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流动的民间:山东鼓子秧歌的现代建构与嬗变 李卿 著
本书聚焦民间,探寻山东鼓子秧歌的民间根基,凸显其蕴含的地方性,透过中国民族民间舞建构中国舞蹈文化的现代意义。
ISBN: 9787559853509

出版时间:2022-09-01

定  价:48.00

责  编:李建林,邹玉兰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艺术舞蹈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艺术/艺术舞蹈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250 (千字)

页数: 264
图书简介

本书是研究山东鼓子秧歌发展流变的专著,以流传于鲁北平原的鼓子秧歌为个案,考察了山东鼓子秧歌从民俗仪式到民间艺术再到学院舞种的演变历程,将鼓子秧歌分别置于不同历史语境中加以研究,揭示了现当代中国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的普遍发展过程,探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身份反思及其当代价值,给出了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当代策略。

作者简介

李卿,艺术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党总支副书记,主要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及研究工作。发表《中国民族民间舞场域体系的生成及其内部关系》等学术论文,参编《中国民族民间舞传习》等教材或专著。

图书目录

导 论 / 1

第一章 礼与闹:仪式空间中的“跑十五” / 11

第一节 阈限的狂欢:“跑十五”的文化情境 / 14

第二节 结构性聚合:“跑十五”的表现形态 / 20

第三节 结构与反结构:“跑十五”的文化特性 / 36

第二章 抽离与再造:文化政治语境中的鼓子秧歌 / 43

第一节 发现“民间”:从“到民间去”到新秧歌运动 / 46

第二节 征用“民间”:全国会演中的鼓子秧歌 / 58

第三章 会演、文本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革命时代的鼓子秧歌 / 97

第一节 审美的凸显:鼓子秧歌春节会演 / 100

第二节 民间艺术文本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 / 112

第三节 新的文化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下的鼓子秧歌 / 126

第四章 再现与表达:艺术场域中的鼓子秧歌 / 139

第一节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的历史建构 / 142

第二节 再现民间:作为学院舞种的鼓子秧歌 / 154

第三节 表现民间:作为艺术素材的鼓子秧歌 / 165

第五章 现代性视野下的鼓子秧歌变迁 / 177

第一节 时空分离:由整合到分离的时空变迁 / 180

第二节 符号系统的生成:脱域机制下的鼓子秧歌 / 184

第三节 反馈与修正:反思性机制下的鼓子秧歌 / 195

第六章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身份反思 / 199

第一节 “民间”的生发与变迁 / 202

第二节 艺术、民俗与教育:塑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三重场域 / 216

结 语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当代发展策略 / 231

参考文献 / 244

后 记 / 251

序言/前言/后记

民间舞姿中的现代中国想象(代序)

我对舞蹈学是外行,本来是不敢到此领域妄发议论的。但李卿是我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工作时指导过的博士研究生,那时节北京大学与他所任教的北京舞蹈学院经教育部特批而实施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他带着自己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学硕士学历前来申请跨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因成绩优秀得以录取。现在,他在毕业多年后对博士学位论文做了增订,即将出书,向我索序,我就不便推辞了。作为他攻读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时的陪伴者和见证人,为此书的问世写几句话,符合我的学术工作角色,即便是舞蹈学外行,也得冒昧地说几句话,奉请内行方家指正。

况且,我这样说也确实部分地出于本学科即艺术学理论学科培养博士生时的要求,这就是要求相关博士论文运用艺术学理论学科艺术理论方向所规定的学科视角和方法去做,也就是要求著者自觉地运用跨学科综合视角和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方法去透视民间舞蹈学现象。记得李卿在平时的课程学习、读书会和博士论文写作中,都注意了解艺术学理论学科的这些要求,在阅读大量学术文献基础上,卖力地探索运用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和方法的可能性,为此,想必在职攻读学位时没少吃苦头。

在我的印象中,李卿是一名踏实肯干的青年舞者和学者,能够把所练的身体舞姿提炼到学术思维的水平上去进一步静观,再用这种学术思维反过来指导其身体舞姿调适,从而寻求这两者之间相互融通的可能性。

