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呼/吸 · 关键词 王璜生,徐梦可 编著
深度“呼吸”,美学表达
ISBN: 9787559865953

出版时间:2024-02-01

定  价:398.00

责  编:唐燕、张文雯
所属板块: 艺术出版

图书分类: 艺术理论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艺术/艺术理论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280 (千字)

页数: 844
纸质书购买: 天猫 有赞
图书简介

2019年,艺术家王璜生将氧气瓶作为新的艺术创作起点,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从平面到装置,到影像,到综合性现场,到跨越界别场域的作品,并最终形成包含了绘画、装置、影像、行为、声音艺术等整体性呈现的“王璜生:呼?/?吸”展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他的创作不仅有着社会现实意义,也成为了共构集体记忆的手段。

本书从王璜生与“呼吸”相关的艺术创作中提取了?21?个关键词,发掘它在中外历史文化中的引申含义,串联起相关展览及作品图片,以及创作自述和艺术评论,深入分析解读了该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思维过程、技法手段、风格特点及价值意义等。全书以全球化的视野展开论述,既展示了在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刻,王璜生对当代艺术创作的重新思考和认识,也以作品为线索,紧扣生命主题,唤起读者在人类共同体意识下的对自我、对社会的深度关注和思考。

作者简介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曾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勋章,北京市政府授予其“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及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公共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

徐梦可,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从事新美术馆学研究、20 世纪中国博物馆学与文化政策研究和艺术理论翻译。发表论文《从“博物”到“展览”——中国“博物馆学”的建立与中国“美术馆学”的特殊性》《观看的眼睛:在图像与展示之间》等,出版独立译著《巴洛克与洛可可》《趣玩装饰画:室内植物水彩课》等。

图书目录

呼吸的过去与未来

关键词 1. 肺 Lung 02. 氧气瓶 Oxygen Tank/Cylinder 03. 氧气 Oxygen

作品/展览 《呼 / 吸》创作的缘起〈042〉、《养气图》〈045〉

呼吸与记忆

关键词 04. 节奏 / 击打 Beat 05. 记忆 Memory 06. 免疫 Immunity

作品/展览 《呼 / 吸》(范迪安,短评) 〈106〉、《呼 / 吸—— 呼吸击打》(泰丰 · 贝尔金, 短评) 〈108〉、《呼吸 / 肢体 2020》(袁绍飞,短评) 〈140〉、“王璜生:呼 / 吸” (个展,龙美术馆,上海)〈176〉

评论 危机时代的美学与思想表达(顾铮)

呼吸与自由

关键词 07. 伤寒玛丽 Typhoid Mary 08. 隔离 Quarantine 09. 远程办公 Remote Work

作品/展览 《墙》系列〈288〉、《疫期日记》系列〈298〉、《防疫小物件》系列〈328〉、 《箴象》系列〈342〉

评论 生生不息与处处危机:拟制“例外状态”的王璜生(杜慧珍)

呼吸与危机

关键词 10. 呼吸机 Ventilator 11. 睡眠 Sleep 12. 瘟疫 Plague

作品/展览 《风之痕》系列〈404〉、《白梦》(顾铮,短评) 〈438〉、“透明胶”系列〈454〉、 《痕象》系列〈464〉、“王璜生:呼 / 吸”(个展,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德国) 〈472〉

评论 与继承相悖:王璜生的悖论艺术实践(泰丰 · 贝尔金)

呼吸与社会

关键词 13. 口罩 Mask 14. 生物公民权 Biological Citizenship 15. 霾 Smog/Haze

作品/展览 《呼 / 吸 2》(上海时装周) 〈540〉、《呼 / 吸 2》入选“和动力——2020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568〉、《呼 / 吸档案 2020》入选“和动力——2020 首届济南 国际双年展”〈580〉

评论 生命、警讯与语言变革 ——“ 王璜生: 呼 / 吸”展的多重意象(沈森)

呼吸与恐惧

关键词 16. 恐惧 Fear 17. 边界 Boundary 18. 疫苗 Vaccine

作品/展览 《会谈》〈670〉、《界》〈680〉、《界》 的展场拍摄视频〈702〉

评论 王璜生:破灭诗意的线条(温泽尔 · 雅格布)

