱举良 审校
一部全面了解法国当代史的年度佳作,《巴黎竞赛画报》《费加罗报》《快报》联袂推介, 《法兰西图书榜》上榜作品。
ISBN: 9787559802002

出版时间:2017-10-01

定  价:98.00

责  编:罗文波 章昕颖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外国随笔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尤其是对法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上架建议: 人文·纪实·历史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480 (千字)

页数: 612
纸质书购买: 天猫 当当
图书简介

他是戴高乐22年来的亲密盟友,更是其政治遗产的继承人:

1974年4月2日,他辞世于总统任期。在此之前,他将生命中的13年完全献给法国:1962—1968年出任内阁总理,1969—1074年担任总统。期间经历重大历史事件:推动欧共体的进程,出访中国……政治上的作为,让蓬皮杜在法国当代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私下,蓬皮杜天赋超群,在文学、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造诣:他热爱诗歌、文学,曾花大量时间选编《法兰西诗选》;痴迷博物馆、戏剧、现代艺术,倡议兴建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交友甚广,与当代大文豪莫迪亚克、安德烈·马尔罗通信往来。

这些政治和文艺上的感悟他都一一记录在日记和通信中。本书是对其私人书信、笔记的整理,呈现其独特的个性,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幕后故事。

作者简介

【作者与编者】

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1911—1974)

政治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二任总统,西欧国家元首访华第一人。先后出任法国总理(1962—1968)、总统(1969—1974)。

此外,他还是个文艺发烧友,喜爱文学,爱好现代艺术。1969年,他倡议兴建现代艺术馆(即后来的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如今,它已成为现代巴黎的象征。

阿兰·蓬皮杜(Alain Pompidou)

乔治·蓬皮杜之子,医学和人类生物学博士,巴黎第五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法国技术科学院前院长。

埃里克·鲁塞尔(éric Roussel)

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和历史学者,先后为戴高乐、莫奈等名人立传,是蓬皮杜总统最欣赏的传记作家。

【译者介绍】

史利平

译者,曾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外交官,热爱法国历史、文化和艺术,译有《居伊·德波:诗歌革命》。

邱举良

译审,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国际翻译联合会理事;常驻法国科技外交官,被授予法国骑士勋章。

图书目录

序 言

阿兰·蓬皮杜见闻录 1

1.生命启航 1928—1934 1

2.命运的徘徊 1936—1944 79

3.追随戴高乐 1946—1947 99

4.在边缘和一切的中心 1948—1958 145

5.马提尼翁宫,与将军在一起的日子 1958 219

6.间歇期 1959—1961 245

7.从政 1962—1965 313

8.走向考验 1966—1968 349

9.为共和国做好准备 1968—1969 371

10.权力的孤独 1969—1972 403

11.面对命运 1973—1974 451

附 录

附录1人为产生的高师人 489

附录2关于伊波利特·泰纳的《现代法国的起源》 493

附录3泰纳生平 496

附录4安德烈·马尔罗生平 501

附录5共和国总统府秘书长爱德华·巴拉迪尔先生的会议纪要 506

致 谢 508

译后记 509

索 引 512

序言/前言/后记

致中国读者

在蓬皮杜总统逝世四十三年之际,本书从另一视角呈现了他非凡的一生。这不是一本单纯的传记,而是一部蓬皮杜个人视角的见证录:以蓬皮杜总统与他最亲密的友人之间未曾公开的书信、他与戴高乐将军的私人信件、他关于重大政治问题的个人笔记,以及他希望公之于众的一些“人物描写”手稿为基础汇编而成。这部作品以详尽、私密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政治家的成长经历:出身低微,却凭借个人天赋当上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

在汇编这本书时,我提供了基本素材,埃里克·鲁塞尔作为戴高乐和蓬皮杜的传记作者,巧妙地将这些素材置于它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之下。从这些通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乔治·蓬皮杜性格复杂、多元。同时,本书也向我们展现了他的理想抱负、兴趣爱好、同情心和善良天性。

他的理想抱负是建立在对国家的责任感、捍卫国家利益和法国人民福祉的决心,以及对戴高乐将军的忠诚之上的。

他对艺术的痴迷源于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热爱。后来,他对现代艺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1929年,年仅17岁的乔治·蓬皮杜买下了马克思·恩斯特的超现实主义拼贴画集《女人头像百图》的原版,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举动拉开了他广泛涉猎各种形式的艺术的帷幕。他喜欢诗歌和音乐等语言表达艺术,欣赏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20世纪50年代,他与安德烈·马尔罗有过多次长谈,这使他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与妻子克洛德在艺术方面志趣相投,克洛德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后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该书对此做了回顾。

