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学好《弟子规》 教出好孩子 鲁鹏程 著
重塑成功父母的教育常识,让您轻轻松松教出好孩子。
ISBN: 9787549588381

出版时间:2016-10-01

定  价:55.00

责  编:董新兴 刘晓燕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文学评论与鉴赏

读者对象: 现代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

上架建议: 家庭教育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260 (千字)

页数: 380
图书简介

有句话说:“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在这本书中,这种说法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印证。只要父母做好了,孩子不用教自然会做好,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本书通过《弟子规》这本小册子把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总结、提炼出来,深入解读分析,从而让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能从无章可循的、摸不着北的家庭教育中解放出来,让教育孩子这件事不再迷茫、无助,让更多的孩子不再迷失自己,进而让家庭教育真的成为一件超级简单的事!

作者简介

鲁鹏程

家庭教育专家,教育畅销书作者。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主讲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凤凰讲堂等教育类节目特约访谈嘉宾。亲子教育类杂志《时尚育儿》《亲子》等专家顾问团成员、撰稿人。机械工业出版社成立60周年“最具影响力作者”,作品总销量超过200万册,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自2011年出版以来持续加印、已畅销50余万册,长期雄踞各大图书排行榜前列,续篇《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实践版)入选“全民阅读年会50种重点推荐图书(2014-2015)”及“全国图书馆推荐书目(2014-2015)”,姊妹书《好妈妈不宠不娇教育女孩100招》(经典版)(实践版)、《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及《教师的国学素养》等图书深受家长和老师们欢迎。

多部作品分别入选“2011—2012年中国十大家庭教育图书”、“《中国教育报》2011年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

另有多部作品版权输往韩国、越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叙——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第一节 父母孩子一起走近《弟子规》,并掌握学习方法

第二节 孝悌家风的传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第三节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走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

第四节 人生一定要先作对抉择再奋斗

本章后记

第二章 入则孝——德行是做人的根本,而孝是德行的根本

第一节 培养孩子的孝心从与父母的日常应对开始

第二节 教孩子从小懂得冬温夏凊、晨昏定省,让父母心安

第三节 再小的事也要让孩子谨慎,不能有辱父母

第四节 善于体察父母的需要,对父母竭尽全力孝养

第五节 父母不是完人,有过错也应该允许孩子指出来

第六节 教孩子用心应对父母生病,行好治丧的礼节

本章后记

第三章 出则悌——教孩子学会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礼节,以及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

第一节 引导孩子有智慧地与兄弟姐妹、同学相处,轻财忍言

第二节 让孩子从小就懂得“长幼有序”,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三节 对待长辈的礼节是一门学问,教孩子自如地应对

第四节 帮助孩子拓宽心胸,教他做好孝悌在社会上的延伸

本章后记

第四章  谨——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要谨言慎行,懂得自重自爱

第一节 教孩子珍惜时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节 孩子的修养体现在穿衣戴帽、归置衣服的细节中

