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东方丛刊(总79辑) 麦永雄 主编
《东方丛刊》创办二十多年来,已成长为有广泛影响的学术读物。由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等主办并持续出版,有助于推动东方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扩大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
ISBN: 9787559846754

出版时间:2022-01-01

定  价:60.00

责  编:金晓燕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文学理论

读者对象: 文化研究者

上架建议: 文学/文学理论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295 (千字)

页数: 280
图书简介

本辑共收录文章20篇。“东方论坛”栏目收录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王向远教授《西方人对东方哲学之价值的再发现与再确认》、著名印度研究学者侯传文教授《佛传文学内在原动力探寻》等八篇论文。“中国学术视野”栏目刊载了东方美学研究资深学者陈望衡教授的《中国的森林女神》、殷国明教授《追寻“美丽精神”:试说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蕴与普世价值》等六篇论文。“聚焦科幻之美:刘洋研究”聚焦研讨当代中国科幻新锐作家刘洋的科幻作品,以中国科幻文学的创新与审美为题旨,探索中国科幻作品走向世界的路径与方法。

作者简介

麦永雄,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学科带头人。出版专(译)著18部,如《德勒兹哲性诗学:跨语境理论意义》《文学领域的思想游牧: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等。在《文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80余篇。

图书目录

东方论坛

001 王向远 西方人对东方哲学之价值的再发现与再确认

019李逸津 张梦云 东方比较诗学视角中的《文心雕龙》文学表达论

033张焕香 从《小说神髓》看坪内逍遥的东西方文学观

044 张 楠 “镜”与道:论日本文化中的道教思想

060 侯传文 求道与信仰———佛传文学内在原动力探寻

073余 杰 祭祀的叙述功能———史诗《摩诃婆罗多》叙事艺术研究

089 秦 烨 《月亮女人》中的不确定性———性别、身份与存在意义的

解构

099甘丽娟 苗学华 纪伯伦在中国的传播现象研究———译介与研究

的反差及其反思

中国学术视野

117 殷国明 追寻“美丽精神”:试说中国古代文论的美学意蕴与普世

价值

136谭学纯 异域想象的修辞空间

144 张弓 张玉能 作为艺术生产的电影———基于新实践美学观的

分析

160 祁志祥 黄海澄“系统论、控制论美学原理”评述检讨

181 何建委 “回到马恩”与王元化接受莎士比亚的轨迹

196? 晏 晨 陈望衡环境美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和特色———对国外学者

评陈望衡《中国环境美学》的再思考

聚焦科幻之美:刘洋研究

209江玉琴 主持人语:中国科幻文学的创新与审美

210 张紫荧 刘洋等 “我写的是现代神话”:刘洋访谈录

222 姜振宇 方程式中的真理与愉悦———论刘洋科幻小说的审美特征

232 江玉琴 火星主题与中国科幻的变体:论刘洋《火星孤儿》的创造性

东方文库

247杨晓霞 侯灵战 薪传不息:南开大学的希伯来文学研究———兼评

王立新《古犹太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希伯来圣经文

学研究》

257冯斯我 陈多友 日本鲁迅研究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藤井省三

教授访谈纪要

264 邓海丽 文学本位的回归研究方法的典范———评《全球化视域下的

当代外国文学研究》

序言/前言/后记

刊首语

 

本辑栏目主要设置“东方论坛”“中国学术视野”“聚焦科幻之美:刘洋研究”

和“东方文库”等栏目。

“东方论坛”刊发了八篇论文。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会长王向远教授的《西

方人对东方哲学之价值的再发现与再确认》,是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东方学’体系建构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体现了作者宏阔的视

