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不落雪的第二乡 微木 著
身份重要还是真爱永恒?面对现实还是抱持理想主义?一场车祸案引发的美国非法药物交易大揭秘,一个关于第二故乡与移民身份的凄美爱情故事。
ISBN: 9787559847850

出版时间:2022-04-01

定  价:58.00

责  编:蔡楠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经典阅读

读者对象: 大众

上架建议: 小说/当代小说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字数: 360 (千字)

页数: 372
纸质书购买: 天猫 有赞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本小说,是一个关于第二故乡与移民身份的故事。女主人公是 29 岁的律师桑宜,男主人公是 21 岁的生物化学系学生向寅。男女主角相识的契机是一个交通事故案件。向寅是车祸的当事人,桑宜是向寅的辩护律师。随着案子的进行,两个人发展成恋人关系。但这是一段不纯粹的恋情——虽然男主对女主有好感,但男方想利用女方有绿卡这一条件解决自己多年的黑户问题。最后,女主同情男主,愿意与其假结婚,但男主选择直面自己的错误,放弃绿卡的机会回到故乡。文中既有对第二故乡归属感和存在感的思考,又有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剖析。

作者简介

欧阳明子,上海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后留学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及博士学位。诉讼律师,现居美国旧金山。热爱文学,有志将中文传向世界。 作品多以诉讼律师和异乡人双重身份下的所见所闻为切入口,探讨人性的曲折深幽。

图书目录

不落雪的第二乡·上部

第一章 车祸 002

第二章 你的过去是一种负担 008

第三章 在星巴克面见客户 013

第四章 市政厅与暂停键 017

第五章 笔录 020

第六章 温室 029

第七章 与专家的对话、肯和告别圆舞曲 036

第八章 美丽新世界 042

第九章 老板的指示与向寅的发现 046

第十章 阿片类药物与不止一人的秘密 052

第十一章 乌鸦与小飞象 059

第十二章 阿片类药物与福斯特城的九微火 069

第十三章 被客户解雇 080

第十四章 不落雪的旧金山 087

不落雪的第二乡·中部

第十五章 第二种故乡 096

第十六章 在援助中心重逢 102

第十七章 到访中药店 111

第十八章 到访向寅家 119

第十九章 真心话大冒险(一) 125

第二十章 真心话大冒险(二) 128

第二十一章 向寅的三件礼物(一) 133

第二十二章 向寅的三件礼物(二) 139

第二十三章 今夜扁舟子 148

第二十四章 藏匿的真心与对原告的手段 156

第二十五章 不肯和解的真正原因 165

第二十六章 给原告开药的狼医 173

第二十七章 外公的遗憾 179

第二十八章 把柄 183

第二十九章 桑宜的决定 187

第三十章 前女友(一) 192

第三十一章 前女友(二) 196

第三十二章 别对我隐瞒(一) 205

第三十三章 别对我隐瞒(二) 213

不落雪的第二乡·下部

第三十四章 与原告达成协议 224

第三十五章 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 233

第三十六章 我来加入你 237

第三十七章 没长大的提姆 242

第三十八章 原告打入了交易网 249

第三十九章 来自外公的财富 257

第四十章 我想向她求婚 264

第四十一章 原告试水成功 272

第四十二章 抓到李的现行 276

第四十三章 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 286

第四十四章 在雪山上求婚 292

第四十五章 起诉杰森诊所 299

第四十六章 反水(一)内部矛盾 304

第四十七章 反水(二)应对措施与污点证人 309

第四十八章 反水(三)弗兰克 312

第四十九章 毒树之果 320

第五十章 审判 327

第五十一章 In The End 334

第五十二章 尾声 有光 344

不落雪的第二乡·番外

西贡码头 352

序言/前言/后记

前言

《不落雪的第二乡》是我的第一部完结的长篇小说。它是一个关于第二故乡与移民身份的故事。女主人公是29岁的律师桑宜,男主人公是21岁的生物化学系学生向寅。以他们两人为轴心,又牵扯出了女主人公的过去,男主人公的外公,他最好的朋友提姆,提姆的父亲、欺人过甚的李,地产经纪琳达,想做医生的住院医肯,等等。

