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沈祖棻全集 唐人七绝诗浅释 沈祖棻 著;张春晓 主编
现代女诗人、学者沈祖棻以创作者之慧眼赏析唐人七绝,《七绝诗论》手稿首次排印整理出版
ISBN: 9787559859914

出版时间:2023-08-01

定  价:88.00

责  编:王辰旭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中国古诗词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文学/中国古诗词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340 (千字)

页数: 464
纸质书购买: 天猫 有赞
图书简介

本书为沈祖棻赏析唐人七绝的经典名作。作者诗词创作经验既丰,复开设唐人七绝诗相关课程多年,此书是其厚积薄发之作,在遗稿基础上由程千帆整理而成。作者缕述七绝源流,爬罗剔抉,拈出八十余首具代表性的唐人七绝,深入讲解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并在每首之下系入主题或创作手法相似的诗作,评骘高下,细论得失,剖析透辟,由此可概览唐代风格繁富、言短味长的七绝成就,亦见出诗艺在诗人之间的研习传承和流变。附录《七绝诗论》首次由手稿排印整理出版,其中对历代七绝的概述和七绝诗法要点的归纳,皆独具心得,授人以渔,虽非定稿,但可一窥其治学之途。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原籍浙江海盐,出生于苏州。现代女词人、诗人、文学家。兼擅新旧文学创作,尤以词名,因名句“有斜阳处有春愁”,有“沈斜阳”之称。20世纪30年代先后毕业于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师从汪东、吴梅等耆学老宿。1949年以后,先后任教于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著有《涉江诗词集》《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等。

▲ 主编简介

张春晓,沈祖棻外孙女。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暨南大学文学院。著有《贾似道及其文学交游研究》《两宋民族战争本事小说戏曲故事演变》《有斜阳处有春愁》等。

图书目录

赠苏书记 ……………………………………… 杜审言

边词 张敬忠

渡湘江 杜审言

蜀中九日 王勃

山行留客 ………………………………………… 张旭

江村即事 司空曙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回乡偶书(二首之一)…………………………… 贺知章

客发苕溪 [清]叶燮

回乡偶书(二首之二) 贺知章

子由将赴南都,与余会宿于逍遥堂,作两绝句,

读之殆不可为怀,因和其诗以自解。余观子由自

少旷达,天资近道,又得至人养生长年之诀,而

余亦窃闻其一二,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

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二

首录一) [宋]苏轼

纵笔(二首录一) [宋]苏轼

凉州词 ……………………………………………… 王翰

从军词 王涯

陇西行(四首录一) 陈陶

塞上曲(二首录一) 戴叔伦

暮过回乐烽 李益

凉州词(二首录一) ……………………………… 王之涣

塞上听吹笛 高适

渡破讷沙 李益

送魏二 …………………………………………… 王昌龄

卢溪别人 王昌龄

送韦评事 王维

写情 李益

长信秋词(五首之三)…………………………… 王昌龄

长信宫 孟迟

西宫秋怨 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之一、四) 王昌龄

宫词(一百首录一) 王建

宫人斜 王建

长门怨 刘皂

杏叶诗 天宝宫人

云安阻雨 戎昱

赠汪伦 李白

闺怨 ……………………………………………… 王昌龄

闺妇 白居易

秋闺思(二首录一) 张仲素

江南行 张潮

古意 耿

从军行(七首录四)(烽火城西)………………… 王昌龄

成德乐 王表

又(琵琶起舞)…………………………………… 王昌龄

西归绝句(十二首录一) 元稹

宿青阳驿 武元衡

又(青海长云)…………………………………… 王昌龄

塞下曲(六首录一) 张仲素

少年行(四首录一) 令狐楚

又(大漠风尘)…………………………………… 王昌龄

赠李仆射愬(二首录一) 王建

出塞(二首录一)…………………………………王昌龄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录一) 李白

邠州词献高尚书(二首录一) 李涉

胡笳曲 无名氏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录一)……………………… 李白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录一) 杜甫

桃林夜贺晋公 韩愈

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送红线 冷朝阳

谢亭送别 许浑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峨眉山月歌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李白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