野和深入的思考。李逸津教授与张梦云合著的《东方比较诗学视角中的〈文心雕

龙〉表达论》评介了俄罗斯学者В.И.布拉金斯基对中国刘勰《文心雕龙》与印度

梵文诗学的比较工作,展示了一种多元语境的会通研究,为探究东方文学思想发

展的关联性提供新维度和新材料。张焕香和张楠论文都涉及日本文学与中日比

较研究领域:张焕香博士以日本著名作家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为研究对象,批

判性地揭橥其东西方文学观。张楠副教授则以“镜”与“道”为题,讨论日本文化

中的道教思想。专事印度研究的知名专家侯传文教授的《求道与信仰———佛传

文学内在原动力探寻》系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印度佛传文学资料整理与

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以恢弘气势辨析佛传文学的两大原动力———“ 求道与信

仰”。余杰博士则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扣紧“祭祀” 的文学机杼,阐发印度著名

史诗《摩诃婆罗多》叙事艺术与宗教思维逻辑。秦烨博士关于阿曼女作家茱哈·

哈里希的长篇小说《月亮女人》的评介,甘丽娟教授与苗学华博士合作的《纪伯

伦在中国的传播现象研究》,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学界关于阿拉伯文学研究

的思考。

“中国学术视野”栏目刊载了殷国明教授《追寻“ 美丽精神”:试说中国古代

文论的美学意蕴与普世价值》、谭学纯教授《异域想象的修辞空间》、张弓与张玉

能教授合作的《作为艺术生产的电影———基于新实践美学观的分析》、祁志祥教

授《黄海澄“系统论、控制论美学原理”评述检讨》、何建委博士《“回到马恩”与王

001

东方丛刊(总79 辑)

·

元化接受莎士比亚的轨迹》和晏晨副研究员《陈望衡环境美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和

特色》等六篇论文。它们的题旨丰富多彩,凸显了中国学者对古代文论、修辞学、

电影美学等领域的学术反思。尤其是栏目的三篇文章,分别对中国学界成就斐

然的资深学者王元化教授、陈望衡教授和黄海澄教授作了不同侧面的评述,采撷

精华,总结经验,构成了一道风景线,体现了尊重传统、学脉赓续、薪火相传的新

气象。

科幻文学链接科技与文学,领域交叠易于激活非凡的想象力,在世界文学史

上是引人注目的文类。深圳大学近年来多次召开关于科技人文新融合的国内外

学术会议或举办全国青年学术论坛,正隐然成为新文科建设驱动下科幻文学研

究的学术重镇。特约专栏“聚焦科幻之美:刘洋研究” 由深圳大学江玉琴教授主

持,在当今全球化、数字化语境中,探讨中国科幻文学的创新与审美问题。近年

来,国内外人工智能、后人类和人类世等题旨的跨学科研究方兴未艾,中国科幻

文学勃兴,一批优秀作家作品涌现,重新赋予了科幻小说新的蕴涵和充满可能性

的空间。

此外,“东方文库”刊发了杨晓霞与侯灵战的书评《薪传不息:南开大学的希

伯来文学研究》、冯斯我与陈多友的访谈《日本鲁迅研究中的比较文学方法———

藤井省三教授访谈纪要》,以及邓海丽的书评《文学本位的回归,研究方法的典

范》等,皆可供一读。

《东方丛刊》主编 麦永雄

编辑推荐

《东方丛刊》以东方研究及其中国化、当代化为宗旨,以推动有中国特色的东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为目标,以弘扬东方文化光荣传统、思想创新为特色,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东方丛刊》开设有东方文化与文学、东方诗学、东方美学、比较文学、域外译丛、古典新绎、东方文库、文化传媒等常设栏目,以及学术访谈、东方笔谈、国际视野、中国—盟文学研究、博士文库、青年论坛等各具特色的动态栏目。收录的文章不仅学术质量高,而且具有原创性和民族特色,是中国东方学、东方文化和文学研究的高层次、专业化学术论坛。

精彩预览

西方人对东方哲学之价值的再发现与再确认*

王向远??

摘 要:当代西方学者研究证实,18 世纪以来的三百多年间,西方在不同时期

接受了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用以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与自我更新,从而推动了哲

学思想的演进。进入20 世纪后,西方对“东方哲学” 的再发现、再确认是在两种意

义上而言的。一是对东方哲学的灵魂论、直觉论等精神主义价值的重新认识与高

度评价;二是指出东方哲学对物质现象的描述,对最高本体的不可言说的复杂性

之领悟,对超越主观与客观、时间与空间等二元对立的不断变化中的动态宇宙的

把握,对世界的绝对统一性的认识,都与近代物理学的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有着惊

人的相似与相通,并由此肯定了东方哲学在宇宙现象论与本质论上所具有的出人

意料的科学价值,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卡普拉《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

秘主义》一书中。

关键词:东方学;东方哲学;西方哲学;价值确认

把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传统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以“东方哲学”这一概念