向寅因一次交通事故被一纸诉状告上法庭。桑宜是他的代理律师。尽管和解是最顺理成章的,但向寅坚持诉讼,并解雇了意见相左的桑宜。而这个时候,故事才真正拉开帷幕。

如果你问我,这故事到底讲了什么?我可以试着这样为你概括主题:

桑宜面对向寅,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于冥冥山树中,彼时猛虎绕林行,当道而食,百兽噤声。而另一些时候,她却能感觉到他尚有的纯真,好像婴孩一般,囚于涂覆石漆的蒲草箱中,自不知名的上游曲折而下,在她住宅的窗前辗转几个涡旋,被她打捞收留。

后来她又意识到,其实她对于他的这两个印象无非是她自己于他人关系的投影,是她希望维持的样子与她真实的内心世界。一面是猛虎,是为生存;另一面是婴儿,是为怜悯。(注释:《出埃及记》中,摩西就是被放进一个涂覆石漆的蒲草箱中,随流水漂向下游,最终被埃及公主所救。)

In The End与男主人公向寅

这篇小说里会提到一首歌,名字叫作《终点》(In the End),收录在林肯公园(Linkin Park)日后风靡全球的那张专辑《混合理论》(Hybrid Theory)中。

男主人公喜欢这首歌。小说里第一次提到他听这首歌的时候,他正坐在一帧绿幕前,摄像头对着他,原告律师在录着他的笔录。“你的当事人,费兰克,他撞我的时候,我就在听这首歌。”他说。

男主人公喜欢这首歌,因为我喜欢这首歌。

2013年8月5日,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那几天我从中西部到纽约看望一个朋友,住在她曼哈顿下城的家里。她附近的公寓楼都没有自己的车库,我于是必须将车子停到很远的居民区的街边。

住她家的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我的车子被拖走了。我和朋友坐着地铁到位于曼哈顿中城一个废旧港口旁的机动车扣押点,交了好多银子将车子领回。工作人员从电脑里调出记录,告诉我车子被拖的原因是车头伸出了一点,挡住了一户人家私人车道十公分的距离。

而第三天早上,我早起检查车子是否安然无恙,却发现车子又出问题了——右侧的两扇窗被人砸烂了。

“我陪你去修车吧,”朋友说,“你快给保险公司打电话。”

“我的车子没有保全险,”我回答,“给保险公司打电话也没用。”

“那,我陪你去法拉盛或者布鲁克林八大道附近修吧,自费的话,那里最便宜。”

我说真的不用了,我自己可以。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我在车上难过地哭起来,这样的事情我还可以藏在记忆里。

“那我去买点菜,你回来了我们吃好吃的。”在我的坚持下,朋友最终做出这样的让步。

“等一下啊……”在我上车之后,她又追过来,她从随身小包里取出一个银色圆柱型的MP3,说,“给你,路上不闷。”

那MP3里的第一首歌就是《终点》。

从我朋友的公寓到她说的那家位于布鲁克林八大道的很便宜的修车行需要经过一座叫作威廉斯堡(Williamsburg Bridge)的钢拉索大桥。我开在桥上,听着《终点》。乐曲的钢琴、说唱、高音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横截面,那是淬炼中的金属的横截面。

我缺了一侧窗户的车在钢拉索大桥不断重复的X形框架中穿梭前行,窗框上残留的玻璃碎片像船锚一样被风拔起,一轮朝阳在钢铁尽头燃烧。

那是一种不愿妥协的劲气在翻腾,是挣扎在跳动。

那时候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种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将此时此刻延展定格。