第三节 让孩子戒除攀比,依循自己的本分穿衣

第四节 引导孩子合理、健康饮食,不要饮酒

第五节 让孩子从小掌握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

第六节 教孩子做事有礼有度、有条不紊、不慌不乱

第七节 让孩子远离斗闹场所,不打探他人的邪僻事

第八节 做访客时,要让孩子务必遵循一定的礼节

第九节 教孩子如何正确地借用他人的物品

本章后记

第五章  信——孩子要言而有信,这是立业处世的基础

第一节 让孩子在言语上做到诚实守信,不欺诈他人

第二节 教孩子说话注意分寸,知道哪些话不该说

第三节 告诉孩子,言语要谨慎,不轻言、轻传不确定的事

第四节 不要让孩子轻易许下诺言,否则将进退两难

第五节 教孩子学会正确地说话

第六节 告诫孩子不去议论别人的长短,要管好自己

第七节 引导孩子学会见善而思齐、见恶而内省

第八节 教孩子看淡物质追求,看重道德学问的提升

第九节 把正确对待批评与赞誉的态度传给孩子

第十节 教孩子面对错误不试图掩饰,并且知过改过

本章后记

第六章  泛爱众——教孩子真诚地爱一切,创造和谐的人生

第一节 教孩子爱人,也要爱物,无论其有无生命

第二节 让孩子明白名望的基础是德行与才干,而非外表

第三节 教孩子克服自私的弱点,远离傲慢的习气

第四节 不要让孩子谄媚富人、低看穷人,不要有喜新厌旧的心

第五节 教孩子观察办事、说话的时机,不可盲动、乱言

第六节 告诉孩子,要隐恶扬善,不可逆而行之

第七节 教孩子学会有智慧地规劝他人

第八节 鼓励孩子多给予、少索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九节 引导孩子懂得知恩报恩,不怨恨别人

第十节 教孩子宽以待人,以德服人,而非以势服人

本章后记

第七章  亲仁——孩子亲近仁者,一生将受益无穷

第一节 教孩子明白如何分辨仁者,如何做一个仁者

第二节 鼓励孩子亲近仁者,他的德行才会与日俱增

本章后记

第八章 余力学文——教孩子德才兼备,从小立志做圣贤

第一节 引导孩子去力行圣贤的教诲,而不是知而不行

第二节 教孩子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第三节 培养孩子对笔墨纸砚、字、典籍的恭敬态度

第四节 鼓励孩子多读圣贤书,不读坏心志的书

第五节 教孩子立定“读书志在圣贤,而非赚钱”的志向

本章后记

序言/前言/后记

十几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指导工作,看到很多父母为教育子女而痛苦不堪,也看到众多的孩子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而迷失自己。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一本书能够让父母读了之后,既能把自己解放出来,又能轻松地把孩子教育好?

这些年,我研究了大量的家庭教育书籍,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每本书好像讲得都有道理,但仔细一思考,发现道理和实用方法是两回事。尽管有些书也在讲教育方法,那些方法似乎也很有效,但是我却发现,那些方法的有效期并不长,有的甚至就管一个月,或者一个星期,甚至是一天,副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举一个例子:今天很多孩子不勤快、不爱劳动,父母为此头疼不已,于是就有家庭教育书籍“出招”了:给孩子钱,洗碗给两元,扫地给两元,洗衣服给五元……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劳动的积极性,让他变勤快,爱劳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结果真是这样吗?一位母亲使用了这样的方法,结果孩子真的勤快了,这位母亲非常高兴,以为真的找到了治孩子懒惰的“灵丹妙药”。几天后,这位母亲洗完衣服后对孩子说:“妈妈很累了,好孩子,你把这些衣服拿到衣架上晾一下,妈妈给你两元钱。”可是,孩子却随口讲出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也很累,这个钱我不赚了。”这位母亲顿时就愣住了。

可见,这位母亲找到的“灵丹妙药”的有效期太短,还有副作用。

有效期太短,还有副作用的教育方法,就不是彻底的、没有流弊的教育方法。实际上,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是没有真实效果的,甚至还会害了孩子。当父母用这样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教育方法“有效”的欣喜感觉还没有享受一会儿,烦恼就会随之而来。

好几次,我跟几个教育界的朋友交流“用金钱刺激孩子劳动,并让他学理财”这样的观点,遗憾的是,他们竟然都非常赞同这样的方法。

很多教育观念看似正确,实际上却是对为人父母者的误导。用金钱、物质刺激孩子学习也一样,短期看似有效,时间稍微一长绝对有害,副作用巨大,会增强孩子的金钱、物质欲望,最终,他的欲望就会成为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他会堕入其中,难以自拔。

那么,我所希望的能彻底解决当今家庭教育问题的书在哪里呢?

