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岭南画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作品集(全36册) 许敦平 等著
通过本书,感受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的艺术风采。
ISBN: 9787559864338

出版时间:2023-10-01

定  价:720.00

责  编:潘百孝
所属板块: 艺术出版

图书分类: 绘画

读者对象: 艺术爱好者

上架建议: 艺术/绘画
装帧: 其他

开本: 16

字数: 790 (千字)

页数: 1152
纸质书购买: 天猫
图书简介

本书集中收录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目前在职的36位专任教师的作品,涉及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书法、篆刻等。它们形式不一,风格多样,特色鲜明,工笔、写意、水墨、设色兼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这些作品或来自他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或为写生作品,或为专门的创作作品,体现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的整体水平。同时,书中附有他们撰写的论文一篇,呈现了他们对写生、创作、临摹及教学的独特认识和思考。

作者简介

许敦平,1972 年生于广东澄海。1996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 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 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术 学院中国画学院党总支书记兼 副院长(主持工作)、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 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画 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 副秘书长,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 中心理事。

图书目录

陈舒舒

张彦

林霖

周湧

朱永成

陈侗

何枫

陈钠

张东

吴军

许晓彬

王忠勇

刘文东

许敦平

于理

陈朋

赵春恒

颜景亮

刘瑗

陈水兴

陈伟明

何韵旺

洪权

谭文选

詹晓燕

刘煜

梁醒生

邱佳铭

柳洋

陈锴生

陈文苑

吴偲

林杨杰

黄涛

张大箴

张静

序言/前言/后记

编辑推荐

精彩预览

画梅之意与写意之道

许敦平

生活在拥有两大梅花胜地—大庾岭和罗浮山的岭南的中国 花鸟画家,或许是出于先天的地理条件优势,大都嗜好梅花,而 我也不例外。我喜欢画梅,缘于读研究生一年级时临摹梅花和冒 寒赏梅的生活体验。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以至对一切梅花题材的 民间艺术样式及器物,我都兴味有加。例如购置与梅花有关的图 册、搜罗梅花纹饰的砚石、庋藏梅花素材的雕花板、摩挲质朴古 雅的梅瓶,乃至探寻古梅胜迹,等等。虽然说不上有系统深入的 研究,但每当陋室添置此类长物,便浸淫其间,爱不释手。目的 是窥探其形制矩度,辨识其器形质地,体悟其内涵以及创作者的 匠心所在。从把玩这类文房杂项中领悟到的美学意涵和认识,对 我画梅启发很大,非平常所讲的“师造化”可比。由此而言,搜 罗把玩器物、鉴赏书画的终究目的在于拓宽视野和提高修养,涵 养提升自我书画的精神维度。

毫无疑问,写意精神是中国艺术的核心精神。中国写意画不像西方写实绘画那样亦步亦趋于物象的外形,而是讲究遗貌取神,以意取象,追求“得意忘象”。写意花鸟画缘物寄情,直抒性灵,且常常与作者的人生体悟和境遇密不可分。元代王冕著名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就彰显了画家的精神修为。而这样的人生体悟,同样也提升了其画作的人文内涵。

事实上,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君子比德于山、比德于水、 比德于玉的传统。历代画家,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画家推崇自然花卉的高洁之意,钟情于对梅兰竹菊等题材的描绘,目的就是以自 然物象自喻君子。而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心迹流露的特点,也正好 可以满足文人的借物抒情、自喻适志。写意花鸟画正是比德传统 在绘画上的反映。画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对其气韵神采和 文化意蕴孜孜以求,把对象内化为自己—这无疑是一种含蓄的 寓托或象征行为。可以这么说,写意花鸟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特别是其率意的手法表现出来的简练、随意性和寄托意味等关键 因素,使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水墨写意艺术的代名词。其 旨归是通过对花草树木及鸟兽的描绘,表达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 态度。它的终极是对人的写照。它是表现人的精神的艺术。