建造蓬皮杜艺术中心即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中文版编辑的想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座建筑位于巴黎市中心,建筑风格前卫。跨学科的文化在此交流碰撞,这种特质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最优秀的艺术家,也为法国民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盛宴。

乔治·蓬皮杜极富同情心,善良宽容。1962年被任命为总理后不久,为了拯救被戴高乐总统视作叛徒的茹奥将军,他不惜以辞职相抗衡;1970年,在他的推动下,他的妻子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帮助残疾儿童和老年人;1973年,当记者问他对女教师因与未成年学生发生恋情而自杀身亡这件事(加布里埃尔·吕西耶事件)的看法时,他引用保罗·艾吕雅的诗句愿意理解她的,自然明白一切

作为回答。乔治·蓬皮杜擅长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周遭一切。

他珍视家庭(家庭是他重获力量的港湾),看重友谊(他时常与儿时伙伴罗贝尔·皮若尔以及介绍他进入戴高乐将军办公室的勒内·布鲁耶等亲密好友袒露心扉)。

同时,他又充满矛盾:既对幸福平凡的生活充满渴望,却又为命运安排带来的束缚所吸引。他对事业有着深刻敏锐的观察力,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独立,谋求法国人民的福祉而殚精竭虑。他既有远见卓识,又有务实精神。他率先成立了环境保护部,以降低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973年,在戴高乐将军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建交十周年的前夕,蓬皮杜总统访问了中国。这次访问使他感受到领土广阔、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而现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证明了他的眼光。

总之,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乔治·蓬皮杜始终在为解决难题以及为民众谋求福利而奔走。在制定政策时,他时刻以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为重,为达成目标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在困难面前他总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和精准敏锐的决断力。他懂得如何以实力击败对手。在1968年危机期间,尽管与爱丽舍宫意见相左,但他坚持自己的处事策略,成功地平息了这场风暴。当戴高乐将军突然离开之时,他独自掌控国家机器,使其正常运转。当他不再担任总理职务时,“马尔科维奇事件”使他陷入一场政治阴谋,他成了记者的猎物,有人企图通过抹黑他妻子的名誉,以共同犯罪的罪名来打击他。

他遭到过否定、伤害和打击,但他知道如何将挫折转化为机遇。1969年1月,他在罗马宣布,如果戴高乐将军决定隐退,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戴高乐将军在全民公投失败后辞职,蓬皮杜以58%的选票率当选共和国总统。

作为与戴高乐将军并肩作战近二十五年的合作者,他确保了戴高乐主义的延续,坚定地捍卫了法国在欧洲乃至在世界的地位。

他为戴高乐主义增添了人文气息,使法国在这段历史时期跟上了世界的步伐。

阿兰·蓬皮杜(Alain Pompidou)

2017年8月25日于法国

媒体评论

1. 一部全面了解法国当代史的重要作品。

——《图书周刊》(Livres Hebdo)

2. 《法兰西图书榜》(Livres de France)前20名

3. 乔治·蓬皮杜的“墓畔回忆录”,文学和戴高乐深藏于他内心的隐秘世界

——《快报》(L’Express,法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周刊)

4. 法国前总统之子首度公开未被披露的资料,展现了父亲的多元性格和人性光芒。

——《巴黎竞赛画报》(Paris Match,法国发行量最大的著名时政新闻周刊)

5. 乔治·蓬皮杜早期的文字已经显露出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求知欲强,富有生活情趣,热爱文学和艺术,政治眼光远大。……从乔治·蓬皮杜未被披露的信札中可以看出,这位戴高乐派人士形象威严,性格矛盾,人格高尚。这本书的新颖之处不在蓬皮杜对戴高乐的看法,而在戴高乐对蓬皮杜的看法。

——《费加罗报》(Le Figaro)

6. 这本书展现了热爱文学的法国文化精英形象,这样传统的法国绅士如今实属寥寥。

——《新史学杂志》(La Nouvelle Revue d’Histoire)

7. 一个“新欧洲派人物”统帅法国。

——1971年8月29日《纽约时报》

8. “法国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变得同我们更加难以相处。政府不那么有决断,左翼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否定他们所不喜欢的外交政策行动,这在西欧的其他民主国家司空见惯”。……这言之过早。蓬皮杜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有决断力的、能驾驭局势的总统。

—— 基辛格《白宫岁月》

编辑推荐

1 .一部全面了解法国当代史的年度佳作,法国重要媒体重磅推荐

《巴黎竞赛画报》《费加罗报》《快报》联袂推介,《法兰西图书榜》上榜作品

2. 总统四十三年未刊信函、日志、照片,一窥法国当代政治史风云变幻.