现在回头看,他的这本书确实在跨学科视角或方法的运用上下了一番工夫,集中体现了一种被我姑且称为双重视角的作用力:第一重视角在于,运用民俗学或社会学的仪式思维或过渡礼仪理论去考察山东鼓子秧歌的仪式化进程;第二重视角在于,将这种仪式化的民间舞蹈纳入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的主流化轨道去考察,发现其在现代中国想象中的镜像式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如果确实有某种学术创新意义的话,那么就应当集中在这种双重视角的探索和运用上。

这本书正是他运用上述双重视角去探讨山东鼓子秧歌的现代意义的一次努力。此书选取流行于鲁北平原的山东鼓子秧歌作为舞蹈个案,深入分析其由现实生活中的民俗仪式向与之有别的民间艺术的变迁或转型的曲折历程,进而阐释其被纳入舞蹈艺术场域并最终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组成部分的提升过程。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种双重视角的分析和阐释过程都贯穿着他个人习舞以来对上述问题的身体体验和心灵反思。与此同时,他还注意把比较和反思的目光投寄到民间艺术包含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民间美术等诸多门类中,见出其在现代中国大都经历的相似的发展历程。这样,他对山东鼓子秧歌变迁的分析,对于总结民间艺术在当代的普遍遭际也应当有着启示性意义。

这本书在从事上述研究的过程中,注意挖掘以下三方面内涵:一是聚焦于“民”,把“往回看”转化为“往当下看”,也就是从主流文化角度去探寻鼓子秧歌的位于社会文化纵深处的民间根基,揭示其深层关联;二是凸显鼓子秧歌蕴含的“全球地方性”,也就是从“全球地方性”视角出发建构当代中国舞蹈文化;三是重建舞蹈民间,也即根据当前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态势,尝试透过鼓子秧歌这一舞蹈艺术样式重建现代中国的“民间”,满足当代普遍的怀旧情思。他的努力,我以为是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的。

进一步看,他的这一研究不仅对认识民间舞蹈的现代意义,而且更宽泛地对认识整个中国艺术的现代意义,想必也都具备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今天,当我们的专业艺术家或艺人成天沉浸在业已变得专业化或规范化的艺术模式中时,是否还记得这种专业模式原初的民间源头及其曾经有过的民间生活的活生生的素朴状貌?专业化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让几近固化或僵化的专业模式重新恢复其民间生活的原初鲜活风貌,无疑是必要而又重要的。眼下的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让当年来自民间的艺术样式,无论其属于哪个艺术门类,都能够重新提炼或焕发出它们原有的民间生活中的活态化元素,并让这些活态化元素成为新的中国艺术样式和艺术作品中的灵魂,给观众的艺术生活和日常生活带来新的信念和激励。

当然,严格地说,这本书或许还有可以继续挖掘的余地。例如将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中国民间舞蹈现象与其他国家的相近现象做跨文化学分析,在这种跨文化碰撞中激发起中国民间舞蹈的丰厚潜能,进而让它在与其他国家的民间舞蹈的交流中绽放应有的中国光彩。

相信李卿会继续自己的学术攻坚历险,向着心仪的更高学术境界攀登不止。

编辑推荐

本书以山东鼓子秧歌的发展演变历史为质性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由民俗仪式向民间艺术变迁,再到被纳入舞蹈艺术场域,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组成部分的历史过程,来折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史和社会文化演变历程。全书内容充实,整体结构编排合理,分析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层层递进。

精彩预览

21 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发现民间艺术在抵抗文化同质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不过,在城镇化建设迅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步伐的当下,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不断遭受挤压,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在此时代背景下,作为现代中国舞蹈艺术种类之一的中国民族民间舞通过不断强调与民间艺术的血脉联系,而力图增强自身的合法性。不过,这也为其带来了诸多质疑。民俗场域中的“原生型”民间舞与艺术场域中的中国民族民间舞除源流关系外,是否还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关系? 如何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身份进行定位? 以艺术人类学的眼光审视舞蹈艺术场域中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是否恰当? 乡土空间在当代的不断压缩,是否会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消亡?

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本书以山东鼓子秧歌为个案,通过对其从民俗仪式经由民间艺术最终发展为学院舞种的历史脉络进行系统性梳理,力图还原山东鼓子秧歌的历史建构与嬗变过程,并以此为契机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文化身份与发展策略展开讨论。与此同时,民间艺术包含音乐、舞蹈、美术等诸多门类,在现代中国大都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因此,对鼓子秧歌变迁的分析,相信将为总结民间艺术在当代的普遍遭遇带来重要的启示。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