黄鹤楼闻笛 李白

听角思归 顾况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客中作 ……………………………………………… 李白

江畔独步寻花(七首录一) 杜甫

秋词(二首录一) 刘禹锡

越中览古 …………………………………………… 李白

同张水部籍游曲江,寄白二十二舍人 韩愈

刘阮妻(二首录一) 元稹

苏台览古 李白

南游感兴 窦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邯郸至除夜思家 白居易

雁 罗邺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至

送贾侍御使江外 岑参

别董大 高适

送沈子福归江东 ………………………………… 王维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送蜀客 雍陶

怀吴中冯秀才 杜牧

杨花 吴融

少年行(四首)……………………………………… 王维

营州歌 ……………………………………………… 高适

夜月 ……………………………………………… 刘方平

寒闺怨 白居易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录一) [宋]苏轼

三绝句 ……………………………………………… 杜甫

解闷(十二首录四)………………………………… 杜甫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录四) [宋]黄庭坚

存殁口号(二首录一) 杜甫

绝句四首(录一)…………………………………… 杜甫

征人怨 柳中庸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 刘禹锡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录一) 刘禹锡

赠弹筝人 温庭筠

春梦 ………………………………………………… 岑参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春兴 武元衡

华下(二首录一) 司空图

枫桥夜泊 …………………………………………… 张继

金陵渡 张祜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 [清]王士禛

滁州西涧 ………………………………………… 韦应物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行寄兴 李华

寒食 ………………………………………………… 韩翃

春宫曲 王昌龄

集灵台(二首录一) 张祜

赠花卿 杜甫

逢病军人 …………………………………………… 卢纶

智度师(二首) 元稹

河湟旧卒 张乔

旧将军 李商隐

夜上受降城闻笛 ………………………………… 李益

从军北征 李益

边思 ………………………………………………… 李益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陆游

上汝州郡楼 ………………………………………… 李益

观祈雨 ……………………………………………… 李约

蚕妇 杜荀鹤

蚕妇 来鹄

浪淘沙词(九首录一) 刘禹锡

公子行 孟宾于

代卖薪女赠诸妓 白居易

宫词(一百首录四)………………………………… 王建

宫词(三十首录二) 王涯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录二) 曹唐

比红儿诗(一百首录二) 罗虬

咏史诗(一百五十首录二) 胡曾

秋思 ………………………………………………… 张籍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白居易

逢入京使 岑参

王昭君 …………………………………………… 白居易

明妃怨 杨凌

明妃曲(四首录一) 储光羲

惆怅诗(十二首录一) 王涣

古来咏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戏作二绝(录一) [清]赵翼

王昭君(二首) [清]刘献庭

燕子楼(三首)(楼上残灯)……………………… 张仲素

燕子楼(三首)(满床明月) 白居易

又(北邙松柏)…………………………………… 张仲素

又(钿晕罗衫) 白居易

又(适看鸿雁)…………………………………… 张仲素

又(今春有客) 白居易

金陵五题………………………………………… 刘禹锡

秦淮杂诗(十四首录四) [清]王士禛

竹枝词(二首录一)……………………………… 刘禹锡

新添声杨柳枝(二首录一) 温庭筠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刘禹锡

与歌者米嘉荣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 刘禹锡

东都望幸 章碣

题都城南庄 ………………………………………… 崔护

江楼感旧 赵嘏

杨柳枝词(九首录一) 刘禹锡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 柳宗元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元稹

得乐天书 元稹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南园(十三首录二)………………………………… 李贺