蓬皮杜,法国第五共和国第二任总统,戴高乐政治遗产的继承人。

他是法国第四共和国与第五共和国交接的政治见证人,用信函和笔记真实记录下当时的政治生态,

涉及重大政治事件——

戴高乐的引退与上台;1968年“五月风暴”危机的爆发与解决;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崩溃

3. 与文学大家莫里亚克、安德烈·马尔罗通信往来,真实记录法国文化社交生态

政治家之外,蓬皮杜是一个浪漫的文艺迷,热爱诗歌、现代艺术,有很好的文学艺术品味。

他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亚克、先锋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罗伯特—格里耶通信往来;

他将书简和笔记写出了文学的风味

4. 自身浸润法国文化魅力,蓬皮杜已成现代巴黎的象征

他终身热爱现代艺术,1969年倡议兴建现代艺术馆,即乔治·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书中真实记录这一想法以及对建筑师的挑选,该建筑造型现代,如今已与卢浮宫齐名,成为现代巴黎的象征。

总统之名蓬皮杜,如今已成法国现代艺术精神的代名词。2016年蓬皮杜艺术中心来中国举办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

5. 总统之子编选,法国著名历史传记作家导读推荐,资深译者审校呈现优美译文

6. 与友人书,封存一生情谊,谈人生、青春、爱情,真挚动人

除政治、艺术方面,书中蓬皮杜还与其朋友皮诺尔从17岁的青少年时期开始一直保持通信,他们从少年时聊考试、爱情、女人、艺术、政见,中年时聊工作和休假,老年时开始互祝身体健康,记录了人一生关注话题转变的历程,以及一辈子的情谊。

7. 双面蓬皮杜,独特的双面护封设计,精致书信札,从设计贴近人物性格特性

护封双面海报设计,正面以蓬皮杜的人物像为主,背面是其最爱的一副画作《巴黎的屋顶》。装帧设计充分体现蓬皮杜的政治与文艺的双面。

《致吾爱》精致书信札,从政治、情人、老友、青春、生活五方面摘录蓬皮杜书信精妙之语,呈现信函中的法国情调,以及对文艺、生活之爱。

精彩预览

◎信函

我写信是经过严密构思的,

我会先谈政治,然后谈爱情。

◎工作

每个人都在与我谈论法国,我每时每刻想的也是法国。

◎情人

我现在喜欢调情,喜欢说漂亮话,喜欢迷人的女子,

任凭短暂肤浅的感情发生,但当时必定真诚。

◎老友

25岁后,不会再产生我们这样的友谊,

那时每人都困于各自的家庭,为生活而稳定下来,不再为幻想碰壁。

◎青春

不切实际的愿望消失了,幻灭会侵入进来,

我的灵魂像火焰上方的风一般灼烧着。

◎生活

人类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把自己的戏份减到最少。

◎ 信函中谈自己的个性

Δ 你要相信,我绝不是花天酒地的人。我现在喜欢调情,喜欢说漂亮话,喜欢迷人的女子,任凭短暂肤浅的感情发生,但当时必定真诚。我记得普鲁斯特有过描述,说他曾对所有相遇的年轻女性产生爱慕。我也是如此,特别是在能够与之交谈的情况下,会更加爱慕。但丝毫没有情色之意,没有欲望。……

Δ 你批评我总是玩世不恭,对此我要抗议!的确,我是有些玩世不恭,但其实是以一种怀疑主义的眼光对几乎所有的解决办法进行观察,但从不表态,或只是自我解嘲。玩世不恭绝不是缺乏深度,也不是缺乏学养,更非卖弄学识。无论如何,这完全不是凡事均沾,却不肯做出任何牺牲的态度。譬如,读到一首好诗却不问好在哪里,这绝不算玩世不恭。恰恰相反,玩世不恭是一种美学,是对艺术真谛的深入探寻。在思想方面,玩世不恭表现为对思想的怀疑与把玩,不过前提是先要了解思想。我不是说自己有深度,而是说深度与玩世不恭之间并不矛盾。…………

