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自治区幼儿园课程基地项目的研究成果。科学分析园所地处“红城”的地域资源、园所条件等课程背景,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大力倡导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思考,以“寻根、铸魂、筑梦”为课程目标,结合教育理论、实践经验、教育案例,建构独具特色的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 课程以“红色文化基因”为主题脉络,遵循类别化、儿童化和活动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原则,聚焦开发“8张名片”红色主题活动内容,形成4条幼儿有效学习路径,使红色文化教育发挥更大的育人价值,提升幼儿德育素养,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陆晓波,田东县第一幼儿园园长,广西特级教师、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学前教育中心组成员,广西示范幼儿园评估专家,广西幼儿园教材审定专家,广西幼儿园课程基地负责人,全国科研杰出校长、全国百佳幼儿园园长。主持3个名师工作室和多项自治区科研课题,参与编写《声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等两部教材。
第一章 因地制宜: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的沃土
第一节 红色基因的传承
一、课程形成的背景
二、园所条件分析及发展需求
第二节 红色种子的孕育
一、红色文化课程的内涵概述
二、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理念的确立
第二章 扎根生长: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的构建
第一节 红色文化课程目标的确定
一、课程的总目标及分领域具体目标
二、课程的年龄阶段目标
第二节 红色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
第三节 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盘点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三、动态优化课程资源库
第四节 红色文化课程实施的支持路径
一、“两学四研”红色榜样学习路径——指向示范引领,关注励志成长
二、“三阶五点”红色主题学习路径——指向实践探究,关注多维建构
三、“三式三访”红色场域学习路径——指向场域浸润,关注深度体验
四、“三步四环”红色游历学习路径——指向实地体验,关注红色践行
第五节 红色文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二、课程主体评价
三、课程评价的实践反思
第三章 砥砺深耕: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的实践
第一节 课程故事名片:百谷红军村合唱团
一、我和红歌的故事(小班)
二、红歌悠扬童心唱(中班)
三、太阳花闪亮亮合唱团(大班)
第二节 课程故事名片:二牙码头
一、码头之旅(小班)
二、码头集市(中班)
三、无人码头(大班)
第三节 课程故事名片:兵工厂
一、幼儿园里的兵工厂(小班)
二、玩具兵工厂(中班)
三、有趣的兵工厂(大班)
参考文献
后记
“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长远目标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怎样才能完成这个战略任务?“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保持共和国鲜红颜色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1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六安金寨时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如何在幼儿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使红色文化之魂润泽幼儿成长,成为幼教工作者们需不断深入实践和探索的重大课题。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田东一幼)园长陆晓波主编的《红土蕴苗——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一书,从理论和实践上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破解红色文化教育进幼教的重大课题,必须充分认识这一举措所承载的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红色文化教育进幼教是关系到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的大事。我国要在 21 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间,我们将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其他各种严峻挑战。如何保证中国改革开放破浪前行,如何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如何勇于同任何抹黑中国的行为做坚决斗争,这都需要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后继者们前仆后继,不断取得胜利。现在尚处于幼儿时期的儿童,会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国家栋梁。因此,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国家栋梁正当其时,关系长远,责任重大。
其次,红色文化教育进幼教是构建“德育一体化”的第一块基石,对我国德育教育的整体布局具有深远影响。教育部早在 2005 年就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些文件均提出了“德育一体化”的构想。“德育一体化”就是要在“大德育观”的指引下,形成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工作体系,进而提出了“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红色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红色教育逐渐成为学前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红色文化教育进幼教是“德育一体化”工作体系最基础的教育环节,必须将基础打牢。
最后,红色文化教育进幼教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成长。俗话说“三岁看老”,讲的是好习惯、优品行都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往往伴随人的一生,使人终身受益。红色教育通过各种适宜幼儿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革命先烈及英雄人物的伟大人格感召,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使幼儿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红色教育,从而帮助幼儿养成坚强、自立、团结、合作等优良品德,使幼儿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所有这些教育培养都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概言之,红色文化教育从幼儿时期开始,是时代赋予幼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红色文化教育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日益重要。在“德育一体化”背景下,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已逐渐成为学前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好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在实践探索中需要把握好三个基本环节:深刻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并把握其独特的教育价值;红色文化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遵循幼儿教育的认知规律;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幼儿教育的形式。
一是要深刻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并把握其独特的教育价值。红色文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帮助幼儿在思想和情感上受到启发与激励。其核心在于教育,在于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向幼儿传递热爱祖国、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正能量,从而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资源进入课程,转化为教育内容并发挥其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之后,才能成为幼教的课程资源。因此,要在深刻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体悟其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其内在精神的需求。