在2006年初,我开始研究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越研究我就越发现,《弟子规》里蕴含的智慧是无穷的,适合每一个人学习、力行,也适合用来在家庭中、学校中教育孩子。我发现,真正合乎人性而又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其实就在这本小书里。

而我自己这些年也在实践这些家庭教育方法,并在各种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及讲座中提到《弟子规》里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听众反响十分热烈。所以我就想写一本书,把《弟子规》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完全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全面、系统、彻底地解读《弟子规》。现在,随着这本《学好<弟子规> 教出好孩子》的出版,我的愿望也终于实现了。

先说说《弟子规》这本小册子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教育家李毓秀先生所作。李毓秀,生卒年月不详,山西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人,字子潜,一生只考中过秀才,生平主要是教书。《训蒙文》是他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一本儿童蒙学读物。后来,清朝乾隆年间的学者、大儒贾存仁先生对此作了修订改编,并将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具体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全书共360句、1080字,讲述了113件事,是教导孩子尽守本分、克己守礼、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传承忠厚家风的最佳启蒙教材。

《弟子规》浅显易懂,通篇押韵,既朗朗上口,又极易记诵,特别是它的核心思想重在教导孩子的言行,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既有文采,又非常实用,因此在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有同等影响。在今天,《弟子规》仍然是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优秀启蒙读物,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大学、企事业单位等被广泛推广,被称为“做人的宪法”。

《弟子规》的原文我特别附在了本书的最后,以方便读者查阅。

其实,《弟子规》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孝”,这是一个人做人处事的根本。正因为如此,《弟子规》开篇第一部分即为“入则孝”, 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孔子在2500年前就说过:“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教孩子一定要从孝道教起。一个懂得孝道的孩子,他一定会好好学习、积极乐观地生活,以后也一定会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有好的前程,更会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教孩子学孝呢?为什么不带头学孝呢?

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血脉和家训,孩子就是父母的分身。我们是父母,但我们也是我们自己父母的分身。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大根大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语才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也就是说,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只有做到了孝,家庭才会是和谐的,事业才会是顺利的,人生才会是幸福的。

《弟子规》后面的“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实都是“孝”的延续,这些都做好了,父母就开心了,就不用担心孩子了,就会安享晚年,那孩子做到这些,不就是在对父母尽孝吗?所以,在我看来,《弟子规》就是一部实践版的《孝经》,每个人都应该学,都应该懂,都应该把其中的教诲落实在生活中。

再说回来,这本《学好<弟子规> 教出好孩子》以《弟子规》的原文为纲目,加上我多年来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心得体会,一字不漏地对《弟子规》1080字的原文进行全面的解读,向广大父母介绍改造自己、成就孩子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父母在读了这本书后,如果按照书中所写的方法去做,就能最大程度地改造自己,更能轻松地成就自己的孩子,从而让教育孩子这件事变得简单、轻松、有效。

有句话说:“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在这本书中,这种说法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印证。有时候真的是这样,只要父母做好了,孩子不用教自然会做好,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我看来,《弟子规》完全能解决当今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难题,无论是孩子不爱学习、不合群、懒惰,或是太过于依赖父母,不能自理、自立,还是忸怩害羞、胆小怕事,又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等等。不仅仅是家庭教育问题,就是我们成人的家庭问题、工作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都能用这本《弟子规》来解决。关键是要相信里面的方法,并尽全力去实践这些方法,这样才会看到效果。否则,再好的方法,不真正去用它,它也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想再次重申: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弟子规》是最简单、最彻底、最有效的参考书。不过,如果不对《弟子规》进行全面的、与时俱进的分析解读和有效方法的总结,很多为人父母者是不会发现它的巨大价值的,甚至会认为《弟子规》里满是糟粕。而经过全面解读后,为人父母者就会发现《弟子规》的无限魅力。这本《学好<弟子规> 教出好孩子》就是通过对《弟子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解读,把最彻底、最根本、最有效、最简单的家庭教育方法总结、提炼出来,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能从无章可循、摸不着北的家庭教育中解放出来。所以,我坚信,这本书一定能够经得起读者的检验,读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一定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根本方法就在其中,历久弥新;一定能让更多的父母、孩子、家庭受益,父母安心,孩子成才,家庭兴旺。

最后,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让更多的父母对教育孩子这件事不再迷茫、无助,让更多的孩子不再迷失自己,进而让家庭教育真的成为一件轻松、快乐、简单的事!祝福天下父母!祝福天下孩子!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可能还有诸多不足、不当,甚至是错误之处,冀望高明不吝赐予指正。谢谢你们!