而向寅,就是我找到的这样一个表达的媒介。

雪与女主人公桑宜

这篇小说还会提到另一件事物——雪。

这个故事发生在旧金山,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旧金山位于北纬37?左右,同一条纬度线穿过了石家庄、太原、济南等城市。但与这些城市不同,旧金山几乎从不下雪(最近的一次降雪发生在1976年,雪最厚的地方达到五英寸)。造成这个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旧金山三面环水的地理属性。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在寒冷的冬天,大地的温度急剧下降,但环抱着旧金山的水域却可保持温暖,水域上方较温热的空气流向内陆,就起到了中和气温的作用。空气没有那么冷了,雪自然就无法形成。

同理,在炎热的夏天,大地的气温急剧上升,但环抱着旧金山的水域却可保持凉爽,水域上方较冷的空气流向内陆,就有了旧金山闻名遐迩的夏季雾,以及那句“我经历过的最冷的冬天是在旧金山的一个夏季。”?

“The coldest winter I ever saw was the summer I spent in San Francisco.”这句话据说是马克吐温说的,但未经考证。

一年到头只分雨季与旱季的旧金山并不是我的理想型城市。我喜欢的城市,应该是四季分明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冬天可以很长,不冬眠的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一串顽皮的爪子印。

没有雪,总是很遗憾。虽然起初我也不大明白遗憾来自哪里。

我最近再读王小波的《万寿寺》,在“四方皆白”,雪片像云朵一样绽放的长安城里留下眼泪。在差不多同一段时间内,我终于读完了在书单上停了许久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在读到直升机向高耸宏大、无限宽广的乞力马扎罗方形的山巅飞去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对不下雪的遗憾来自理想主义。

每个人可以对雪赋予不同的含义,但在种种感知与臆想中,总有一脉是相通的——那就是理想主义。雪是干净的、带着消除性质的。雪落下来,覆盖大地的轮廓与脉络。过去渗透进土壤,汇成地下河。雪与沉重的记忆相对抗,不管这记忆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是来自旧乡的,还是嫁接于移民城市之上的。

这样一场雪是生命前行所需要的。来年春至,积雪消融,你将看到一个崭新的平原。

对桑宜来说,她在向寅身上看到的生存与怜悯、猛虎与婴孩的那一面,最终如雨落清池,合二为一。对她来说,生活负重前行,它不会完美,但她充满勇气。?

媒体评论

@李静:感谢这段时间的陪伴,非常精彩的小说。人物克制的性格,很不一样的表达方式,细腻的画面和场景描写,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这个故事荡气回肠,让人久久不能释卷,其中的人物,他们的悲欢也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感谢作者奉献了这么优秀的作品,期待其他佳作。

@贝贝:写的太好了,爱情里面的真挚,还有诚实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总会选择,然后承受选择的结果。但是不用担心,因为相信自己,可以成为照亮自己的光。

@QZeng:很久没有这么追看连载文字了。看到收尾,哀伤但很感动。再读到作者为金斯伯格的由衷赞誉而心有戚戚。“她为弱势群体争取平权,比方说,她反对遣返幼年来到美国的无身份移民。”这段话对本篇故事正切题。

@Rachel Wang:小说写的真好,既突出人性又洞见真实,最主要用温婉细腻的形态展示人性的光辉和美好,喜欢结局,继续加油。

@luomin:感谢作者与我们分享她丰富充沛的精神世界,在充满细节、色彩、意象、心理和跌宕起伏的故事里,解剖人性,充满乐趣的一次连载阅读经历!

@张廉萍:结尾真好,比他们仓促在一起更打动人心。喜欢作者的文字,温暖而有力量,没有一点冗余的情节,特别好!

@赵无忌:这文章写得,深入骨髓的感觉。看这个小说让人向内看向自己。

@沫沫的沫:真好看,笔触冷静克制,故事动人心弦。

@阳光指环:写的真好,每期都让人充满期待,又细腻又美好又克制!

