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维米尔的心灵之镜:17世纪的私人画室与世界旅行 郭亮 著
庞茂琨、郑岩、凌利中推荐阅读,对维米尔的惊喜“再发现”,展现名画背后17世纪荷兰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与全球视野。
ISBN: 9787559864420

出版时间:2023-11-01

定  价:108.00

责  编:谢赫
所属板块: 艺术出版

图书分类: 艺术理论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艺术/艺术理论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字数: 330 (千字)

页数: 372
纸质书购买: 天猫 有赞
图书简介

本书对17世纪的荷兰艺术家维米尔进行了广阔而深入的探究,结合艺术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多重视角,对维米尔的家世背景、师承关系、艺术圈交往,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艺术创作之间的联系,与维米尔相关的艺术赞助人、鉴赏家以及后世对维米尔绘画的赏鉴乃至争议等话题展开论述,展示了维米尔人生中诸多的细节和故事,以及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追求。

作者简介

郭亮,1973年生,教授,文学博士,上海大学伟长学者,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致力于西方艺术史、跨地域文化交流、科学与艺术的研究,关注不同历史时期下,中国与域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模式及视觉传统对艺术作品的影响。主要论著有《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权力的图像——近代中国的海图与交流》(即将出版),译著有《塑造美术史的十六书》(合译)。

图书目录

目?录

序 / i

上篇

第一章 维米尔的家世渊源 / 2

一、家族及其影响 / 2

二、家庭的艺术活动 / 20

第二章 荷兰的画家行会与精英世界 / 40

一、行会中的艺术家 / 40

二、维米尔的行会职务 / 58

第三章 艺术家的多重身份 / 66

一、欧洲的游学旅行 / 71

二、师从稽考 / 96

下篇

第四章 朝向光线的画室:科学场域与秘境 / 122

一、知识圈:艺术圆融科学 / 122

二、天体的赋格:维米尔绘画的音乐与历史主题 / 138

第五章 世界与心灵之镜:维米尔的私人空间 / 171

一、暗盒进入绘画:景深的测量者 / 171

二、地图中的艺术:全球视野与海外航行 / 199

第六章 隐身的赞助人与制造神话 / 256

一、维米尔的赞助人 / 256

二、梭雷·布格尔与维米尔作品的真伪 / 286

尾声 / 315

后记 / 321

附录

参考文献 / 323

注释 / 330

序言/前言/后记

初次看到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的作品是在卢浮宫中,他的小画在幽静的展厅中散发着难以描述的魅力。回顾历史,关于他的记载似乎只有寥寥数语,这位没有自画像,没有传记,甚至鲜有文献可寻的绘画大师仅仅留存了三十余幅画作。他的艺术历程几乎可以说是“斯芬克斯之谜”。

诺曼·布列逊曾对艺术史的研究现状表示担忧,尽管没有贬低“传统的艺术史”之意,但他认为,这种艺术史所关注的范围还不够广泛。布列逊强调把写实主义绘画史理解为一种走向柏拉图式理念的进步,割断了艺术与文化的联姻,忽略了艺术作为影响社会、政治、历史和经济的一股力量。在《诗画:法国新艺术史论集》的引论中,他表示:由于传统的艺术史的知觉主义停留在关注视觉再现的准确性上,因而把艺术解释得枯燥乏味,此外,它认定图像的制作发生在社会之外,处于社会关系的空白地带,远离权力旋涡。布列逊的提示也许对我们考察绘画艺术背后的故事有所裨益,但艺术史显然不能从孤立的视角考察,也无法在一种预设与模式中完成。在讨论 17 世纪荷兰绘画大师维米尔时,布列逊所孜孜以求的广义文化视野和对单纯知觉主义的警惕似乎可以释然了。

今天,对更多的人来说,维米尔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经典视觉图像的神秘画家。他没有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那样描绘宏大的基督教或古希腊神话题材,他“寂静”的一生实际上正处于 17世纪欧洲风起云涌之际,作为巴洛克绘画大师,他选择了与鲁本斯或伦勃朗明显不同的艺术理念。幸运的是,历史缪斯非常眷顾这位没有一张自画像,也没有留下过多历史痕迹的艺术家,在 19 世纪再次掀起对维米尔艺术甚至身世的探寻风潮。通过有限的文献我们得知维米尔的另外一面,他还是 17 世纪欧洲社会科学与艺术精英圈中的一位隐者,与代尔夫特同乡,微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安东尼·凡·列文虎克交情甚笃,荷兰外交与科学世家惠更斯家族更是熟悉他的作品。