呼吸与战争

关键词 19. 照护 Care 20. 冲突 Conflict 21. 战争 War

作品/展览 《缠》〈752〉、《缠 2》(迪特 ·荣特, 短评)〈755〉、《缠》视频〈758〉、 《缠》(苏州博物馆) 〈764〉、《缠 2》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780〉、《缠 2》(龙美术馆,上海) 〈798〉、《缠 2》(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 〈816〉、 “王璜生:氣象 · 公元 2022”(个展, 33 当代艺术中心, 广州) (艾海, 短评) 〈826〉、《 爆2023》〈848〉、《 爆》〈868〉、 《爆 2023》视频〈873〉

评论 王璜生:做活着的艺术(迪特 ·荣特)

后记

关键词索引

序言/前言/后记

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是对语言的考察和探究。与传统的词典不同,《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带着一种质疑和探寻的态度,探讨了特定语系中某些词语的意义,以及这些词语背后隐含的习俗与制度。这一百余个看上去毫不相关的词语,串联成了一部精彩且考究的社会文化历史 。这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并非某一学科的术语汇编,而是研究了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当我们所处的社会语境发生变化之时,语言是如何被塑造、被改变、被重新定义的。而反过来想,这些微妙变动的语言,又进一步改变了使用语言的我们和我们的生活。

本书是一本关于“呼吸”的“词典”,从王璜生与“呼吸”相关的创作中提取了 21 个关键词。它们是理解王璜生艺术的工具,也是通过艺术形式理解“呼吸”这一庞大概念的桥梁,并某种程度上展示了王璜生在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刻,艺术思考变化、进展的过程。在某些关键词中,本书会发掘它在历史上的引申 含义,以及在新冠疫情时期,这一词语的含义如何被改变了、拓宽了,而这种变化,也终将影响到我们如何“呼吸”。

“呼吸”是人类的第一个自主动作,更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它的意义也非比寻常。在气动学时代,呼吸与思想、意义的生成息息相关。它代表着节拍、规定了停顿,也限制着语言的长度。呼吸是一切的基础,是生命本身的转喻,是修辞学的极点,也是医学审查的对象。呼吸孕育了历史、文化,甚至人类本身存在的 意义。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呼吸的体验非常个人,关于它的隐喻却非常发达。这种偏差构筑出了一种明显的认知上的不匹配:这种不匹配不仅体现在对于“知识”的掌握上——谁有权力接近、构建知识,也体现在我们如何理解这些“知识”上——该如何阐释、传播知识。呼吸被嵌入到一种权力的关系之中。这种鸿沟需要一种跨学科的方法来弥合,王璜生在这里使用的,就是其中一种方法。

定义“呼吸”是困难的。除了生理上的必要性,人类的一呼一吸都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王璜生对“呼吸”的艺术探讨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意识到“呼吸”概念的复杂性,以及他在长期的思考中,逐渐发展出来的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呼吸”的语法。在长期的“呼吸”艺术实践中,他也将个人的对于呼吸的感受纳入到集体语境之中,把呼吸美学拓展到了社会介入的角度。“呼吸”也就不再只是一种微妙的本能,而被他赋予了更微妙、复杂、揪心的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他的作品有着“一语成谶的意义”,但他在创作过程中极少指向某个特殊的社会事件。王璜生的“呼吸”创作本身很少涉及生理本身,而是引申至更广阔、更现实,有时是更形而上的探讨当中。

所以,本书中,考古式的回到关键词的源头,并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在。阿甘本在《什么是装置》一文中写到,“术语乃思想的诗意时刻” 。我们试图用那些完全异质性的东西,用那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已知的和未知的、能指的和所指的那些关键词组成一种阐释。呼吸本身是一套网络。 如果用关键词作为元素,交织出一张术语的大网,那么呼吸的概念似乎就在网中。

《大希庇阿斯篇》中,当柏拉图被问到什么是“美” 的时候,他的回答是,美是难的。定义它很难,但是问题是,它是可以被定义的。这也给了我们不断努力的可能。“呼吸”也是难的。但是在这样一种此消彼长的游戏中,我们可以试图研究“呼吸”。

