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北京画院美术馆年鉴(2018) 北京画院 编
国家级的三个正式画院之一——北京画院的年度总结
ISBN: 9787559843401

出版时间:2021-10-01

定  价:130.00

责  编:谢赫,成能
所属板块: 艺术出版

图书分类: 艺术理论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艺术/艺术理论
装帧: 平装

开本: 8

字数: 757 (千字)

页数: 434
图书简介

本书为北京画院美术馆2018年工作的详实记录和总结性整理,包括美术馆管理与建设、展览、研讨会、公共教育活动、学术研究、活动纪事等内容,注重学术深度的延伸,收录了有关展览、艺术家、美术现象等评论文章,并对研讨会与讲座进行了系统整理。

作者简介

北京画院(原名北京中国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北京中国画院于 195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及郭沫若、陆定一、沈雁冰等300余位文化界、美术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成立大会。周恩来作了长篇讲话,将画院确定为是创作、研究、培养人才、发展我国美术事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学术机构。

图书目录

1 序/吴洪亮

5 北京画院美术馆2018年工作总结

展 览

展览文章

3 源于生活 与时俱进—徐匡先生、阿鸽女士访谈/马明宸

38 梁长林的画/叶浅予

43 寂静的、像幽灵飘荡的世纪大风景—赵龙水性绘画的当代性/尚 辉

48 走进中式语境—“风雅艺趣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艺术”展览筹备的背后/王 加

52 坚定的信念 深沉的情怀—写给李焕民先生/凌承纬

58 “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展览设计手记/王焕然

71 “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设计工作手记/王焕然

77 展览档案

139 媒体关于北京画院美术馆报道评介一览表

149 观众留言选登

研 究

研究文章

155 独版的意义—徐匡的木刻观念及其历史价值/蒋文博

167 徐匡的黑白世界/张 楠

174 画吾自画—齐白石山水画的创作历程及特点/吕 晓

205 胸中山水奇天下 删去临摹手一双—齐白石山水画独特性辨析/林 木

213 衡山峭秀在包山—陆治《诗意图册》题句出处与正名/潘文协

219 他山与家山—从几种西湖题材版画看晚明至盛清山水版画的风格流变/董 捷

229 劳动之美—李焕民《初踏黄金路》的视觉叙事/屈 波

239 研究成果一览表

公共教育

255 2018年公共教育活动列表

艺术讲座

261 从金石缘谈起齐白石书法/李 燕

275 齐白石山水画的地域特征与形式语言/尚 辉

290 齐白石早期山水画研究/朱万章

304 废墟中的桃花源—从《借山图》看齐白石的山水表达与身份转换/张 涛

324 画吾自画—齐白石山水画创作历程及特色/吕 晓

336 木刻的哲学/李啸非

354 古画今看—明清山水/王耀庭

368 多面云林—明清画家对倪瓒的追寻与摹仿/赵琰哲

381 伦敦国家画廊的瑰宝/王 加

392 从碧昂丝夫妇MV走进卢浮宫19世纪法国绘画/王 加

纪 事

409 北京画院美术馆大事记(2018)

序言/前言/后记

吴洪亮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画体系中,山水画最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因此,我们将2018年规划为北京画院的“山水之年”。这一年,北京画院的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展览策划以及传播系统的建构都是以山水画为基础而展开的。一直以来,北京画院美术馆基于展览的研究与呈现,以期为业内外学者提供新的研究点,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深度与广度。

北京画院以往对于齐白石研究更关注于美术史系统的探求,今年则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些新思考:我们开始试图借鉴其他人文学科的观念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以便为学术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今后的展览策划与研究中,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白石老人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进行痕迹性的再分析,以大数据的方式重回对艺术家本身的挖掘与探索。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逐步展开一个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研究体系,这种体系或许会反推回对美术史或者对齐白石艺术研究的新境界。

“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是第二轮“齐白石艺术系列展”的第三场。展览汇集了11家文博单位的典藏精品,第一次将齐白石山水画的全貌呈现给观众。在筹备这个展览的时候,策展团队翻阅了齐白石的手札、日记和诗草等文献资料,梳理出他“五出五归”的远游路线并形成了可视化的图像,更为直观地呈现了齐白石历时八年的远游路线。远游结束后,齐白石将途中绘制的写生稿整理创作为《借山图》册页。这套册页也在展览中有所展示,清晰地呈现了艺术家早年山水画创作的演变过程,使观众可以更深入理解齐白石独特的山水画语言。在展陈设计上,我们也是经过一番深思,最终呈现出借山图的立体场景,在空间结构上延续了“穿山而行”的概念。这样,观众可以更好地进入展览情境,走进齐白石的山水世界。该展览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

师传统与师造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画学习和创作的主要来源。2015年,我们在“唯有家山不厌看—明清文人实景山水作品展”中试图从古人身上找到实景写生与个性创作之间的关联与取舍。今年,则以摹古为切入点,试图去发现古人在师法传统时的可循规律,以及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加以创新,并开创出自家面貌。对于齐白石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的研究、展示是今年两大支撑项目,以此为延展,北京画院召开了“齐白石国际研究中心”暨“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年会,邀请国内外美术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交流·传播·合作”“跨界·融合”“中国山水画的时代性、精神性与永恒性”“齐白石与20世纪中国山水画”四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发布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我们希望通过挖掘其他学科领域的视角,并与之缔结联盟,为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7月18日,北京画院美术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了“清平福来—齐白石艺术特展”。“清平福来”一词源自齐白石的一幅画。画中老翁手持青花瓶、蝙蝠翩翩展翅,表达了老人对于安定、祥和生活的期许,而展览以此为主题也是对祖国处于太平盛世发展面貌的回应。得益于故宫博物院巨大的参观人流量,此次展览获得了高度的社会关注,同时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推广齐白石,从而令齐白石的艺术能够更为广泛地融入大众视野。源于这样的思考,北京画院不仅与国内的文博单位、艺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与海外艺术机构的交流有了新的拓展。20世纪90年代,齐白石的作品就曾赴台湾展出。2015年,由北京画院策划的“天然之趣—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展出。今年,齐白石的脚步再次走向欧洲,与有着“邮票王国”的列支敦士登实现了一场完美的相遇。“风雅意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艺术”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隆重展出,展览通过作品展示了文人士夫的风雅以及百姓日常民俗,不仅呈现了齐白石的艺术作品,同时还展出了北京画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经典名作。