实际上,对维米尔所做的任何研究与探索皆是尝试解开未知的历史封印,其中的难度主要来自缺乏直接历史文献、有限的作品数量和艺术史家的“有意忽略”。然而,今天的共识则是维米尔对科学、历史和绘画的理解与表现在“荷兰画派”中独树一帜,是巴洛克艺术的一代宗师。维米尔非常关注科学、地图、知识体验与音乐主题,他喜爱将奢华的大型地图悬挂在画室中,并多次在重要作品中描绘地图;亦喜欢聆听音乐,音乐会与乐器演奏成为他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这些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维米尔艺术的产生背景、他的家世与环境是否影响了艺术表现?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西方艺术史研究,因为在维米尔生活的时代,全球的交流已经开始,有必要将他的艺术放置在更多元的情境中思考和讨论,这个特征使我们得认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其艺术的珍贵。

名家推荐

维米尔是在荷兰17世纪风俗画盛行的大背景中最具独创性的画家,尽管他与多数风俗画家一样注重表现寻常的生活环境中的寻常的人,但他却能以独特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看待现实生活,并用一颗纯净的心去炼就和铸成自己的独特感受,不仅表现了纯朴而宁静的生活场景,还凭借了最平常的东西来表达了对绘画与视觉的一种新的关系,他降低了绘画中人物和主观情感的主宰地位,继而推崇一种视觉上的自然法则。

郭亮先生通过对维米尔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及纵向与横向的跨域比较,全面、系统而生动的展现了维米尔的艺术人生。其中涉及大量资料的查阅、考证,特别是对维米尔生活经历和故事的挖掘,加深和扩展了我们对维米尔的理解,有助于深入、全面了解维米尔的思想以及维米尔的艺术本身。

——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小画幅、大世界、笔触精妙、波澜壮阔……维米尔的画吸引着无数历史学家、作家、艺术家、电影导演和科学家的目光。每一束目光,都来自一个独特的角度。在这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科学史与艺术史迷人的重影。

——郑岩(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这是一部吸引目光的书。从中可以发现艺术史叙事不仅需要观察艺术本身的发展,还依赖将珍贵的作品放置在宏观世界的交流与微观心灵空间之中,领悟维米尔绘画艺术的构成精妙,恰恰在于另辟蹊径的视野和随之引发的有趣话题。

——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

编辑推荐

进入维米尔的世界使人愉悦并充满惊喜,艺术史中有关维米尔的艺术与身世还有诸多未解之谜,每一次对他的了解又会引发更多期待。本书从社会史的研究视角出发,将其人其作放置于17世纪的时代背景中讨论,关注艺术与科学的交互关系,揭示了围绕维米尔的重重谜团,倍显新意。与众多维米尔相关研究不同,本书巧妙之处在于在艺术史与社会史找到叙事的平衡,运用了大量如契约文书、航海地图等社会史研究材料,既有对维米尔三十余幅绘画作品的解读,但又不全然是对其色彩、材料、技法的分析,是一本视角独特、材料厚实的学术专著。

精彩预览

弗雷德里克·巴比耶充满乐观和赞誉的描述为维米尔生活的时代与地域增添了魅力。他说,那个都市,没有旧时森严的等级和特权制度限制,一个通过商业繁荣的城市,对多元化的信仰十分宽容,生活舒适安稳,追求物质文化生活收藏艺术品的风气在教会阶层、莱顿大学和资产阶级中蔓延。维米尔和其他荷兰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富足的社会,以及家庭内

部人们喝茶看书、弹琴奏乐的场景。 维米尔生活的岁月就处在荷兰作为航海和贸易大国的时期,交流、科学和音乐都出现在他平静的画之中,那是荷兰“黄金时代”的完美镜像。

不过,这也是一个扩张与危机并存的时期,信仰、商品价值与经济贸易之间的不妥协成为荷兰被频繁卷入战争的缘由。荷兰一方面拒绝向欧洲的天主教宗主国臣服,另一方面通过东印度公司的远洋贸易把自己的文化模式和商业利益向亚洲的殖民地输出。所谓的“多元生活方式”在 17 世纪的荷兰已不是幻想,而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回顾历史,雅克·巴尔赞认

为的史话应该展示行为和思想出现时交织在一起的原貌─政治、艺术、商业、宗教、时装、运动、愚蠢行为和犯罪案件恰巧成为维米尔家族生活、艺术活动中的现实情景与内在构成。多样化的生活模式不仅是一种现实可能,在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中也呈现出一种复合的文化趣味。这些隐含在社会、艺术家和私人生活的多重线索极有意义,因为它们是了解艺术家生活

的路径,正如歌德所说:

历史之所以必须不断重写,不是因为发现了许多新事情,而是因为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因为进步的时代参与者被引向一些观点,根据它们可用一种新方式来看待和判断过去。

在维米尔去世的前三年,他的艺术声望和在圣路加行会中的执事地位已经造就了这个成功的代尔夫特知识精英画家。此时,他已经具备了和本地的布拉梅尔这样著名的画家同样的权威身份。布拉梅尔曾为年轻的维米尔担保所做的“承诺”已经实现,他在游说维米尔未来的岳母玛丽亚·金斯之时,说他可以担保维米尔会有良好的艺术前景,而此时他已经是本地