蔡中郎坟 温庭筠

将归旧山留别 陈羽

咏内人 ……………………………………………… 张祜

和孙明府怀旧山 雍陶

闺意献张水部 ………………………………… 朱庆馀

酬朱庆馀 张籍

赤壁 ………………………………………………… 杜牧

春恨(三首录一) 钱珝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录一)………………………… 杜牧

华清宫(二首录一) 吴融

华清宫(三首录二) 崔橹

过勤政楼 杜牧

江南春绝句 ………………………………………… 杜牧

赠别(二首录一)…………………………………… 杜牧

过分水岭 温庭筠

夜雨寄北 ………………………………………… 李商隐

州桥 [宋]王安石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李商隐

代魏宫私赠 李商隐

代元城吴令暗为答 李商隐

戏长安岭石 [宋]王安石

代答 [宋]王安石

嫦娥 ……………………………………………… 李商隐

月夕 李商隐

自遣诗(二十二首录一) 陆龟蒙

六年春遣怀(八首录二) 元稹

贾生 ……………………………………………… 李商隐

贾生 [宋]王安石

刘郎浦口号 吕温

瑶池 ……………………………………………… 李商隐

汉宫词 李商隐

汉宫 李商隐

咸阳值雨 ………………………………………… 温庭筠

宿城南亡友别墅 温庭筠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白莲 ……………………………………………… 陆龟蒙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再过露筋祠 [清]王士禛

淮上与友人别 ……………………………………… 郑谷

闽中秋思 杜荀鹤

西施(二首录一) [清]袁枚

新上头 ……………………………………………… 韩偓

偶见 韩偓

杂兴(五首录一) 权德舆

再经胡城县 ……………………………………… 杜荀鹤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

新沙 陆龟蒙

台城 ………………………………………………… 韦庄

杨柳枝词(九首录一) 刘禹锡

寄人(二首录一) 张泌

附录一 旧释二十三首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春思(二首录一) 贾至

山房春事(二首录一) 岑参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望中有怀 朱长文

杂兴(五首录一) 权德舆

隋宫燕 李益

汴河曲 李益

魏宫词(二首录一)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录一)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九首录一) 刘禹锡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贾岛

重赠乐天 元稹

听夜筝有感 白居易

宫中词 朱庆馀

望夫词(三首录一) 施肩吾

题禅院 杜牧

南陵道中 杜牧

杨柳枝(八首录一) 温庭筠

黄蜀葵 薛能

寄蜀客 李商隐

席上赠歌者 郑谷

附录二 七绝诗论

渊源第一

家数第二

特质第三

格律第四

制作第五

类别第六(原缺)

后记 程千帆

后记 张春晓

序言/前言/后记

《唐人七绝诗浅释》引言(节选)

五七言诗是古典诗歌中流行时间最久,杰出诗人最多,作品最丰富的一个领域,而以唐代为其登峰造极时期。它一般地又可分为古诗、律诗、绝句诗三类,但无论哪一种体裁的作品,绝大多数都体现了上述的一些值得注意之点。

诗是最精粹的语言。它用经过反复挑选过的最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其最美好、丰富和微妙的思想感情。而七言绝句则可算是最精粹的诗体之一,因为它以最经济的手段来表现最完整的意境或感情见长。当然五言绝句字数更少,但七绝虽然每句只比它多两个字,却显得委婉曲折,摇曳生姿,声辞俱美,情韵无穷,因而别有其动人之处。

七绝这种以短小的篇幅来表达丰富深刻内容的特征规定了:它在创作中,必须比篇幅较长的诗歌更严格地选择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摄取其中具有典型意义,能够从个别中体现一般的片段来加以表现。因而它所写的就往往是生活中精彩的场景,强烈的感受,灵魂底层的悸动,事物矛盾的高潮,或者一个风景优美的角落,一个人物突出的镜头。在多数七绝诗的杰作中,这种富有特色的艺术魅力乃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存在。

具有上述特色的七言绝句诗,和其他许多古典诗歌体制一样,来源是很古的;同时,在发展中,它与诗中联句的风气、律化的现象都有关系。因此,我们在讲到七言绝句的来源时也要涉及它们。

如众所周知,文学形式大都是为人民所创造,然后由作家加工,逐渐变得完美的,七言绝句也是这样。它起源于民间歌谣。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全篇以七言四句组成。这种形式的歌谣出现得很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周朝春秋末期产生的史籍《逸周书》中的《周祝》篇。它是以歌谣体写成的含有教训意味的作品。在形式上,或者是全章以三言和七言六句组成,句法是三、三、七、三、三、七,或者是全章以七言四句组成。后者可以说是七言绝句的始祖。如:

