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戴明贤集第五卷 适斋掬艺 戴明贤 著
一支毛笔,一把纂刀,几本好书,足可慰我生涯。
ISBN: 9787549589845

出版时间:2016-11-01

定  价:42.00

责  编:余慧敏 陆施豆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文集

读者对象: 大众读者,尤其是对书法、篆刻、国画、写作感兴趣的读者

上架建议: 文学;散文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200 (千字)

页数: 324
纸质书购买: 天猫 当当
图书简介

《适斋掬艺》为《戴明贤集》第五卷,收录了戴老谈艺说文的文章若干篇,包括《黑白记》和《掬艺录》二书的精选文字以及数种报刊的专栏短文,其中《黑白记》分为“记事珠”“砚边草”“雌黄录”“淡墨痕”四辑。

刘熙载《书概》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作为著名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戴老对书法本源、书法文化以及笔法章法等都做了精深的研究,以书法文化的视角审视、体味艺术的精微处,注重艺术创作的原创性。戴老将传统篆刻术语的“分朱布白”“计朱为白”概括为“黑白关系”,即黑与白(阴与阳)的矛盾与统一,相反与相成,变化和谐。这是篆刻艺术的核心问题。书中多篇散文中更是呈现出以戴老为代表的黔地艺术家对艺术美的独特感悟和不懈追求。

作者简介

戴明贤,中国作家协会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作品有小说《九疑烟尘》《花溅泪》《岔河涨水》,散文集《残荷》《戴明贤散文小说选》等。影视戏剧作品有《家祭》《夜郎新传》《捉鬼》《燕楼惊豹》,以及《双婚疑案》《天残地戏》等。同时从事书法篆刻,有《戴明贤书法篆刻集》《对山集•戴明贤卷》等出版。

图书目录

《黑白记》精选

甲辑 记事珠(精选)

父亲的碑帖

临帖之始

学印

重逢陈恒安先生

拜访商承祚先生

参加第一次书代会

笔拓《齐白石印谱》

篆刻心解

观费新我先生左书

接待萧娴先生

偶识张充和先生

与徐无闻先生缔交

蒋梦谷先生“述而不作”

回腕执笔的姜寿安先生

淘室捡漏

写榜书

偶然发现珍贵印藏

省博看莫友芝法书

观吴昌硕“画气”

乙辑 砚边草

书问

书文关系

书展自叙

草书:线之旋律

《书谱》:书论宝典

“流行书风”四题

丙辑 雌黄录

雌黄录

读画

丁辑 淡墨痕

临帖

读书

选材

相题

构想

文房

钤印

找感觉

写“气”