的绘画权威。1672 年,维米尔甚至被邀请到海牙,去鉴定 12 幅据说是意大利画家的原作,维米尔看后留下了“画艺低劣”的评语。至于他是如何被聘请的,是因为作为画家的杰出表现,还是基于行会执事的身份,都不得而知。此外,维米尔在去世前几年已和岳母共同处理艺术品经营方面的事务,有可能做一些绘画买卖,出售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伦勃朗是荷兰画派中对人类心灵与精神世界刻画最深刻的大师,维米尔因其通向理性境界的卓绝努力而成为伦勃朗之外的精神领袖,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沉寂和磨砺之后,在 19 世纪后大放光彩。维米尔的作品,以及他对科学的探索证实了恩斯特·卡希尔曾对科学所做的推论:科学是人

类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它是一种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可能得到发展的迟来而又非常精致的结果。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极欣赏维米尔的作品,只不过他和很多法国文艺界人物一样,对这位“陌生的荷兰大师”既充满了赞许,又心存疑惑,他借《女囚》中的主人公贝高特之口,这样来描述他与维米尔之间的精神

交流:

就像这位一向默默无闻的画家,呕心沥血,精心琢磨,画就了一堵黄色的小矮墙,而人们只是隐约地知道他的名字叫维米尔。那些前世未尽的义务,在现实生活中无须得到履行,它们似乎属于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建立在仁慈、严谨和献身精神上的世界,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我们都是从那里降临人世间的,并且可能还将返回那里……

我们已无法了解被誉为“荷兰瓦萨里”的阿诺德·霍布拉肯如何“蓄意”将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遗忘殆尽。然而,就像在巨作《绘画的艺术》中所显示的那样,维米尔以雄辩的图示告知我们经过时间与历史岁月之后的结局,只需环顾他的私人空间便可知其伟大之处:一位学者抑或画家的画室,他在其中进行哲学思虑和自然科学的艺术实践。在这里,绘画与聆听音乐都是个人的活动,不难料想,音乐是培养个性之必需。在这个房间里,代表人文主义者灵性的古钢琴摆放在正中央,被写字台、望远镜、地球仪和画架环绕着,四下里是一架架书籍,为一种新型的离群索居营造了世外桃源。维米尔以富于寓意的历史缪斯克莱奥作为开启他所有迷局的封印,告诉观画者他可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跨越时间的阻隔。尽

管维米尔不在意身后的名望,没有自画像或者直接有关资料存世,不过,当人们看到他描绘的“画中阿卡迪亚”后,会在困惑的同时怀有想要进一步了解他的兴趣。古斯塔夫·缪勒认为:对哲学家来说,历史只是人在自己的全部生活中的自我实现,历史展现的是人能做什么。我们看到,有作为之人又岂止是维米尔本人,对于维米尔迷局的探索者与“异端”梭雷·布格尔来说,他们所进行的全部努力皆是试图理解历史的困境,阿尔帕托夫对这一点讲得很清楚:艺术大体是流动的,而这种历史流动性决定了那些在欧洲文艺复兴后期中艺术的演变。然而艺术中仍有一些力量试图趋于持久性,它们反映出与创造性相协调的倾向,即它们会在完美的一点上停留,只要它们已经到达了那里,人们发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创造的艺术品的许多基本特征通过一种惊人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维米尔的历史隐身由多方面原因所促成,其中一种可能被汤因比表述为:当艺术家仅仅为自己或为自己小圈子里的好友工作时,他们鄙视公众。

反过来,公众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术家的存在对之进行了报复。由此造成的真空被走江湖庸医一样的冒牌艺术家做了填充。

