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创作全集17种,裸脊锁线口袋本,以更轻盈、更新潮的形式展现文学巨匠与思想先锋开阔有趣的灵魂。从小说、散文到杂文,文字与不同文体碰撞出能量的火花,在大先生深邃的文字中重新认识世界与我们自己。首创民国风复古口袋本,外带出行无负担,让阅读鲁迅成为生活日常。收录钱理群教授10万字导读,新增近2000条注释,帮你减轻阅读经典的心理负担,一套所有人都能畅快阅读的鲁迅文集!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文学创作涵盖小说、文学评论、散文、诗歌和翻译等多个领域,留下六百多万字的文化遗产。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去世,享年56岁。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老舍
他的作品伟大,他的人格比作品还要伟大。
——巴金
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
——余华
我愿意用自己毕生的作品来换鲁迅先生一个短篇,倘若我能写出像《阿Q正传》,我宁愿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莫言
我爱鲁迅。他让人清醒。这就是我每过几年就要读一点鲁迅的根本缘由。
——毕飞宇
鲁迅拒绝收编,同时也绝不收编我们。使我们成为独立思考的人,这是鲁迅对我们的意义。
——钱理群
就文学论,就人物论,鲁迅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陈丹青
不同年龄会读到不同的鲁迅,旁人无法替代。鲁迅虽然去世了,可是他其实一直生活在我们中间。
——许子东
十二岁时第一次阅读的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六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存活于我的身体之中。
——大江健三郎
鲁迅创作全集17种,献给不愿被套牢的青年人
——小说3种 散文2种 杂文12种,一字未删!
每一本都提供一种与大先生重新相遇的方式。
重读鲁迅,是为了更清醒地看待我们的爱与恨、渴望与困顿。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与艺术高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为热情者们喊几声助威
大先生的“独语”与回忆:《野草》《朝花夕拾》
用温情的冷眼审视绝望与希望、个人与时代的临界点
“精神界斗士”回应世界的基本方式,鲁迅文学宇宙的最小单位:
《坟》在埋葬与留恋之间、《热风》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华盖集》“偏不遵命、偏不磕头”的见证,《而已集》发出感叹“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三闲集》在攻击中仍爱青年、《二心集》再次叛逆、《南腔北调集》痛苦而清醒着、《伪自由书》“给寂寞者以呐喊”、《准风月谈》仍要“捣乱”、《花边文学》“给大家来清醒一下”、《且介亭杂文》最后要说的话、《集外集》如何健康且快乐地活着
鲁迅的假话与周树人的真话、大先生的精神碎片与生活日常——
“大家活不成,拉倒大吉!
“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定要有自信的勇气,才会有工作的勇气!
当我们阅读时,面前的鲁迅会比想象与传说中更可爱、也更深刻
一套所有人都能轻松读的鲁迅文集,带着对于一切幼者的爱,在他的文字中看懂中国人的一生
——以许广平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合力编定的传世母本(1938年)为底,对文本中涉及的时代典故、事件人物、民俗文化等添加近2000条注释,深入浅出,手把手带你读鲁迅!
特别收录:
钱理群教授10篇精妙导读,覆盖各种体裁,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提升阅读效率
别册呈现:
陈丹青名篇《笑谈大先生》,一个好玩的人讲述另一个好玩的人
鲁迅写于1930年的《自传》,从周树人到鲁迅的历程,不带任何杂质
鲁迅终身挚友许寿裳编纂的《鲁迅先生年谱》,还原作为普通人和打工人的鲁迅
《鲁迅先生的名·号·笔名》,鲁迅小号大公开
惊喜放送:
民国复古风传记海报,在江南学挖矿时迅哥吃了哪些苦、鲁迅为什么不骂郁达夫……
你不知道的与想磕的,小报里都有
知名青年设计师汐和联手波兰独立艺术家,为民国风注入活力,是致敬,也是新生
——民国风口袋本X复古抽屉式礼盒,书架上必不可少的存在,收藏送礼两相宜,召唤你去翻阅,去感受!
整体视觉由设计师汐和操刀,简约的设计语言涌出生动的质感,封面采用有纤维感的棉玥纸,触感如棉的表面,凸显纯粹的阅读体验;内文选用微涂纸,底色淡雅,让阅读更加舒适。
《野草》灵魂中的鬼气、《华盖集》“运交华盖”与先生喜欢的猫头鹰、《朝花夕拾》儿童乐园的梦……封面插画呼应鲁迅锋利凝练的文字,引你进入思想宇宙。
创意礼盒以火柴盒为灵感,将鲁迅创作全集(17种)放入抽屉式礼盒,献给新造的人。
你看,属于青年的火焰不是到处燃着吗?如竟没有炬火,我们还有迅哥留下的燃料。
首创民国风复古口袋本,更鲁迅,更中国!
——裸脊锁线,可180度平摊×书脊刷色×内文黑红双色印刷×设计师精选字体
细节完备,精致考究,从排版到字体散发生动的复古调性;
95*148mm修长瘦版,通勤、旅途、度假阅读无负担,让读鲁迅成为生活的日常;
黑与红的碰撞,是黑衣人磷火一般的眼光,是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张力。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