放松至要

转益多师是吾师

杂识

后记

《掬艺录》精选

书法:艺术世界的独行客

才华•学养•玄鉴

——陈恒安先生的书法艺术

雄深苍浑女书豪

——送萧娴大师

序黄源《书法讲座》

琴理通书理

大师的启示

——观吴昌硕绘画、书法、篆刻特展

捕神捉韵

——读《马得画戏》

杨国勋和他的戏曲人物画

水墨写诗境

——读《黎培基画集》

沈福馨的山与水

雄秀亲和是家山

——张润生的贵州山水

谌宏微的乌蒙高原

戏台小人生

丰子恺与梅兰芳

序《陈恒安诗词集》

槿花楼头 梅竹双清

——序谢孝思、刘叔华《槿花楼诗文集》

怒向刀丛觅小诗

异县岂吾家

读史长叹息

——读《汪小川诗词选》

莺语泉流随四弦

——《四弦集》代序

但以我手写我心

——读袁本良《守拙斋诗稿》

闯进诗国的牧童

针砭入骨 妙趣横生

——张志侠的讽刺诗

序《白水红岩集》

“国风”遗珠

清泉石上流

——读廖公弦诗札记

难舅难甥千古谊

——读《关山度若飞》

序《贝壳寓言》

贫乏而又丰饶的童年

——读《玩在那个年代》

正因写实 转成新鲜

——读《我的石阡》

序《抗战期间黔境印象》

《采蕨集》自序

序言/前言/后记

序一

本书收谈艺说文的文字若干篇,包括《黑白记》和《掬艺录》二书中的部分章节及散见于各种报刊的长短文字,难以准确分类,只能大致排列。

我自小喜欢乱读书,老而弥笃,对文艺诸门类都有兴趣,于科学则属全盲患者。加之天生缺乏竞技精神,从两个人的下棋到一群人的广场舞都无能参加,只能自己同自己玩,于是形成日与文、字、画、戏、乐之类“无用之用”的东西为伴的生活方式。时间长了,难免发些一孔之见的议论,有些是应别人之嘱,有些是自己起意。我虽也读过些文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述,但总也成不了某门某派的信士弟子,总要依据自己的感觉加以取舍,择其惬意者而从之。此外,学院派的高头讲章读得很少,喜欢从古人诗话词话到李健吾、宗白华、钱锺书、杨绛这一以随笔体写论文的传统。自知才疏学薄,见识浅陋,所持看法难免管窥蠡测、偏执失度之处,不敢奢求众多之认同也。

二○一六年三月廿六日适斋明贤自序,时年八十一岁。

序二

我幼时经常翻看父亲的碑帖字画、书橱里的《万有文库》,文学、书画遂成为终身的爱好。

先父子儒公生在四川綦江石角镇(现属重庆市)的一个耕读家庭。我的曾祖父是贡生,早逝;我的祖父中举后赶上废除科举,经商养家,也早逝。我父亲上过五年私塾,十一岁失怙后就出外做学徒,成家立业后重拾旧业,购置各种图书,每天临帖。他出门上班,我常溜到他屋里浏览那些珂罗版画册和拓片;楼下壁橱里的书,更可随意摆弄。记得在《万有文库》中发现一本《比较文学史》时,纳闷了半天:“比较‘文学’”是啥意思?《挪威小说选》则让我知道在极远极远的北欧,那里的人和生活与我们有多么不同。这一切,对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导向。但我嗜之若癖的戏曲和电影,父亲是轻慢的,却也不怎么禁止。音乐则他似乎也喜欢:我姐姐明端想要一架风琴,父亲带着我们去看货,他居然坐下来弹奏了一会,令我惊诧至极。

这几样东西伴了我数十年,老而弥笃;我对它们也逐渐形成些自己好恶评骘的观点。自娱之余,留下若干文字:多为受托而写的序、评之类,也有自己动念之作。曾选择若干编为一本《掬艺录》,还写过一本专说书法的《黑白记》。本卷所收长短文字,就是选自这两本书和散见于报刊者。

内容很庞杂,但我对各门艺术的基本观念是互通和一致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句话:以自己眼光审视遗产和新产;不薄今人爱古人,不薄洋人爱国人;体味精微处,重在原创性。

二○一六年元月十六日

媒体评论

我从他的笔下,真正感到了一个作家对家乡热土的感情,与对这片土地上文化遗存和风土人情的熟悉是分不开的,也是做不得假的。

——邵燕祥

编辑推荐

戴老师承黔中大书家吴志斋和陈恒安,长年临帖,自觉创作,诸体咸备,尤其擅长行草。作为著名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戴老多有心得。此外,戴老还是著名的篆刻家。他曾摹拓齐白石大师的三百余方印章,最为仰慕吴昌硕大师的“画气不画形”。戴老摒弃了高头讲章的学院派写法,以随笔体写论文,有古诗话词话随处点染、体会精微、重在原创的自为性。

精彩预览

雄深苍浑女书豪

——送萧娴大师

去年,听说萧娴先生再次入医院做手术,心想这对于一位耄耋老人,会是一道多么凶险的关隘,于是暗祷老人家能化险为夷。但天地不仁,噩耗终于传来。

一颗辉耀中国书坛的贵州大星陨落了。

我从少年时代就听说过“黔南女子萧娴”的许多传奇:幼年如何偶临父字,而显露超常天分;十三岁如何在广州大新公司当众挥毫,在地上边走边写“壮观”两个擘窠大字,倾动四座;康有为大师如何诧为异才,赠诗收徒;在宋庆龄主持的护法军劳军书画义卖会上,民国元老双清如何以大洋百元买下十六岁的萧娴的作品;二十年代,名士于右任等多人如何为“介绍大书家萧娴女士”订润格等,令人无限神往。也亲见过王春渠编印的《当代名人书林》中萧娴写的《散氏盘》,书中作者除她以外,都是年龄很大的男性名家。