凡彼济者必不怠,观彼圣人必趣时。

石有玉而伤其山,万民之患故在言。

汉以来这种歌谣也仍然流行,如《汉书·东方朔传》载有他的射覆辞:

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

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射覆是一种民间游戏,东方朔能够当场脱口而出地作成这样的七言韵文,可见这种腔调是他素所熟悉的亦即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歌谣样式。到了曹魏有《行者歌》: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巍。

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

在东晋也有《豫州歌》: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

这些歌谣都是七言四句组成,所不同于后来的七言绝句的,是二句一换韵或四句全押韵。

南北朝以来,七言四句的歌谣及文人拟作渐渐多起来,并且在用韵的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民间歌谣方面,如隋代的《长白山歌》:

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

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

在文人创作方面,如北齐魏收的《挟瑟歌》:

春风宛转入曲房,兼送小苑百花香。

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箸下成行。

梁简文帝的《夜望单飞雁》:

天霜河北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这都已经是四句三韵,第一、第二、第四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就和后来最普通的七言绝句的押韵方式完全一致。再如北周庾信的《代人伤往》:

青田松上一黄鹤,相思树下两鸳鸯。

无事教渠更相失,不及从来莫作双。

则是四句二韵,第一、第二两句用对偶,第一句不押韵。这也是后来常见的七言绝句形式,不过全章和每句之间平仄还没有全部协调,也就是还没有严格地律化罢了。到了隋代,古诗律化已经相当普遍,律化了的绝句也随之出现。如无名氏的《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则和唐以来一般的七言绝句完全没有什么差别了。

根据现有的文学史知识来说,古代七言诗的起源并不迟于五言诗。但可能由于五言歌谣被采入乐府比七言歌谣早得多,因而它得以凭借音乐的力量,广为流布,先行发达。所以在汉魏六朝时期五言诗是非常有势力的,五言古诗在这时期成熟了,诗人们写出了不少的杰作;不但是五言古诗,就是五言四句的入乐歌谣,从晋以后,也愈来愈多。晋宋之际,吴歌、西曲的数量是丰富的,它们的基本形式是五言四句。当时文人所作五言四句的小诗也颇为盛行。但这时期的七言诗,特别是七言四句的诗则是很少的。可见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的民间歌谣起源虽都很早,但在唐以前,七言四句的诗歌,却不占重要地位。这和唐以来的情形大不相同。不仅如此,我们现在所用的七言绝句这一名称,也是从五言绝句那里借来的。因为六朝时代只有某些五言四句的诗方被称为绝句,而七言四句的诗却并没有这种名称。

绝句得名由于联句。最早的联句可以追溯到汉武帝与其臣僚共作的《柏梁台诗》,其方式是每人各作七言一句,每句押韵,合成一篇古诗,但此诗或系伪托。晋代贾充和他的妻子李夫人联句,则是每人各作五言二句。到了东晋末年,陶渊明与愔之、循之的联句,才发展为每人各作五言四句。南北朝时,联句非常盛行,并且每人各作五言四句,已成为定型。著名诗人如鲍照、谢朓、何逊、范云、庾肩吾等都有很多联句,盛极一时。与联句相对,当时才出现了绝句这一名称。《南史·文学传·檀超传》:

又有吴迈远者,好为篇章,宋明帝闻而召之,及见,曰:“此人连、绝之外,无所复有。”

这是最早以连(联)句、绝句连类而言的。再如《南史·梁简文帝纪》中载有:

有随(王)伟入者,诵其连珠三首、诗四篇、绝句五篇,文并凄怆云。

这里是将一般的诗和绝句分开记载的。《南史·梁元帝纪》也说:

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绝。

这里更明白地表示了绝句为诗之一体。可见绝句一名当时已经成立。但何以见得它是由联句而来,同时又是和联句相对的呢?原来,当时的诗人们认为:有两人以上同作一诗,一人先作四句,其他的人每人续作四句,如此蝉联而下,成为一篇,就是连句或联句;如果一人先作了四句,无人续作,或续而不成,那么,这仅存的四句就被称为断句或绝句了。如《宋书·谢晦传》说:

世基,绚之子也,有才气,临刑,为连句诗曰:“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晦续之曰:“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

谢世基这首诗有谢晦续作,所以就称为连句(联句)。又《南史·宋文帝诸子列传》说:

晋熙王昶……知事不捷,乃夜开门奔魏。……在道慷慨为断句曰:“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刘昶这首诗无人续作,所以就称为断句(绝句)。稍后,梁简文帝就有《夜望浮图上相轮绝句》和《咏灯笼绝句》,已经将绝句作为一种诗体,写入题中了。

五言绝句的出现,虽然后于五言四句的歌谣,但在外形上,这两种来源不同的诗是完全一样的。它们的区别只是一是能唱的,本系歌谣;一是不能唱的,来自联句。但这种区别后来也渐渐地混同起来。例如梁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就将可能产生于汉代的五言四句的歌谣四首题为《古绝句》,但在汉代,我们知道,每人作五言四句的联句风气还没有出现。

还应该指出,在唐以前,这种联句方式只限于五言诗,也只有部分五言四句的诗才有绝句的名称,七言四句的并不在内。将七言四句的诗也称为绝句,是唐代才有的。例如杜甫集中的诗题有五言的《绝句二首》、《杜陵绝句》,又有七言的《三绝句》、《戏为六绝句》等。

无论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在唐以后还保留了一部分不合于声律的作品,这多半是古代歌谣的遗留。由于在唐以后的绝句诗,特别是七言绝句,多数已经律化,所以这种没有律化的七言绝句往往反而被视为例外。事实上,它们正是七绝比较原始的形式。

我们知道,齐梁以来,诗歌在声律上起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内容是从每句、每联一直到全篇,都使其规律化。其过程是从古诗发展为新变体,最后发展为律诗。律诗在形式上,一般包括有六条规律:第一,每首必须以八句五言句或七言句组成,不能增减。每句的字数要一样,不能多少。只有排律可以在八句以上,用双数增加。第二,每首除了首尾各两句外,中间四句必须是对偶,即两句成为一联,词汇、语法都要大体相称。第三,每句中某字必须用平声或仄声,某字可以平仄不拘,都有一定。第四,除了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外,第三、五、七句不能押韵,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第五,所押的韵脚,必须全部平声,而且每首要一韵到底,不可中途变换。第六,在音节上,每四句构成一个单元,每八句体现一次相间相重。普通的五律、七律都是用两个音节单元构成,排律则用三个以上的音节单元构成。试列七言律诗的平仄谱正格,即平起式,以杜甫的《客至》为例,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舍南舍北皆春水,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 花径不曾缘客扫,

平平仄仄仄平平 蓬门今始为君开。

平平仄仄平平仄 盘飧市远无兼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尊酒家贫只旧醅。

仄仄平平平仄仄 肯与邻翁相对饮,

平平仄仄仄平平 隔篱呼取尽馀杯。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首诗是完全合于上述六条规律的。为了便于显示两个音节单元的相间相重,这里选用的是第一句不押韵的一种。还有第一句押韵的一种,就是将这句的第五字和第七字的平仄掉换一下,这一种更为常见。另外,还有偏格,即仄起式,是将平起式的第三、四两句和第一、二两句,第七、八两句和第五、六两句的位置互相掉换而构成的。仄起式也分第一句押韵和不押韵的两种。此外也还有各种变调。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在律诗出现的同时,绝句已由于受了新变体的影响,日趋律化;而律诗成熟以后,又进一步地影响了绝句诗,这就使得大多数的绝句按照律诗的声调向律化方面发展。律诗一般以八句为一篇,计两个音节单元,绝句则以四句为一篇,它的句数本来是律诗的一半,当它律化以后,音节上恰恰是一个单元。律化了的绝句,一般地也要遵守上述律诗的诸规律,除了不一定要用对偶的句子和不能体现音节上的相重。因此,唐朝人就称绝句为小律诗,或将律诗和绝句合称为今体诗(后人又称为近体诗),以别于古体诗;或在分体编集时以绝句附入律诗(如元、白两氏《长庆集》及李汉编《韩昌黎集》就都是如此)。元、明人还有误以为绝句是截律诗之半而成的(如徐师曾《文体明辨》等)。这些都是由于绝句律化以后而形成的现象或解释。

