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旅游发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5年年会“‘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旅游发展专题会议论文集 吴忠军 主编
ISBN: 9787559806505

出版时间:2018-01-01

定  价:50.00

责  编:罗财勇 潘海宁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文集

读者对象: 高校师生

上架建议: 学术/论文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290 (千字)

页数: 164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2015年10月1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此次年会主要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旅游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会后收到论文30余篇。为反映本次年会取得的学术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在征得相关专家的同意后,选择部分论文编辑成此论文集。

作者简介

吴忠军,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2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主持广西社科基金1项,广西科技攻关课题2项,主持其他项目11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43部,发表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在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方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本研究方向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图书目录

目录

1/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业创新发展研究 / 吴忠军  王佳果

8/ 人类学视野下侗族地区宗族文化考察

——以天柱县三门塘为例 / 龚  锐

16/ 新疆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的协同研究 / 张  英  吴  洋

21/ 旅游的张力:南部侗族地区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共生 / 杨经华

29/ 民族旅游中的族群认同危机与自洽性研究 / 陈修岭

36/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阶段性演化与女性增权差异化表达

——基于贵州三个苗族村寨案例的实证分析 / 吴亚平  陈志永

44/ 旅游增权与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变迁

——基于西藏山南两个社区的对比研究 / 杨  昆

52/ “一带一路”新常态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参与实证研究:以肇兴侗寨为例 / 李小民  郭英之

59/ 旅游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以西藏山南地区为例 / 朱普选  李鹏鹏

64/ 扩集聚 防虹吸

——“两高”背景下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 张文磊  黄  娟

70/ 旅游开发制度选择与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

——以贵州省雷山县上郎德的“集体主导型”旅游开发制度为例 / 李天翼  潘盛之

76/ 旅游语境中畲族彩带变迁研究

——以浙江景宁县畲族彩带为例 / 邱云美

83/ 西江千户苗寨“政府主导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及其成因分析 / 孙美璆

88/ 贵州民族地区建立“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创新路径研究 / 唐志明

92/ 贵州布依族音寨“金海雪山”旅游审美分析 / 刑启顺

96/ “一带一路”背景下桂林古桂柳运河及会仙湿地的边政丝路旅游文化价值重构 / 梁福兴

108/ 壮族土司文化演艺创意产业转型的思考

——以忻城莫土司衙署为例 / 聂峥嵘  张盼盼  李广宏

114/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协作机制研究

——以鄂尔多斯地区为例 / 杨  阳  柏贵喜

120/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

——基于西江千户苗寨的个案研究 / 李金兰  王  政  王  健

124/ 符号象征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创新开发研究 / 李彩玉

129/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品输出问题研究 / 胡慧敏  李彩玉

135/ 居民地方感对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研究:以东兴江平镇为例 / 黄爱莲  温  宇

146/ 民族文化旅游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 潘丽凤  胡小康

149/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百色市壮族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 李  上  梁福兴

序言/前言/后记

“一带一路”重要构想,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视角和新重点。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区域和国际旅游大通道,是新时期旅游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前沿阵地,是旅游资源富集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旅游作为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城乡统筹大战略下,在“留住乡愁”的期待中,民族地区旅游必将成为着墨最多的主题之一。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及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使民族旅游研究日益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重视,且不断深入,呈现出广阔的学术发展前景,民族旅游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中关于发展民族旅游产业的相关指示与精神,积极响应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构想,抓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民族旅游发展成为民族地区支柱产业”的新机遇,总结新经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形成中国民族旅游发展共识,总结一批全国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和经验,用民族旅游研究理论指导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实践,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承办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旅游发展”专题会议,组织国内相关学者交流学习,使民族旅游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角度更加新颖、方法进一步创新,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环境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通过社会经济发展解决民族地区在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情况,民族旅游应当发挥积极和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民族旅游研究工作者要以更加负责的研究态度、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民族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通过学术研究提高中国民族旅游研究水平,加强产学研的交流与合作,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繁荣、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融合与团结创新格局,为民族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为充分反映本次年会取得的学术成果,实现共享资源,在征得与会专家、学者的同意后选择部分论文编辑成册。因篇幅有限,还有一些较好的论文未能收入,我们深表歉意。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书中文字尚显粗浅,可能存在不妥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 吴忠军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民族旅游发展的论文集,通过读这本论文集,有助于了解当前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概况和文化习俗。

精彩预览

六、创新•升级•合作:“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业创新发展战略与对策

(一)创新发展理念,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国际合作和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包括多边共赢的合作理念、空前包容的开放理念和均衡协调的发展理念,这些新理念对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启示。首先,要以开放促发展,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其次,要以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不同地区共同发展,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实现共生发展。最后,不同区域之间要均衡发展;同一地区内旅游产业同其他产业之间,旅游产业内部要素之间协调发展;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保护、生态保护建设协同持续发展。

(二)发挥后发优势,实施民族地区“一带一路”旅游先导发展战略

旅游业已经成为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树立旅游业“先行先导”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文化功能。通过旅游产业实现产业带动融合、兴边富民;通过发展旅游促进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使旅游产业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是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融合的重要途径,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创新制度促发展

深化民族地区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的旅游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实现由“旅游管理”向“旅游治理”的转变。在省(区)一级普遍建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对产业发展综合协调;建立健全的行业自我管理组织。其次是进一步深化民族地区旅游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优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建立良性市场竞争机制。最后,要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利用好现有的产业政策,积极营造更优的产业发展环境。民族地区地方省(区)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在旅游用地、旅游开放、旅游财税、旅游投融资、生态和资源管理、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和试点。

(四)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形成国际旅游发展大格局

积极利用“一带一路”现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推动旅游区域合作发展。发挥民族地区地缘优势,使民族地区成为“一带一路”国内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沿。加强国内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创新传统区域旅游合作。加强协同创新,避免同质开发、恶性竞争等现象的出现,实现共生互补发展格局。从国家层面推动民族地区与东盟、中亚、东北亚、南亚等周边区域的旅游合作。借助丝路申遗成功和高铁建设,打造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 发展海洋旅游、 邮轮旅游, 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旅。 编制“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规划,建设一批国际旅游合作示范区,打造一系列精品国际旅游线路产品,倡议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和旅游高峰论坛,形成国际旅游发展大格局。

(五)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创新旅游业态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应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总体发展要求,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交通、旅游市场等方面的新形势,从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景观等资源基础出发,形成具有民族特征、文化特色、地域特点的创意文化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建立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型旅游向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转变。创新旅游业态,扩大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实施 “旅游 +”产业融合战略,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商业、互联网、金融、交通、林业、体育、地质、水利、海洋、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

(六)创新旅游品牌和营销,开拓新兴旅游市场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和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市场需求,运用文化创意对现有旅游品牌进行提升创新。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串联整合区域旅游产品,协同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的国家旅游品牌。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进行精准化、个性化的智慧营销。打破常规的旅游市场划分的惯常思维,在巩固西方传统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大力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进行品牌营销和市场开发。

(七)创新旅游智库与人才建设,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以民族地区旅游院系为基础,大力发展旅游人才培养,深化民族地区旅游教育改革。加强民族旅游研究学科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民族地区旅游规划、旅游研究咨询行业的发展,改变目前民族地区研究咨询机构少、本地产业发展过分依赖中东部机构的不良局面。建立学科、行业来源广泛的“一带一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专家库,专家的学科来源以旅游为主,包括经济、管理、民族、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学科,行业来源以各省(区)科研单位、民族地区院校、旅游规划机构为主,吸收部分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一线企业的资深人士。以旅游智库建设支撑民族地区旅游业创新发展。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