@米丁:为向寅打抱不平,大男孩一路走来,可能拿了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剧本,演得稀里糊涂的,桑宜也跟着演完了,不应有恨……向寅的塑造非常成功。他一方面定义了“大男孩主义”,在另一方面,他又让读者看到了大男孩身后,不为人知的责任。

@米丁:桑宜选择的第二乡是不落雪的,在一个不落雪的第二乡,追求白雪,也是一种美。而向寅选择了无国界。向寅这个角色,大妙!文章中不乏哲学高度,我自己看到了卡夫卡、加缪、昆德拉的影子。“他让想象恣意,比如海与天分别是两种势力,它们短兵相接,交互搏击后留下了金色的印证,他在心里再次感受到那种悲壮的浪漫。

@文博:

渔家傲·第二乡

陌上桑田伤情客,向川明月见沟壑。道是无情也动人。可曾知、昧心负重前程路。  不不为寅所为何?梦回业障不知数。曲意宛转少年志。言不讳。宜听陌陌水流长。

@小饺子:“那些他不忍伤害的人,束住了他的手脚。他的情感和责任,成了他计划的缺口。但恰恰是这缺口,让一束光投了进来。而这束光,让他成为了和李不一样的人。”我的注意力是不是跑偏了,但我好喜欢这句话啊!

@唐卡:周末的早晨,对着一杯咖啡看完今天的更新,竟然泪流满面。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功利的生存空间,为作者笔下纯净的感情所感动。Tran曾经是功利的,但这一次他全是了爱的定义,让他的爱升华成这个世界无与伦比的感情!我不确定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感情,再一次为作者简洁、准确而细腻的文笔和清新创意点赞!

@ Mira 琳:看过很多微信当中的连载小说,大部分是一种消遣放松或者只是无聊打发时间。这部小说让我有了我小时候读那些著名的小说时有的感觉,一种深邃感,一种不直白不快餐化的感觉。我记得读很多长篇外国小说特别是俄国的小说,我会速度很快的看一些章节,大段的描写和铺垫非常美,但没有情节,我也记得王安忆的长恨歌,开篇是对上海的描写,很细碎,我也是快速读过。但这种描写这种貌似平淡的铺垫和叙述会把我带入小说的环境氛围里,我一直觉得好看的小说会让人进入另一个世界,久久不能出来。读小说一直是我喜欢的一种放松方式,对我来说,像头脑的旅行,现在很多时候阅读的是微信或者网络中的小说,情节也是有的,似乎每一章会有转折,情节会一直推进,主人公会风波不断,但一直有一种浮在表层还没有进入一个世界的感觉,或者我很难讲作者究竟有没有一个他自己创造的世界。这部小说我是断断续续的看连载的,因为情节上似乎没有那么直白和猎奇,也就没有那么吊着胃口、一定要每周追下一章,但是这种叙事的节奏,在今天忽然让我感到一种熟悉,但很久没有体验过的,那种进入一个幽深的世界,只有我自己和这另一个世界本身的悲欢离合,头皮发麻的thrilling的感觉,我觉得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小说。

@马玉荣:寥寥数语就对漂亮且自我的克莱尔进行了精准描述,作者笔力了得。

@6+X traceles:这个结局很美。“生命互文式地循环往复,却又在循环往复中蹒跚向前。”这句话给《信条》作脚注再合适不过了,我们之所以能读懂小说、喜欢看电影,不也因为它们相互之间、它们和我们的生活之间构成了互文吗?