徐梦可

编辑推荐

艺术家王璜生做了名为“王璜生:呼/吸”的展览,并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呼吸”这一主题的艺术性探索。本书从王璜生与“呼吸”相关的创作中提取出21个关键词,思考在社会急剧变化时期由“呼吸”引申并延展开的各类话题。一方面将“肺”“氧气”“氧气瓶”“节奏”“记忆”“睡眠”等关键词以引经据典或谈古论今的方式引出并延伸到艺术理论研究上;另一方面艺术性的串联起王璜生举办的相关艺术展及进行艺术作品展示,并配以艺术家的自述或艺术评论家的短评。从艺术作品选择到行文布局,都极具艺术感。

精彩预览

《父亲的速写本 王兰若》一书中,记录了王兰若先生在粤北的英德硫铁矿矿区劳动期间,在速写本上写下的治疗肺痨的偏方。在广阔的乡村田野,他将打听到的民间土法记在速写本上,再择机寄给患了肺结核的妻子黄文凤。和那些田野速写一起,这些土方也成了那个时代王璜生家族记忆的一部分。

在条件艰苦的日子里,肺结核导致黄文凤女士大部分的肺组织因感染失去了弹性,坍塌的肺也让她的呼吸变得越来越艰难。在这个危急的时刻,她再次怀孕了——逐渐隆起的小腹连带撑起了她的胸腔,她发觉自己又可以顺畅呼吸了。她给世界带来了一个生命的同时,也让自己化解了一场关于肺和呼吸的危机。

“肺”是一个器官的名称,但是在中国,这个词语的含义却没那么简单。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素问》中,就在《五脏生成篇》中提到“诸气者,皆属于肺”。根据藏象和经络学说,肺不仅主导了呼吸,还有统属一身之“气”的功能。“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天地一切事物组成的基本元素。或许这也是“肺”通“芾”的缘故——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丰茂的草木得天地之气灌溉,“肺”也被赋予了强烈的文化意义。

对于进行空气呼吸的动物来说,肺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交换气体,通过肌肉的控制和驱动,将氧气(见关键词《氧气》)从空气运输到人体血液中,后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至空气中,周而复始。简单来说,肺让“呼吸”得以可能,而所有呼吸困难的原因,也几乎都与肺相关。

一直以来,“肺”的概念都很明晰。医学研究之路漫漫,作为一个器官来说,在人类探索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肺的功能也在我们认识的变化中不断转变。在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所建立起来的体液理论模型上(见关键词《呼吸机》) ,呼吸被认为是由心脏控制的。而肺的作用则是冷却心脏,让吸入的生命灵气(Vital Spirit,或称生命元气)与血液融合,并产出人类的生命力。这样一来,肺就成 了生命的引擎 。这样的医学模型与后笛卡尔时代的身心二元论背道而驰。在古希腊的哲学中,身与心相互依赖,情绪的诞生正是通过生命灵气的律动和心脏产生的热量来控制的。推动这一切的就是肺。是肺让我们在思考、情感和呼吸之间相互作用。在肺的推动 下,呼吸像是一场游戏,让我们的经验、思考和感觉 与世界相互勾连。

“你的肺是你身上 / 最后启动工作的器官。”肺决定了一个胎儿出生的时间,而肺的工作也与人类第一个自主动作紧密相连。肺是如此重要,它让孤立的人 沉浸在世界的空气中;但同时,因为肺部的痛苦,也可以让一个人把自己从整个世界中疏离开来。迈克尔 ·西蒙斯 · 罗伯茨(Michael Symmons Roberts)在 《呼吸》(Breath) 一书中, 就写到了巴拉斯(Baras) 因为肺部受损,在一呼一吸之间,体会到的整个世界的陌生感。

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 19)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暴发,导致了持续的疫情大流行。该病毒感染的严重后果,就是会造成肺部感染。肺炎的传播导致了大规模的呼吸困难,肺与生命相关、与情感相连,所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问题而已。当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去思考呼吸的时候,我们并非要通过隐喻的方式去关注病体,或者单纯要去描述在这种带有节律的呼吸之间所隐含的身体现实,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与呼吸相关的关键词,可以拓宽我们理解呼吸的方式,让我们重新思考呼吸。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