二是红色文化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遵循幼儿教育的认知规律。3—6岁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完全理解“热爱祖国”“伟大祖国”“爱国主义”等抽象概念。幼儿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初探阶段、思想意识形成的朦胧时期,对外部世界主要是通过生活体验来了解和认识的。因而要想取得教育效果,必须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因子,以丰富的生活体验为依托,为幼儿安排有成效的、优质的教育活动。如直观具体、以亲身体验为主,且好动活泼是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真实、生动、直观的教育活动深受幼儿欢迎。又如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容易受环境影响,教师就可以利用环境因素使幼童浸润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润物细无声地播下红色基因。幼儿对父母依赖性强,因此需要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的协调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中耳濡目染,自然接受教育。这些教育形式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在进行红色教育时可以应用。
三是要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幼儿教育的形式。开展创新红色教育形式、提升红色教育效果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载体的创新,将看似距离幼儿较远的红色文化转换为近距离的心灵感受及情感体验,帮助幼儿从思想和情感上受到启发与激励。
创新红色文化的教育形式,可以在传统幼教形式中贯以红色文化的内容,使幼儿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红色教育,例如阅读红色文化绘本、观看红色文化影片、朗诵红色文化诗词、唱颂著名红色歌曲、演绎红色经典故事、组织红色体育游戏等;可以在红色教育题材上创新,例如可以发掘本地红色教育题材,将之融入幼教课堂;可以利用全社会的教育活动(如学习雷锋活动、勿忘国耻教育活动)、纪念活动(如建党、建军、国庆节的活动)等,发掘适宜幼儿红色文化教育的题材,如“九月十八日为什么要拉警报?”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更值得提倡的是以新技术、新媒体、新工具创新教育形式。通过互联网搜集更多的红色教育资源,如红色故事、英雄人物、红色景点、红色歌曲等;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宣传教育,以多种感官的刺激,促进幼儿品行的发展;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故事会”栏目推送由家长和幼儿共同录制的红色故事。这些新形式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普及了科学知识。
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进幼教的实践探索,总结出许多有益的做法和经验。如河北省直机关第五幼儿园总结出的“七红”育人模式,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幼儿园总结出的“幸福 × 成长”课程模式,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北幼儿园探索的新时期红色教育创新模式,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幼儿园徐蔓老师提出的以红色教育资源提升幼儿德育实效的策略……这些都是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大家学习。
《红土蕴苗——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是红色文化教育进幼教的经验总结和课程策划展示。这本书有如下特点:
一是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田东一幼的老师们从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文化、培养和传承红色精神的使命出发,决心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把田东一幼打造成幼儿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正是她们的崇高使命。自 2013 年 3 月起,田东一幼的老师们在园长的带领下,不断摸索,反复尝试,锐意创新,十年磨一剑,终于完成了这本红色文化教育进幼教的专著,即红色文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成果。
二是指导思想正确,课程理念明晰。依托田东县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结合田东一幼的办园思想——“让革命种子生根发芽,让希望之花盛情绽放”,形成了“蕴启红心,花开在田”的办园理念。这一理念寓意着幼儿园不忘初心使命,将红色基因植入幼儿内心,培养幼儿优秀品质。
办园理念为课程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田东一幼红色文化课程的理念是:在田东县这片红色沃土上对幼儿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使其与所处的环境共生共长,让幼儿成为为幸福生活奋斗的快乐儿童。红色文化课程的课程理念可概括为“生活—传承—共生”。其中,“生活”是指红色文化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红色文化教育不仅着眼于幼儿身处的田东县这一“红城”土壤上革命斗争时代的生活,还面向幼儿当下成长的幸福生活以及未来的美好生活;“传承”则为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生活”和“传承”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师幼和所处的环境双向互动,达到和谐“共生共长”的生态。生活、传承、共生之间是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关系。
三是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结构严谨。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及分领域具体目标、课程的年龄阶段目标。在红色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以及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笔者对课程资源进行盘点,将红色文化资源分成人、事、物、地、情五大类,依次对应幼儿园五大领域核心经验,初步设计单个主题活动内容,形成了散点单一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在红色文化课程实施的支持路径上,笔者提出“两学四研”红色榜样、“三阶五点”红色主题、“三式三访”红色场域、“三步四环”红色游历等学习路径。
四是红色教育案例生动活泼。书中阐述了具有田东一幼特色的 3 张红色名片下的 9 个课程故事案例。课程故事源于幼儿园教师的生活,是教师在实践中对课程研究、开发、实施、评价的记录与呈现。这 9 个课程故事既记录了富有教育智慧的精彩瞬间,也同样记录下了孩子们天马行空般的探索学习过程。课程故事将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双边的动态发展过程再度还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的实践纪实。
五是创造性地构建红色教育评价体系。该书基于田东一幼老师实施红色文化教育的课程实践,尝试对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构筑了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集中在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和课程主体评价两方面,以保障本红色文化园本课程实施质量,增强课程生命力。在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针对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效果有可能偏离红色文化课程目标的情况,逐步形成了红色文化课程过程评价的“三研三审”模式及其推动路径。对于红色文化教育主体,即教师、幼儿、家长三方主体的评价,是幼儿发展评价的重
要组成部分。田东一幼通过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收集幼儿的作品和成果,切实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采用客观的方法记录和描述幼儿发展的情况,以此作为评价的资料基础。这个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红土蕴苗——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是一本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可操作性、可迁移、可复刻的红色文化教育的园本课程,值得从事红色文化教育的幼教工作者参考。田东一幼老师们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回报。在此,谨向田东一幼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你们辛苦了!
是为序。
阳国亮
2024 年 10 月 28 日星期一
写于西大碧云湖畔
本书不仅是自治区课程基地建设项目的精华成果,更是一部具有前瞻性与实操性的课程构建指南。它成功破解了“红色文化如何对接幼儿认知”这一核心难题,通过严谨的课程逻辑、鲜活的本土案例与清晰的学习路径,将宏大的育人目标细化为孩子可感知、乐参与的具体活动。其价值不仅在于提供现成的教学方案,更在于授予园所一套因地制宜开发特色课程的科学方法论,是推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得力之作。推荐给所有致力于德育创新、追求内涵发展的学前工作者!
暂无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