@鹤达:三十岁女性的爱情大多是桑宜那个样子的,成熟体贴真诚还自带母性和少女感,这让Tran着迷。二十岁的爱情就是Clair,爱情就是喜欢和舍不得。微木都写出来了。

编辑推荐

《不落雪的第二乡》既是一部情感细腻、引人入胜的爱情小说,又深刻揭露了资本社会的黑暗现实。药品制造商广告夸大奥施康定的止痛功效,导致病患对其产生依赖,成瘾后病患便不再满足医生的处方药,而铤而走险通过非法途径购买药效更强的阿片类药物,最终深陷其中,导致自我毁灭、家庭破碎。因其高昂的利润,在某些地区,经销商、诊所、贩药人与购买者甚至形成了完整的交易暗网。本书主人公既是这个暗网的受害者,又是反抗者,他们通过法律途径对此进行了有力的反击。

本书还触及对第二故乡归属感和存在感的思考。男主人公向寅的外公从越南偷渡到美国获得难民绿卡,多年后幼年向寅被带到美国寻亲却没有获得绿卡,他在这个被他当作第二故乡的地方一直没有合法身份,必须每隔几年向移民局提交申请,获得批准后才能继续留下来。《童年入境者暂缓遣返计划》虽然没有真正解决他的身份问题,但在他考取医学院的理想刚要准备实现时,原先微妙的平衡随着特朗普上台彻底被打破,他随时面临被遣返。

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成功的,除两位主人公外,其他角色也同样立体丰满,如向寅的好友、在父亲李庇护下长不大的提姆;因为向寅身份而委曲求全的外公;从小优秀、想当医生却最终走上不归路的住院医肯;带着热情的台湾口音的地产经纪琳达;等等。而反派人物也具有多面性,狡诈阴损唯利是图的李却是一个慈爱威严的合格的父亲,倒霉的弗兰克有一个不得不支撑下去的温馨家庭……

本书除了对缜密计划环环相扣的精彩描写、对每个人物形象细腻的刻画,也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亲情的纠葛等复杂的一面,在反击反派获得绝对胜利之时,主人公终被亲情、爱情、友情牵绊,体现出人性之光。

精彩预览

第一章 车祸

律所两扇玻璃大门沉稳而冷峻地敞着。桑宜穿过白天也开着大灯的走道,走进她那间正对着城市主干道的办公室。声控灯惊醒似的瞬间亮了起来,灯光将桑宜苍白的影子投在窗玻璃上。

窗外细雨长街。灰蒙蒙的天色下玻璃幕墙显出了亮色,日光炎炎三个月后的第一场秋雨洗去玻璃上不少灰尘。—北加州的旱季结束了。

桑宜打开暖气,出风口吹着热烘烘的风,一会儿安静了下来,窗外沙沙的雨声就又侵堂入室了。桑宜揉了揉脸,打开电脑,点开一封未读邮件。

邮件是老板发来的。老板人在纽约,正处理一个跨州的重要案件。老板说,律所刚从“天天轻松”保险公司那儿拿了一个新的案子,希望桑宜能帮着处理下。邮件还附了一条,“之前确实和你说过,在你把手上案子处理完之前,我不会给你派新的案子。但这个案子的被保险人讲中文,我需要你先处理一下,等我回来以后你就把案子还给我。”

桑宜没有多说什么,就让秘书把案卷整理好送过来。

那是一起并不复杂的交通肇事案。被保险人—也就是桑宜的客户—名叫阿历克斯?向(Alex Yin Tran Xiang),性别男,1995年1月31日出生,今年21岁。

2016年3月20日下午六点十分左右,向某驾驶一辆1997年的尼桑(Nissan,日产)天籁,经唐人街附近的匝道驶入海湾立交桥的过程中,与一辆同向行驶的2013年的奔驰SUV车摩擦相撞。

案卷中夹有一份交通事故报告,结论那一栏是这样写的:双方均存在不安全变道的行为,因此各自负担50%的责任。报告中提到,两位驾驶员都否认了人身伤害,拒绝了交警呼叫救护车的提议。

桑宜将报告翻到最后,找到附录的照片。照片里的天籁车左后方外板断裂、左后车门变形、左后车灯罩脱落。奔驰车的损坏则仅是一些划痕,蹭了些天籁车的红漆,位置集中在右前灯附近。最后则是一张全景图,图中华灯初上,海湾立交桥被城市广厦簇拥着,向夕阳的方向延伸。——那是车祸的发生地点。