鲁鹏程

2016年6月30日于北京

编辑推荐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具体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是教导孩子尽守本分、克己守礼、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传承忠厚家风的最佳启蒙教材。

精彩预览

第一章

总叙——良好的家庭教育为

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具体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是教导孩子尽守本分、克己守礼、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传承忠厚家风的最佳启蒙教材。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正是《弟子规》的核心纲领。2000多年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教育经典《礼记·学记》中就提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教育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而一切的教育又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的。

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而《弟子规》则是让家庭教育变得既简单又有效的一部最彻底的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部经典,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第一节

父母孩子一起走近《弟子规》,并掌握学习方法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这一生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其一是孝养好父母,其二是教育好孩子。这两件事,都至关重要。其实这两件事又是一件事,就是经营家庭。换句话说,孩子教不好,父母会难过,家庭也不会幸福。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教育好孩子,也没有对父母尽孝道,即使他再有钱,再有地位,也是一个失败的人。教育孩子,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的重要职责。可以这样说,父亲、母亲,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种事业。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把这个事业做好。

弟子规,圣人训。

至要莫若教子,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古人曾说:“至要莫若教子。”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教育孩子这件事,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孩子教育好,一个家庭才可能幸福、和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健康了,社会才会是和谐的。可见,把孩子教育好,对社会也是一个大贡献。

今天,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感觉到,教育孩子实在是太难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仅仅需要父母给孩子做个好样子而已。正如至圣先师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的确没有什么难的。但有一点必须说明白:父母一定要知道怎样正确地给孩子做样子。因为无论父母做的是好样子,还是坏样子,孩子都会“照单全收”,所以,父母一定要提起教育的敏感度,给孩子做个好样子。

有的父母可能就要问了:“好样子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这个好样子呢?”我的回答还是很简单:跟《弟子规》学。《弟子规》就是非常好的教材,里面有“好样子”的标准与规范。《弟子规》既是“照妖镜”,也是“显圣镜”。我们做得好不好,对照《弟子规》就都明白了。我们做得不好,《弟子规》就是“照妖镜”;我们做得好,《弟子规》就是“显圣镜”。通过这面“镜子”,孩子也看得清清楚楚。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些父母纳闷了:“《弟子规》不是给小孩子看的吗?难道我们成年人也要学吗?”是,我们成人、做父母的一定要学《弟子规》,而且是非常深入、用心地去学,而不是仅仅给孩子读读,或者让孩子自己读读而已。

弟子,并不仅仅是指孩子,而是指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成人。

“弟子规”里的“弟子”,并不仅仅是指孩子,而是指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成人。弟子,就是学生。狭义地去理解,弟子是指孩子,小学生、中学生或者是大学生。但广义地去理解,含义就扩大了。比如我们在学校,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就是老师、师父的弟子;我们都不是圣贤,有很多智慧和道理要跟圣贤去学,那我们就是圣贤的弟子……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有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怎么不是“弟子”呢?也就是说,弟子,是指我们每一个人。只有明白了“弟子”的概念,我们才能塌下心来去学习《弟子规》,才能深入地了解它,进而把《弟子规》里的教诲运用到生活中。

规,是规范、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情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矩,而不是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弟子规”的规,是规范、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学习哪些规矩、规范呢?《弟子规》中也有明确的解答。《弟子规》中一共讲到了113件事,这113件事就是我们做人处事的规矩、规范,只有不违越规范地做事,才是合理合法的。也就是说,《弟子规》这本书,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处事的典范,是我们人生方向的指引,更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纲领。

我们要学的是圣人的教诲,要和孩子一起学。

那么,我们要学的是什么呢?是圣人训,也就是圣人的教诲。圣人,狭义地讲,就是孔子,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弟子规》这本书就是根据《论语·学而篇》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而详细阐述的。但是,广义地说,圣人不仅仅是指孔子,还包括一切古圣先贤、一切有好的德行的人。我们要学的是他们的训诫、他们的教诲。

我们要学这些训诫、教诲,当然,孩子也要学。更确切地说,是我们和孩子一起学。只有全家都来学,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大家才都能有进步,有提升。但是,对这个提升,我们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慢慢来,只要按部就班地学,提升就会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学一句,做一句。