总起来说,绝句的构成就是这样:它起源于歌谣,得名于由联句而来的绝句,大多数经过律化以后,形成现在我们所常见到的这种形式,少数则保留了未律化的古老形式。

名家推荐

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确不可及,此书当再三读之。

——周振甫

在讲析唐诗的书中,这是最令人赏心的一部。

——蒋寅

听她讲析作品,使人如亲临其境,目睹其人,心灵亦随之融入境界,感受角色,同抒情主人公一道歌哭笑泣。

——刘庆云

编辑推荐

◆本书为沈祖棻赏析唐人七绝的遗稿,以她多年教授唐人七绝课程为基底积淀而成。作者精选唐代诗人的出色绝句深入阐释,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家名作均在其列,呈现了唐绝句的整体风貌,是一部赏析唐人七绝的经典之作。

◆沈祖棻别有自身作为诗人词客的敏锐和心得,赏析独具只眼。初从诗歌基础格律着笔,并简略交代诗人诗史,循循渐进,领人登堂入室。举八十余首绝句,透过浅易不失秀婉的文笔,细绎原诗的场景画面;复剖析字句,指点诗人的苦吟推敲,俾体用心,道明妙处,分解曲意;而诗案之间,因作者之经营,将不同的题材贯连起来讲解,既有比物连类者,亦有异曲同工者,更有迥然相反者,文气流转畅达,浑然无隔。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入三十余位唐代诗人的绝句详加剖析,在其之下系入可供比较的作品,偶涉宋代、清代的诗人诗作。所选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随文拈来典故例证,不乏深刻洞见,赋予名作以新解,为读者指点七绝入门之途,以臻诗歌的艺术境界。

◆附录《七绝诗论》可视为对《唐人七绝诗浅释》的进一步补充,首次由手稿整理而成,其中对七绝这一体裁的发源、流变、格律、句式等进行了详尽探讨,甚有识见,尤具学术价值。

精彩预览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是苏州的别名,枫桥在今苏州城西九里,寒山寺则在其西十里。诗人在江南作客,有一次路过苏州,停船枫桥,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写下了这首传诵人口的七绝。

岁晚秋深,客舟长夜,在寂静冷落的环境中,羁旅之感,油然而生,于是,愁思萦绕,难以入睡。不知不觉之间,月亮已经西斜,栖鸦又在啼叫,霜正降,天更冷,才感到已是将近天明了。这是整夜无眠之后,忽然遇到的景色,给诗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因此,他首先将所见的“月落”,所闻的“乌啼”,所感觉的“霜满天”写了出来。然后,才追叙其在天明以前的情景。他睡在船中,从船舱里望出去,正好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舟中的火光(古人说江,专指长江。但后来则以江为水流的通称。这里所说的江,系指流经苏州城外的河),躺着发愁,一夜都没有合上眼睛,因此,才能很细致地体察到首句所写景物。

夜泊枫桥之下,河面空阔而沉静。在它上面,荡漾着月光,闪耀着渔火,岸边枫树虽然隐约可见,但整个的环境仍然是昏暗的。在这万籁俱寂的半夜里,只有相距一里之遥的寒山寺的钟声,一声声送到客船上来。这清冷的钟声,既打破了半夜的寂静,又更其显示了,增加了半夜的寂静,当然也就加深了终夜不眠的旅客的感触。

“江枫渔火”是终夜所对,“钟声”是半夜所闻,“月落乌啼霜满天”则是天色将晓时所见所闻所感,总之,是一夜“愁眠”所遇到的。全篇写客船夜泊之景,而以“愁眠”两字贯串之,则一切景物,都染上了诗人感情的色彩,写景亦即写情了。