说起这些逸事的,是父执寿彭先生。我问起后来的情况,寿老说,几十年没听见消息,恐怕已不在世了。直到“文革”中期,才从陈恒安先生处听说斯人健在,定居南京。当时我听了好似神话变成了事实,但仍未料想十年后萧娴先生会有还乡之行,而且我还参加了接待工作,亲炙了这位“卫管重来”的书法大家。一九八三年秋,萧老带着她的个人书展,回到了阔别七十余年的故乡贵阳。于是我看到了她大气磅礴的法书,并从萧老身边的同志那里听到她后来在抗战中、新中国成立后、运动里的种种经历。有一天,萧老缓缓地行走在花溪河边的梧桐夹道里,白发与金叶相辉映,看去美极,超尘脱俗。这画面,后来成为萧老专题片《大笔豪情》的片头。那几天,天天看到萧老挥毫写字,她的书艺令我倾倒,但更让我神往的是萧老身上无时无处不流露出来的那一派宠辱不惊、淡泊宁静的安详,那一颗清明莹彻的平常心。再隆重的场面,再疲累的日程,她总是一个样,恬然寂然。参加接待工作的同志异口同声:这位老太太太可爱了!这样一副瘦小的身躯,竟实现了至难至善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境界。那年我女儿才八岁,也学写字。她看到萧老书展的大广告,觉得萧娴这个姓名美不可言,一定要去看展览。在萧老游红枫湖时,我又带上她以增添一点亲情气氛。回来后,她说:奶奶的人同她的名字是一样的,后来还写了一篇作文。萧老的魅力,竟能照亮一个孩子的眼睛。家乡给予萧老的接待是隆重而兼亲切,贴合她既是贵客来访,又是远嫁久别的女儿回娘家的双重身份。后来,萧老再以耄耋之年,两次来筑,足证乡谊亲情对老人的感染力。首次回黔,市委夏页文书记邀请省里的黔籍老领导与萧老欢聚;第二次,吴志刚副市长专赴南京接萧老返筑;第三次,刘也强市长亲问萧老逐日的食、住、游览。在萧老慨然表示要将平生书作百余件赠送故乡时,市委李万禄书记在隆重的仪式上向萧老回赠了答谢书,提出要做三件事:开辟萧娴先生法书陈列馆,出版《萧娴先生书法集》,编写《萧娴传》。前两件事,萧老都亲见完成了。第三件事,由与萧老交往最深的作家俞律先生完成,贵阳市多购此书,流播黔中。萧老书法陈列馆辟于贵阳山城最重要的名胜甲秀楼侧翠微园中的古建筑翠微阁内。园馆开放时,鼓乐喧天的节日气氛,使三返金筑的萧老十分开心和感动,她观望着狮舞杂技,喃喃自语:“要回南京去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对桑梓的眷恋溢于言表。听说萧老曾流露过还乡终老的愿望,虽不现实,却可以窥见老人的感情。萧老的师兄刘海粟大师的贵州之行,就是听了萧老对贵州的介绍后决定的。

康有为赋赠青年萧娴的诗是一首七绝:“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康南海毕竟是巨眼卓识,当时萧娴还是个少女,而几十年间的事实,却证实了他没有看错,没有说错。萧娴果然成了当世的首席女书家,如撇开其他因素,单论书法艺术的成就,实已超迈卫、管:其气魄、格调,令须眉敛手;尤其是行楷,当世无两,无论性别。萧娴先生的书风,正是“雄深苍浑”,纯乎名将风度,元气淋漓。她的字笔力扛鼎,刚柔相济,寓险于平,浑厚质重,将“折钗股”与“屋漏痕”的笔法融冶无间。萧老在其书法集的自序中说:“或问笔法,即做人之法,一真字而已,不忸怩是也。”这确是夫子自道,萧老的人和字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又是对后学者的遗训。但在躁动浮嚣的商业社会中,又有几人具备守一真字而不忸怩的定力和耐力呢?萧老的一些精品,置诸古今第一流法书之列而无愧色。我每到翠微园,都要久久驻足,观赏萧老写的“拱南阁”三个字,平易下的精严微妙,令人玩味不尽,真臻“神游太虚,若无其事”的化境,钻之弥深,百看不倦。萧老在贵州的许多名胜地如黄果树、龙宫、阳河等处,都留有她的擘窠大书,皆应觅高手制成摩崖石刻,以为黔中山水生色,永留黔南奇女子萧娴对故乡的一片爱心。

遥望东南,作别萧老,眼前又浮现出她老人家言谈应对时如朴讷村妪,一旦提大笔对素纸立刻豪情干云、英气逼人的鲜活印象。书豪萧娴,必与她的超群书艺共不死!

一九九七年三月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