学习《弟子规》,一定要更正一个观念,就是《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也就是说,要把《弟子规》里的教诲都做出来,都运用到生活中,即要学以致用,要力行。说到力行,我就想起了孔子所说的那句话:“力行近乎仁。”懂得力行圣贤的教诲,这个人就离仁者不远了。所谓力行,就是学一句,做一句。

《弟子规》里所讲的每一句话,都不是知识,而是力行的标准。所以,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认为,学《弟子规》就是背《弟子规》,就是读《弟子规》,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学了就要去做,不去做,就永远不知道《弟子规》的魅力,就永远不知道《弟子规》的巨大价值。

所以,想教育好孩子,就要跟孩子一起学《弟子规》,就要学一句做一句,句句都要在生活中落实。当我们养成落实《弟子规》教诲的习惯时,我们在生活中的一切行为就都是自然的,都是不做作的。当孩子看到我们言行如此一致的时候,就不用我们去教了,他自然会成长为一个让我们省心的好孩子。

教育小语

我们对《弟子规》真的不必怀疑,去力行就是了。不过,假如你怀疑,那就试试看,力行一下,看看你的怀疑是否能够得到验证。一定要去力行,去实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弟子规》对教育孩子到底管不管用?我们可以有这个疑问,但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打消它,就会真正相信《弟子规》,因为那时候,孩子变了,我们自己也变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第二节

孝悌家风的传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家庭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或者说,教孩子,最重要的是教他什么?是教他学做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而做人的根本又在哪里?那就是具备良好的德行,正所谓“德者,本也”。而德行的根本又在哪里?就是孝道。《孝经》中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也就是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如果不对孩子进行德行的培养和孝道的教育,孩子是很难教得好的。

一个人只有做到对父母尽孝道,对兄弟姐妹尽悌道,他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圆满的。那么,教育孩子,也应该把握这一点。一句话:孝悌家风的传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

首孝弟。

“孝”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根本。

《弟子规》开篇第一件事,就是教人学孝。孝,是首要的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看这个“孝”,上面是个“老”字头——“”,下面是个“子”,就是“子”在“老”身边,背着“老”一代。可见,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就是孝。“孝”字还说明,上下两代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千百年来,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个“孝”字?因为它是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根本。

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血脉和家训,是父母的分身。我们是父母,但我们也是自己父母的分身。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大根大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语才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也就是说,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然,教孩子学孝,首先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做到孝。我们要对父母尽孝,比如,经常带着孩子、爱人回家看望父母,经常与父母联络感情。

行孝,不能离开敬,我们要从内心恭敬父母。孔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如果只是给父母吃的而不敬重父母,那跟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父母一定要心存恭敬。

孝敬父母,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子夏请教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孩子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有一些要做的事,孩子们都抢着去干;在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父母长辈有吃有喝。但是,这样做就可以算‘孝’吗?”

其实,给父母吃喝,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并不难,难的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所以,孝敬父母并不是只给他们吃的、穿的,而是随时都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而不是摆一张爱搭不理的臭脸。如果对父母恶脸相向,那么即使让他们天天吃山珍海味,他们也不会开心。

给父母一时的好脸色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给父母好脸色。所以,我们为人子女者应该永远记得“色难”这两个字,永远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让父母永远开心。好脸色是孝的基础,只有时刻给父母好脸色,我们才会主动去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让他们感到宽慰。

我们做到了孝,家庭就和谐了,社会就安定了。

教孩子学孝道真的那么管用吗?

我在前面提到过,孝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在家庭中,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从教孝道开始。有的父母可能会有疑问:“教孩子学孝道真的管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会不让父母操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会尽力让父母开心。比如,《弟子规》后面提到的“亲所好,力为具”,如果孩子掌握了这句话的精髓,那么他就懂得如何去做了。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但遗憾的是,今天的孩子乐意主动学习的太少了,学习变成了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古人提到学习时,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现在则成了“不亦苦乎”。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不亦苦乎”,那么基本可以断定,他的孝心还没有打开。因为一个有孝心的孩子知道父母希望他学习好,他就会主动地学习,根本不用父母在后面催逼,更不需要父母用物质、金钱奖励来诱惑。所以,孩子有孝心,他就会好好学习。