饶有意味的是,被一般专业画家视为中国画基础训练科目之 一的梅花,却是传统文人表现自我的绘画谱系中最为鲜明的语言 范式。进一步讲,它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典型代表,是历代许 多画家打开中国画写意玄妙之门的密匙。这就是写意梅花真正的 画学意义。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指出:画家绘雪要能“绘其 清”,绘月要能“绘其明”,绘花要能“绘其馨”,绘泉要能“绘 其声”,绘人要能“绘其情”。罗氏此语可称是对中国写意画的精 当妙论,没有深入实践和较高的鉴赏领悟力是不能理解其中奥妙 的。写意的艺术特质,将神韵放在第一位。它摆脱物象“形”的束缚,给画家的表达和抒情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意”在物我交融的过程中生发,通过一定的笔墨形式呈现出来。近人潘天寿在 一首咏兰诗中也透露了相似的艺术观点,诗云:“闲似文君春鬓 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是以传。”与 许多强调兰花的撇叶穿插和花萼的向背欹正等基础技法的人不同,潘天寿直接将写意花鸟画的精义揭示出来。他认为写兰应从 风格推之,以“闲”“清”“风格”为尚,而不拘泥于物象的“形” 与“色”。这样,画家才能超脱进入一种香、味、触、法俱全的 高妙艺术境界,其立论、画品自然也就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那么,什么才是画梅的写意特质呢?我认为,古雅的笔墨和 深沉的情感寄托是其中两个重要特质。通过写意花鸟画创作实践 和教学,我对此深信不疑。特别是在临摹经典作品和经过对物写 生的基础训练后,我更坚信写意花鸟画不专以形似为能事,而强 调形神兼备,尤其专注于人的神采与气质的生发,目的是摆脱外 形的束缚而进入神妙之境。我的梅花写意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认 识:写意花鸟画因其程式化语言精熟完备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在 绘画母题的选择上也相对狭窄,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局限性,使得 写意花鸟画在形式语言和精神表现上有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在 表达上更加自由。对以笔墨为核心的中国画体系来说,画什么不 是最重要的,怎么画才是其核心所在。对画谱的研习是中国画入 门必不可少的功课。我们很多时候所习得的画学修养不是从观察 实物得来的,而是借助画谱的指引研习经典画作的结果。我画梅 初学画谱,谨遵“画梅须有风格”的古训,再写生,最后还是回 到梅花的文化属性和精神谱系上来,毕竟我们画的不是一棵植物 学意义上的梅树,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积淀和精神属性的梅花。通 过画梅,一是可以认识传统笔墨的程式和表现方法,二是可以实 践笔墨的表意功能,探索笔墨语言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发挥自己的主观意念,彰显时代精神气质。四君子一类的文人写意画,不 求形似,但得意趣自足。笔墨的程式化语言讲究笔笔相生的“形” 和“势”,同书法一样讲究结体,这是别于绘画结构的“笔墨结 构”。研究郑板桥的书法,很容易明白他画竹画兰也像书法般讲 究结体和笔序。文人表现梅兰竹菊,正因为题材不过多过滥,用 功便容易集中,笔墨也臻于精湛。同一类题材的继承与突破,既 见其难度,亦彰显其高度。

写意花鸟画兼具绘画语言点、线、面基本要素。笔墨的特质 在审美上要求弱化甚至摒弃绘画的造型、构图、色彩等语言要素, 它有一套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审美意趣。对以笔墨为核心的中国 画而言,笔墨在一定的意义上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可以说,精 熟完备的笔墨语言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笔墨的审美意趣本身也 是中国画的内容之一。写意画强调“意”在创作过程中的统摄作 用,没有“意”,它很容易成为言之无物的粗笔画或乏味的简笔 画。画家在创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传统程式。如果不顾传统程式,容易流于肤浅荒率,但过分依赖传统 程式,就容易重复别人又易为别人重复,缺乏个性,更谈不上创 造性。写意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尚意轻形,空谈笔墨也容易坠 入虚无,这种状况在当下既难为社会接受,又羁绊新生写意力量 的实践和认知。

我始终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意画家,必须脱离物象 的表面形质,在归纳和提炼自然物象的基础上,追求精神层面上的流畅和完满,进入一个物我高度契合的诗意空间。我的写意花 鸟画创作实践也是围绕写意花鸟画的这种特质展开的。我的创作 始终奉行笔墨行气、 自喻适志两位一体的传统绘画模式,坚持高 品格的学术追求,希冀作品中能够显露出迥异于流弊的雅正气象 和隽永韵味。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人的内心在 绘画实践中变得平和,而不流于喧嚣的声色皮相上。近代以来, 传统中国画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以及文化进化论的影响下发生了系 列巨变。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写意文人画,受到了来自外部的 剧烈冲击。强调科学的有序可循的绘画创作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 重要一面,传统观察自然的格物致知方式被遗弃。这样的艺术嬗 变,产生了一大批能够完整地完成一件画作的人才,却难以产生 别出心裁的神逸妙品。从另一角度来看,以心性流露见长的大写 意抒写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审美理念而日趋边缘,甚至有成 为“非遗”之虞。事实上,这种状况在近几十年的中国主流绘画 展览中已得到印证。从学界疾呼“写意精神”到各种学术研讨活 动对“写意”的关注就可看出,“写意”的滑坡是不争的事实。 在目前高等艺术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中,也是如此。近些年,有识 之士倡导回归“写意精神”之声此起彼伏,正是对此现象的堪忧 和反应。而这,正是每个从事传统绘画创作的人,都必须认真思 考和应对的。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