此外,基于展览合作的契机,北京画院还与列支敦士登邮政合作,印制了《齐白石“十二生肖”》与《风雅意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艺术》系列邮票,成为中列友好文化交流的见证。1922年,陈师曾携白石老人画作赴日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从此齐白石声名大噪,求画者络绎不绝。而就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40周年之际,北京画院又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合作,举办了“中国近代绘画巨匠—齐白石”艺术大展。展览在两地均取得热烈反响,对进一步深化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有着战略意义。

作为2018年“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的收官之作,“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艺术博物院等机构的支持下得以面向公众展出。这是李铁夫作品首次大规模在京展出,引来了学者、观众无数。一直以来,学界对于李铁夫的研究始终较为碎片式、片段式,而此次展览的面世无疑会让公众对李铁夫有更为清晰和完整的认识。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展厅空间较小,工作人员也不多,在展览研究方式上与其他一些省级美术馆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在策展的初始,就将主体服务对象确定为学者、艺术家及相关专业的艺术爱好者。在公共教育方面,北京画院选择重“质”不重“量”,并坚持两条线走路:一是更为关注专家学者的交流,即举办高质量的公共艺术讲座;一是针对青少年的公共教育。例如今年的“和齐白石一起游山玩水”儿童公共教育活动,在工作坊的环节中,将绘制的齐白石平面山水立体化,让孩子一层一层地去了解齐白石创作山水画的状态,进而去理解山水画的空间关系。我们还将展览的公共教育手册与网络小游戏进行链接,随着逐步对齐白石的了解,孩子们可以在手册中参与问答,为他们留下一个美好而深刻的艺术记忆。今年,我们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公共艺术讲座”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

2018年是北京画院忙碌的一年。齐白石作品不仅在国内多次展出,还走到了欧洲和日本,明年还将前往希腊。北京画院美术馆将通过对齐白石艺术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和弘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了拓展学术研究空间,北京画院还与云冈石窟展开了多方面合作,并在云冈石窟研究院举行了“北京画院云冈石窟研究基地”签约挂牌仪式。同年,北京画院美术馆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给祖国母亲献礼,北京画院全体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为展览工作积极筹备。相信大家在明年不仅可以看到精彩的展览,还会见证北京画院画家在创作上的探索与深思。今后,北京画院美术馆将会向更为专业化、更加学术性、更具影响力的方向迈进。希望我们的努力如同这“山水”意境,在不断精进的过程中,觅得山外之音,为公众提供一处陶冶心灵的艺术滋养之地。

编辑推荐

暂无

精彩预览

一、早年求学

1.上海记忆

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

马明宸:徐匡先生您好,我们今年举办的这个展览与专题研究恰逢您八十大寿。80年之中,您前20年学画成长,后60年辛勤创作,为我国20世纪的美术史留下了一大批经典作品,您无愧为20世纪的中国美术大家。所以这次艺术访谈的内容也包括您的艺术人生,首先我想请您回顾和梳理一下您80年的艺术人生历程。

徐 匡:我的祖籍是湖南长沙,父亲名叫徐本聪,工作和生活都在上海市,在抗战期间,全家逃难的时候,我出生在了湖北应城,所以我经历过抗日战争。逃难到了重庆后,我们住在江北,因为日本人的飞机丢炸弹,我们就经常躲防空洞。我们全家是在抗战胜利后才从重庆回到上海的。

当时还有一个插曲,我父亲先到上海安排工作去了,妈妈带着我们三四个小孩子在上船的时候,她把我交给一个服役兵船上的人,请他帮忙带一下,就去拿行李。不料我妈妈刚把我交给人家以后,船就走了,叫也没用,那么大个船,都是一些军人。

马明宸:和家人离散时,应该是在1938年。

徐 匡:离散了。幸好带我的人挺好,他们也知道我父亲在武汉接我们。我差一点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了,这是比较难忘的。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是在信托公司当专员,什么信托公司我不知道,但知道是高级专员,工

资还不少,否则养活不了我们六个兄弟姊妹。母亲是家庭妇女,从小外公外婆就请人教她画画,所以我母亲会画点花鸟、山水,后来到了上海还画点画卖,来贴补家里生活。再后来我姐姐考上音乐学院,被派送到苏联学习。当时我姐姐就提了一个条件,说我家里实在困难,她怕走了之后家人生活困难。这样政府就把我妈妈安排在上海文史馆工作,可以多挣一份工资了。我记得到了上海,那时还没解放呢,我父亲就听收音机,听“美国之音”,这一点我有印象,后来某一天,父亲说解放全中国了。我在家里是老三,俗话说“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所以我在家里是排不上队的,属于那种有点小聪明,但是什么事儿都轮不上我,你想吧,六个子女。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开学了,我都要去申请补助,如果能够得个“丙”的话,也能少交一点学费。我是很不好意思去的,这个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所以后来我小学毕业考中学的时候,我就想考不要学费的学校。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