我有一个朋友,对父母非常孝敬。他从来不强迫孩子去学习,而孩子的学习却是自动自发的。这位朋友曾这样对我说:“很多时候,我都限制他学习,比如说晚上他学到很晚,都是我让他熄灯睡觉的。有时候早上我还没起床,他就已经早早起来看书了。孩子对我说,他不想让我操心他的学习,他一定会奋发努力的。”后来,这个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全国重点大学。这个朋友孝敬父母,孩子从小就看在眼里,在孩子心里,他能做的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不让父母失望。在他看来,这就是对父母尽孝。当然,这个孩子在做人处事方面也比同龄的孩子优秀很多。

我想,这就是我们要教孩子学孝道的原因之一吧。看到这里,有些父母也许并不认同,没关系,在后面“入则孝”的内容中,我还将详细阐述为什么要教孩子学孝道,以及孩子学了孝道之后会有哪些改变。一个懂得孝道的孩子,绝对不会做出让父母操心的事,他做事前一定会好好掂量做这件事是否有违孝道。所以,我们的孩子如果有了孝心,那我们这一生都会安心了,孩子的人生之路也会走得非常踏实。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又该怎样教孩子学孝道呢?

既然孝道的培养对孩子来说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教孩子学孝道呢?这一点也不难,只需要我们把握几个原则就可以了。

首先,以身作则。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要时时刻刻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具体的细节,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后面的内容中还有这方面的论述。只要我们注意一点就行了:在做事之前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

第二,知恩报恩。感受父母的恩德,知恩,感恩,报恩。有人曾总结过慈母的十大深恩:一,怀胎守护恩;二,临产受苦恩;三,生子忘忧恩;四,咽苦吐甘恩;五,回干就湿恩;六,哺乳养育恩;七,洗濯不净恩;八,远行忆念恩;九,深加体恤恩;十,究竟怜悯恩。而做父亲的也付出了很多,比如为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拼搏付出。

第三,亲师配合。在古代,父亲第一次带孩子到私塾见老师的时候,是要给老师行三跪九叩大礼的。在孩子眼里,父亲就是天,父亲竟然给老师行如此的大礼,孩子在内心是非常震撼的,日后,他一定会非常听老师的教诲,而不会跟老师顶嘴。对老师有一分的诚敬,学生就能得到一分的利益;对老师有十分的诚敬,就能得到十分的利益。

父亲三跪九叩,就代表把孩子交给老师了,老师也非常负责任,一定会教孩子做人,一定会教孩子孝敬父母。因为让父母对孩子说“你要孝敬我”,父母说不出口,让老师对孩子说“你要尊敬我”,老师也说不出口,所以要亲师配合。也就是说,父母教孩子尊师,老师教孩子孝亲。一个人只有孝亲尊师,才能有大的作为。在历史上,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亲师配合。但我们还要跟老师行这样的大礼吗?当然不需要,我们学圣贤的教诲,学的是实质,而不是形式。但是,我们做父母的依然需要对孩子的老师恭敬,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这样,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尊敬老师,自然也会对老师生起恭敬心,自然会认真学老师教的课程。因为有些老师并不会在课堂上教孩子孝敬父母,所以父母还应该跟老师沟通,请老师适当地点一下孩子,提醒或引导他孝敬父母。

第四,夫妻配合。也就是说,父亲要把母亲的恩德告诉孩子,母亲要把父亲的恩德告诉孩子。比如,父亲可以跟孩子说:“妈妈怀胎十月,非常辛苦,还经常呕吐,吃不下东西;生产的时候也非常痛苦,但一看到你,所有的痛苦都化作了快乐;你出生后,妈妈一步不离地照顾你,把你养大,实在是付出了太多。你可以不孝敬我,但不可以不孝敬你的母亲。”做母亲的可以这样跟孩子说:“爸爸为这个家辛苦奔波,为了让咱们能过上好日子,拼命地工作,挣钱养家,非常辛苦。你可以不孝敬我,但不可以不孝敬你的父亲。”当我们这样跟孩子讲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思考:原来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一定要好好地孝敬他们,报答他们。这样,孩子的孝心就被激发出来了。

夫妻配合,但也要注意教育原则一致,不能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古代,夫妻双方都不用讨论如何教育孩子,但今天,很多父母已经搞不清楚怎样教育孩子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古代的家训没有传下来。古人有家训的传承,今天的人已经没有了。怎么办?那就需要学习教育的智慧。所以,夫妻双方一定都要学习《弟子规》,这就是我们的家训纲领、原则,只要全家都学《弟子规》,孩子就一定能教得好。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教悌道还有用吗?如何教呢?