根据“天天轻松”保险公司的笔记,车祸发生后,双方的保险公司都希望能尽快和解。两个月前,两家保险公司已经谈到草拟和解协议的地步,但向某坚持自己没有任何过错,拒绝在任何协议上签字。

这样一来,开奔驰的恼了,一纸诉状将向某告上法庭,并在起诉状中将责任一概推给了向某。

诉讼开始之后,“天天轻松”仍试图说服向某和解,却屡次被他压了电话。“与被保险人之间有重大分歧。”笔记上是这么说的。

桑宜用荧光笔将交通事故报告中五五分的结论标了出来,又从案卷中翻出向某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两声就直接转到了语音信箱。桑宜给向某留了一条语音信息,又给老板写了一封简短的邮件,大致汇报了情况。

三个小时后,桑宜办公室的电话响了。

“宜,有位Shiong先生找你,是关于弗兰克(Frank)和Shiong那个交通案子的。Shiong 说听了你的语音留言,给你拨回来。”前台是个白人姑娘,发不来异国的姓。

“接进来吧。”桑宜说。

电话嘟了两声后接通了。“Hey——”对方用了一个非正式的、带有熟稔意味的招呼语,语气却很淡漠。“我听说你是我的律师,让我回电话给你。”对方又说,声线很低沉。

桑宜伸手按掉免提,将听筒拎起来。

“是的,向先生。”她说,“我叫桑宜,是你的律师,想和你谈谈你的案子。”和前台不同,桑宜将“xiang”这个音发得字正腔圆。

电话那端迟疑了片刻。“你会说中文?”

“是的,我会讲中文。我老板把这个案子给我的时候,说你会说中文。你是想和我说中文吗?”桑宜说。

“嗯,不是,”对方回答,“日常交流我其实更倾向说英文。我只是刚才还挺高兴,你能发我姓的音,这边人都发不准那个音。”

“听到你说高兴,我也很高兴。”桑宜说。从业近四年,她在与客户打交道这件事情上已经相当职业化了。

“我刚才看了下你这个案子的历史进程,”她把话题转到案子上,“你不肯和解?”

“是。”

“为什么呢?可以和我说一说吗?”

“因为是那奔驰车撞我的,他抢道了。”对方说。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说他抢道了?”

“后视镜,”对方语气加重了,“那时候我正要变道,从后视镜里看到他抢到我的道上,速度非常快,而且开得歪歪扭扭的。我想躲开,已经来不及了。”

桑宜瞥了一眼桌面上摊开的交通事故报告,以及用荧光笔标出来的责任认定结果。

“我看了交警的报告,报告的结论是你和弗兰克各负50%的责任。”桑宜说。

“是。”

“我也看了那些照片,就照片而言,很难说到底是谁抢道了……”

电话那端一阵短暂的沉默。

“向先生,你那里还有没有其他的照片,能够证明责任都在奔驰车而不在你的?”桑宜问。

“没有了。我拍的照片都给警察了,他们用在交通事故报告上了。”那端说。

“轮胎刹车印、残片这样的照片,也没有吗?”

“没有。”

“那……你要明白,像这样的案子,没有人员伤亡,没有更多的现场证据,而且交警已经认定责任了,我们一般会建议和解。”桑宜说。

“我明白你的意思。”对方说。

“那就好。”桑宜说。

“但我还是不想和解。”对方说,他的语调里多了一缕情绪的波动,“律师,你看了他们那个和解协议的,对吗?”

“对,怎么了?”