按照顺序,应当是先因客愁而睡不着,只好躺着(即所谓愁眠),然后看到江枫渔火,然后听到夜半钟声,最后才接触到天快明时的落月、啼乌、霜气。然而为了突出一夜愁眠,诗人却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次序,从新作了安排,将最后发生的,放在最前面,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效果,而读者并不认为它是不合理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艺术创作有它本身的特殊规律,形象思维并不能也不应当受抽象思维的限制。

宋代欧阳修在其《六一诗话》中曾指责“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认为“三更不是打钟时”,所以这是“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的“语病”。但在唐朝,寺庙里确实是在半夜里打钟的。唐代诗人作品中涉及夜半钟声的,不在少数。如皇甫冉《秋夜宿严维宅》之“夜半隔山钟”,王建《宫词》之“未卧尝闻半夜钟”,于鹄《送宫人入道》之“定知别后宫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陈羽《梓州与温商夜别》之“隔水悠扬午夜钟”,皆是。此外,还见于司空曙、白居易、许浑、温庭筠等人的诗中。欧阳修虽然是一位大学者、大作家,但他这个意见,却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完全无损于此诗的价值。

与这首诗所写情景极为相近的是张祜的《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此诗金陵,并非今江苏省南京市,而是镇江市(王楙《野客丛书》:“《张氏行役记》言甘露寺在金陵山上,赵璘《因话录》言李勉至金陵,屡赞招隐寺标致,盖时人称京口亦曰金陵。”京口即镇江。甘露、招隐两寺,都是镇江古迹名胜)。瓜洲是长江北岸的一座沙洲,在扬州市南四十里,正和南岸的镇江相对。津渡,疑指西津渡,在镇江西北九里。

首句点地,次句写人。可,犹言合或应。路过金陵,暂宿小楼,旅怀无欢,自然应生愁思。这两句是平叙。后两句转写夜景。这时,江潮已落,夜月西斜,小楼之中,人皆入睡,我独难眠,四顾沉寂,悄无人声,惟见对岸的瓜洲,还有几点星星似的火光,不时闪烁而已。

这首诗也很有风调,但和上面的那首一比,就觉得它不仅内容不及上作之丰富,而且结构也嫌平直,不及上作之曲折有致、摇曳生姿了。

清初的王士禛是一位擅长七言绝句的诗人。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他才二十八岁,泊舟枫桥,写了两首题为《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的诗。其一云: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其二云: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西樵和礼吉是他两位哥哥的别号。在这两首旅途寄呈兄长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他所承受《枫桥夜泊》一诗的影响是很清楚的,另一方面,他又就张继所使用过的题材生发,写了自己独具的生活和感情。

第一首写枫桥景物。由于是雨夕而非月夜,所以闻钟之外,又加听雨,虽有疏钟夜火,但无月落乌啼。而且它特别写到了停泊以前一段行程。暮潮将落,才由东塘驶近枫桥。在苏州这个著名的水乡,到处是枫,到处是桥,一路行来,也不知经过多少有枫有桥之处,才达到真正的目的地——枫桥。先写夜航,后写夜泊,这也就和原诗有同中之异了。

第二首着重写思兄。作者和他两位哥哥,非常友爱,尤其是西樵,他认为是“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他们十年以前,就曾相约同游江南,而今不但不能同游,又离居千里,想起来就更难受了。张继只写一己的旅怀,而此诗则旅怀之外,还加上对于亲人的思忆,也和原诗不一样。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在文艺创作中,有许多题材和主题是相似的,甚至是完全一样的,但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艺术技巧,却是千变万化的。这两首诗虽然还是不及张继那一首,但也足以说明这一道理。在王士禛作了这两首之后六十年,有一位鲍鉁,也泊舟枫桥,想起王氏题诗之事,写了一首七绝:“路近寒山夜泊船,钟声渔火尚依然。好诗谁嗣唐张继,冷落春风六十年。”他和张王两人的感受,又自不同。这些事例,对我们是颇有启发的。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