弟,通“悌”,即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也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因为任何大事小事而伤了手足之情。在《弟子规》看来,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就是孝,因为兄弟姐妹不给父母出难题,关系处得好,父母就会很开心,这其实就是在尽孝。

今天的家庭绝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孩子,那这个“悌”还有用吗?当然有。因为虽然每家只有一个孩子,但孩子是不会脱离群体而单独生活的,他会跟亲戚家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同龄的孩子相处,也会跟社区里的同龄孩子相处,还会跟幼儿园、学校里的同龄孩子相处,等等。如果我们把悌道教给孩子,他就不会跟别的孩子闹矛盾,别的孩子就会喜欢他,他的人缘就会非常好。他长大后,还要走向社会,走入工作岗位,如果能够懂得“悌”,他自然会跟同事和睦相处,自然会深得同事、领导的认可……可以说,如果孩子从小学会了悌道,我们做父母的一辈子都会很省心,不会为孩子而头疼。

有些父母也许会担心:我的孩子这么好,懂得恭敬别的孩子,那不是掉价跌份吗?别的孩子要是觉得他好欺负怎么办?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一个学传统文化的孩子不会把自己学呆了,他会非常智慧、非常聪明,对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他不但不会掉价跌份,不但不会受人欺负,反而会迎来更多的尊重,从小就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且也不会傲慢、不会自负,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真的,请父母放心,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出息,取得好的成就。

教孩子悌道也很简单,只要我们把《弟子规》里的教诲讲给他,让他自己读《弟子规》或是跟我们一起读。在生活中,如果他跟别的孩子为玩具或其他小事有了不愉快,我们可以提醒他“兄道友”,他自然会接“弟道恭”,我们说“兄弟睦”,他自然会接“孝在中”。这样一提醒,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学《弟子规》的孩子是非常有智慧的。你可以不相信,但你可以去做这个实验。当然,前提是父母和孩子已经深入学习了《弟子规》。

另外,父母还需要注意:在生活中,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因为一点经济利益,而跟自己的兄弟姐妹计较,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的坏话。相反,要经常提及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的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那种非常和谐的“磁场”,这样孩子自然会懂得在生活中如何与同龄的孩子相处。

更详细具体的方法,我会在下一章中分析。

从现在开始,毫不迟疑、坚定不移地把孝悌的家风传承下去。

我们都知道“家训”这个词。家训,指的是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对古人的修身、齐家,甚至是治国平天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前面曾提到过,古人都有家训的传承,今天几乎没有了。我想,既然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既然已经开始在找最彻底、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就应该有自己的家训,有家风的传承。这个家风,应该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孝悌的家风。

只有我们把孝悌的家风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我们的家族才能兴旺。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会问听众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家族要绵延多久?是像孔子的家族一样,绵延2500多年而不衰?还是像范仲淹的家族,绵延1000年而不衰?”现在,我们也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要想让自己的家族绵延不衰,孝悌是关键。

我们知道,今天很多家族都“富不过三代”,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是孝悌。当这个富裕家族的人知道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时,知道让孩子学孝悌时,知道自己不违法乱纪、不做有损德行的事,以便给孩子做孝悌的榜样时,他的家族怎么会“富不过三代”?

所以,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要传承孝悌的家风。因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是家族兴旺、民族发展、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

教育小语

教育孩子,没什么难的。要善于抓根本,而不是抓枝节;要善于找“道”,而不是到处寻“术”。根本在哪里?根本就是孝道,就是悌道,这就是“道”;枝节又是什么?是今天那种速效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所谓“捷径”。根本,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枝节,可能一时有效,长期使用一定有副作用。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