“他们说的各自负担50%的损失,不是说弗兰克赔我修车费的50%,我这边赔他修车费的50%,而是我管我的,弗兰克管他的……”

“你理解得没错。”

“嗯,”对方说,“我的车被撞坏了好几处,如果和他各自管各自的损失的话,我需要付的修车费比他需要付的多太多了……”

桑宜用脸颊和肩膀夹住电话,腾出手来又把天籁车损毁特写的四张照片抽出来仔细看了看。左后方外板断裂,左后车门变形,左后车灯罩脱落——损伤比较严重。

她凭经验略微估计了下,修理费差不多要两万美金。她的另一侧手边还摆着向的车险单子,这位21岁的驾驶员购买的是强制最低险,只管在保单额度内赔付对方的损失,自己的车子是完全不管的,也就是说,这两万美金向需要自己出。

“当时我跟那个弗兰克说,要他们赔我的修车费,哪怕赔一部分也行,但他们不肯,现在竟然起诉我,不但不赔我,还让我赔他们,这怎么可能……”对方说,“错根本就不在我……”

“向先生,”桑宜说,“我懂你的心情,但是有一点我需要提醒你……”

“什么?”

“我相信你说的,确实是弗兰克的奔驰车撞你的,我也理解你不想和解的心情,”桑宜组织着措辞,“但原则和对错只是一个方面,而打官司这件事情,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

“比如?”

“比如金钱。”桑宜拾过手边向某的车险单子,“当然你这个案子是不用考虑的,你买了‘天天轻松’的保险,是他们的被保险人,根据保单的条款,保险公司需要承担你的诉讼费用……”

“他们是没让我付什么钱。”对方说。

“除了金钱,还有其他方面。”桑宜按部就班地解释着,“诉讼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很耗时间和精力。我们律所认为,和解对你来说是最好的……”

对方没有出声。

桑宜接着说下去,“和解的整个过程很快,你只需要签个协议就可以了。并且这么处理的话,这次车祸对你生活的影响会减到最低。”

对方依旧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才“嗯”了一声,接着又说了点什么。

“请问你刚才说了什么?我没有听清楚。”桑宜问。

“我说,这些我都知道。”听筒里响起了关门的声音。“我换了个地方跟你说。”那端说,“我的保险公司还跟我说,和解协议都是保密的,但是如果案子持续下去进了庭审,没有特殊情况,庭审都是公开的,判决也是公开的。”

“确实是这样,庭审是一个将你自己暴露出去的过程。”

对方应了一声。

桑宜等了一会儿,对方没有再说话。听筒里传来嘶嘶的无线电干扰的声音。这时候窗外雨也下大了,淅淅沥沥织成一片。

“向先生?”

“嗯,我在。”听筒中的声音又低了下去,并且带上了一些小心翼翼,“律师,我能问你个问题吗?”

“你说。”

“车祸之后,一直是我的保险公司在处理这些事情,你知道我的保险公司是想让我和解的……”

“对。”

“而你,你是我保险公司找来的律师,刚才你也说了,你的费用是我保险公司付的……”他停了一下,像在思索,“我想问你,你到底算是我的律师,还是我保险公司的律师?”

桑宜怔了一怔,她感到这个问题中隐藏着的锋芒。

“我自己也查了一下,”对方没等她回答又说道,“这种情况你其实是算我和我保险公司的双重律师?”

这时桑宜想到一个细节,她的语音留言与向的回电之间隔了三个小时。也就是说,在这三个小时里,对方是做了功课的。于是她用谨慎的语气回答,“你可以这么理解。”

“那——”对方犹豫了下,“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你问。”

“如果我和保险公司想法不一样,”那端的语速明显放缓了,几乎一字一顿,“你是会听我的,还是会听我保险公司的?”

桑宜握着听筒。窗外的雨更大了,不断有水珠子敲在窗玻璃上,像在迎合对方一字一顿的节奏。桑宜沉默了片刻,答道,“听你的。”

话音落下,那端传来了气息流动的声音,很轻微,几乎被雨点的声响盖过。对方似乎无声地笑了。

“那我明白了,”对方说,“我不会和解的,是他撞我的。”

——选自微木《不落雪的第二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