与维米尔有关的诸多 17 世纪时的人物,包括他的家人、同名艺术家和技艺平庸的二、三流画家以及行会成员,等等,若非维米尔被发现,他们都会被历史遗忘,而他们则是构成生动社会图景的基本元素。维米尔和大多数荷兰画派画家的区别,在于他更珍视内心的趣味与体验,对古典艺术的热衷和对新兴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使他很难为激昂喧闹的世俗生活投入一丝兴趣,尽管他出自这个阶层。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维米尔继承了北方文艺复兴以来观察事物的方法、视觉和才智天赋,生活在这个富于发现的时代,他无疑意识到并且受到新兴科学、哲学的影响,他是荷兰画派中距离科学最近的画家。荷兰黄金时代盛行着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所无法欣赏的市井生活场景,这是那个时期大多数荷兰画家普遍表现的题材。图像研究者认为画家表达了荷兰的时代精神,而维米尔的作品则充分证明了他另辟蹊径的艺术探索。在当时只有塞缪尔·凡·霍赫斯特拉滕等极少数画家才可以望其项背,却难以超越。维米尔是荷兰绘画中最富有理性之人,他本人与他笔下的作品近似于赫胥黎描述过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模式”:过着知识分子的生活─致力于学术、科学、哲学研究和批判生活的真正美妙之处在于它的轻松愉快。这是以简洁的知识图案来代替复杂的现实;以静止和形式的东西来取代令人迷惑不解的生命运动。知识分子喜爱一种消遣,就是以纯粹且虚拟的抽象来代替活生生的复杂现实,追求“真理”不过是知识分子所喜爱的一个雅名。9维米尔并没有以一种直白的方式告诉观众他是何种艺术家,只是用有限的作品表达荷兰画派之中少见的深邃、寓意和冷静;作为行会执事,他看惯了那些喧闹欢乐的作品,在自己的画中将这种气息完全排除出去。德沃夏克在《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中描述:恰如两百年后荷兰人画水果和餐具一样,在肖像画中,无论是人物动作还是情感变化都降至最低限度,以表现人物的极端单纯性。没有什么艺术家可以比维米尔更加领会所谓的“虚实之境”,从他作品中难以被临摹的色调过渡到他的生活经历,维米尔留给世界的痕迹仅仅汇聚在有限的作品中。关于他的文献阙如可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障碍,就此而言,我们可能谁也不如马塞尔·普鲁斯特了解得透彻:想从这些作品中得到全部的信息显然是徒劳的。这些作品永远只是些不完整的版本,就像维米尔和埃尔斯蒂的画一样,只是对这两位画家的世界进行局部表现,虽然他们一直想向我们呈现其总体面貌。毫无疑问,维米尔对于他潜在的观众提出了要求,想要进入他的图像世界可能需要破解一系列谜语。而对于知识储备比较丰富的人来说,部分乐趣来自在未读具有解释性的内容之前,就可以推断出这个谜语所蕴含的意义。象征性图画中所包含的寓意只有受过较高教育的读者才能理解。12 比亚络斯托基认为:特别是在宫廷社交圈子里和人文主义者之间,艺术被看成是一种神秘的语言,没入门者无法接近。在文学和艺术的特有结合中,视觉符号和文字联系了起来,它们以徽铭(impresa)、象形文字(hieroglyph)以及徽志(emblem)等形式盛行于文艺复兴、手法主义和巴洛克时期。

维米尔和他的观者达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精神契约,亦是他一生作为见证人所签署一系列契约的完美延续,就如他在科学与艺术、冥想与象征之中所映现出的那样。我们逐渐确信,维米尔的作品具有一种真实性并非日常生活的真实,而是含义更深刻、无惧于历史沉浮的恒定。他的独到之处在于能以“绝对”精确,或难以企及的专注,来观察物质世界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以绘画的形式将所有特征完整地表现出来。维米尔当然会有某种忽略,但是我们感觉不到。我们从画家对物质存在的尊重中获得真实、完整的感觉,同时又在不经意中觉察到灵魂世界的存在。维米尔的作品可以持续引发对于世界终极意义的思考和讨论,无论是哲学式的思考、科学力量还是人的命运,在他生活的时代和今天都是如此。法国评论家梭雷·布格尔是第一位在漫长的历史线索中尝试告诉世界有关维米尔艺术的伟大的人,这存在于艺术家一生中多次作为契约的见证或被见证者、所面临各式各样的危机和作为行会执事的社会身份之中。在维米尔的画室,这个并不太大的私人世界上演着音乐会与光学实验以及地图的勘测。除了题材的相似,维米尔的作品早已跨出荷兰“小画派”,他的冥想和普桑同样深沉,他对于空间、色彩和反光的了解与表现甚至在两百年前就预示了印象主义的到来。

诚然,本书所尝试开启的是维米尔私人世界的一个迷人片段,亦期待对他富于智慧与创造的艺术不断思考。当代尔夫特的海员们行驶在前往亚洲的海上航线之时,维米尔在他寂静的画室中同时也完成了对外在世界的探索,这个小小的空间如透镜一般反映出他对世界的全新理解,他并不希望世界过多地了解他本人,与大多数荷兰艺术家及其创作风格保持着谨慎的距离,这个过于内敛的艺术家也许不会预见到他将跻身一流绘画大师之列,凡此种种可能出自这样一个缘起,正如布克哈特对艺术家所做的精彩评语:他们充分意识到自身多才多艺和有些莫名其妙的特性,因此,能够隐约感觉到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与他们自身神秘力量相匹配的威力。这样看来,诗人和艺术家周围围绕着更加宽广的世界,这个世界以图像的形式与诗人、艺术家的内心进行交流,《绘画的艺术》所投映出的画室,即维米尔自己的诗篇。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