◎ 谈女人和文学艺术

乔治·蓬皮杜致罗贝尔·皮若尔函

亲爱的:

…………

我喜欢追逐爱情,爱情是美好和充满诗意的……波德莱尔在本质上就是缪塞,只不过更经常露面,而且深不可测。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我都认为缪塞是最深刻、最不幼稚、最现代的浪漫主义者。正是他的戏剧指引了波德莱尔,使波德莱尔自我满足,慈爱之心也更加炙热。我最近重读了《逆天》,其中有关波德莱尔的描写十分精彩,关于腐朽灵魂的诗句简直无与伦比。只有普鲁斯特的感情才能如此深切。我称之为现代性,如果颓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文明将走向毁灭。在美国的侵蚀下,文明会以另一种方式毁灭,而这更加不值。文明对我来说,就是身体的一部分,与我同生同灭,如同我所热爱的其他生灵,当它们消亡时,会在我身上复苏,而只有当我死亡时,它们才会与我一同消亡,甚至还能再延续50年之久。不知道你是否理解我的意思。这可能是利己主义,也是让我绝望的原因。但我想,这难道不更能体现出我们之间基于相互理解的友谊的价值?这是比爱情更牢固的情感。爱情只有在陌生的状态下才能存在,一旦相互熟悉就会消亡。

星期六,我在香榭丽舍大街喜剧院(Comédie des Champslysées)看了吉纽雷吉斯·吉纽(Régis Gignoux,1878—1931),剧作家。的《英文教师》(Le Prof danglais),茹韦(Jouvet)在剧中演技出色,瓦伦丁·泰西耶的话……显然,她这次的角色不如《安菲特律翁38》中的阿尔克墨涅。虽然她在剧中的角色艺术性稍有欠缺,却更具女性特色,更能感受到她的个性和无法抗拒的魅力。我很兴奋,这种感觉已多年不曾有过。虽然兴奋之情在逐渐减弱,但我一想到她,对她的爱慕之情仍会油然而生。我对她产生了感情,星期六晚上的演出让我想入非非,我愿意以自己10年或更长的生命换取这个女人10天的爱。如果星期六当天让我在巴黎高师和她之间进行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今天的话,我会有些犹豫。等到明天,我会选择巴黎高师。这种沉醉都不超过一个晚上,实在可悲。我边写边又找回点感觉,但与当时的感觉已截然不同。

实际上,除了赚钱,我没有其他目标。必须有钱,才能买我想要的几百本书和汽车,过上宽裕、奢华和精致的生活,与女性交往,给她们购买首饰。这么多事情要做!想到我们要比那些富有且拥有他们不懂得享受的东西的人更加聪明和有品位,就愤愤不平。至少我们要过上几年美好奢华的日子,并尽量使之延长,以后再说以后……解脱。现在已经为时不早。你是否想过,人的意识在死后还会保留一段时间,我们会进入虚无的境界,之后才会结束,圆满彻底地结束……

说真的,只有美是永恒的,一切都应从美学角度进行审视。这样才能立意深远,带来真正的快乐和生活的意义。思想性排在之后,然后才是伦理道德、政党和其他。小资产者只顾着欣赏汽车的坐垫和轮胎,却看不到车的流水线条,只看到妻子令人兴奋的大腿和生儿育女的腹部或某个值得炫耀的部位,却不懂得欣赏漂亮的女人身着优雅的礼服,佩戴闪闪发光的珠宝。的确,就这点来说,你还是有些小资产者情趣,希望你能有所改变。显然,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美不过是一个幻象,一个由人类创造并注定与之共同消失的东西。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一个幻象,至少不被欺骗。令我害怕的是,有朝一日,我可能会同其他许多人一样,对美不再有特殊感觉,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你明白吗?在维冈阿尔比中心广场,当地的约会圣地。(Vigan)广场漫步,阅读《快报》,做自己阶层该做的事。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想到青年时代的灵魂,就能感受到内心深处的苦楚,除非想着自己当时还是个孩子,对生活尚一无所知。可能我还是个孩子,不愿逆来顺受,我倍感煎熬和气恼。但我知道,我很快就会高兴起来的。

再见。

乔治·蓬皮杜

1930年12月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