?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方学’体系建构与中国的东方学研究”(批

准号14ZDB08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向远(1962—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东方学研究

中心主任。

加以统御和把握,较早始于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的贡献在于明确使

用了“东方哲学”这一统括性概念,但他是把“东方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背景来

看待的,并未充分承认并论述东方哲学的自足的独立价值,甚至断言东方哲学不

能体现人的主体自由,没有所谓的“理念”,只有一些“没有灵性的知解”和“枯燥

的理智”。①而黑格尔之后以“哲学史”为名的著作,如威廉·文德尔班的《哲学史

教程》(1892 年),干脆不再提东方哲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东方哲学”退出了

西方的视野,相反,18 世纪以降的三百年间直至今日,对东方哲学的认知、接受、

理解与确认,一直伴随着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一、克拉克对“东西方思想的遭遇”三百年的历史考察

关于历史上西方人对东方哲学思想的认识、东西方哲学思想之间的关联与

交流问题,近年来西方学者做过专门系统的研究,其中有中文译本的是英国金斯

顿大学思想史教授J.J.克拉克的《东方启蒙:东西方思想的遭遇》(1997 年)一书。

哲学思想的交流,是东西方精神交流最为深入的层面。克拉克的《东方启

蒙》用了“启蒙”这个词,意在解释东方哲学在西方哲学思想史发展的若干时期

或若干节点上如何发挥了“启蒙”的作用与价值。这种启蒙,就是东方赋予西方

原本没有的东西,照亮西方原本昏暗的领域,并能帮助西方打开思路。按克拉克

的描述,西方接受东方学者思想的影响并用来启蒙,大体开始于18 世纪法国的

启蒙运动。他写道:

  18 世纪,中国成为最炫目的魅力之源。孔子就被伏尔泰这样的欧洲知

识分子奉为礼教圭臬。在浪漫主义时期,欧洲的注意力则转向了印度,印度

的种种神秘现象,如个体与全体的灵魂合一,灵魂与婆罗门的融合,以及对

东西方远古纽带的想象,都引起了欧洲顶尖思想家的兴趣和热情的共鸣。

19 世纪是佛教的转机,佛教以其强大的精神启示力量与经验主义的科学理

论在西方产生了显著影响……20 世纪则见证了东方趣味的蓬勃兴起,从广

为人知的禅宗对“垮掉的一代” 及嬉皮士的影响,神秘的藏传佛教智慧在西

方虔诚信徒中的传播,到西方学术界与东方在一系列较少为人所知的学科

领域(如神学、哲学、心理学与精神疗法)的对话,莫不如此。②

这段话实际上就是对近三百年来东方思想如何影响西方的一个概括。克拉

克把西方这种对东方思想的热情与兴趣称为“东方主义”,并在基本正面的意义

上使用了“东方主义”这个词,指的是哲学思想领域中的东方主义。克拉克指出,

东方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思想史上的独特功能,就是每当欧洲的知识界对西方

传统思想发生叩问、质疑和反省乃至反叛的时候,东方思想就被引进来。克拉克

列出了启蒙主义时期对东方哲学思想抱有兴趣并加以推崇的思想家,如蒙田、皮

埃尔·贝尔、莱布尼茨、魁奈、伏尔泰等,他们把东方社会特别是中国的儒家社会

作为理性、人性社会的正面参照;也有把东方及中国思想视为僵化停滞、缺乏自

由的专制主义并用作反面例证的孟德斯鸠、狄德罗、爱尔维修、卢梭等人。无论

正面还是反面,启蒙主义时期西方人对东方哲学思想的关注主要是中国,而到了

19 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时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则明显退却、萎缩,印度的宗

教哲学则被浪漫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所热衷。关于为什么会发生由中国到印度

的转换,克拉克分析认为,启蒙主义时期对中国的兴趣主要出于法国人在政治理

想上的要求,中国作为政治乌托邦而被理想化;而19 世纪浪漫主义推崇印度哲

学,则大都出于德国人纯哲学方面的渴求,他们把印度视为精神王国,视为梦想

家和神秘主义者的国度。正如中国的儒教为启蒙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符合理性

的、自然神论的哲学,印度教特别是《奥义书》的哲学激起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共

鸣,是被用来矫正启蒙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唯理论与机械论的哲学。不过,赫

尔德、歌德、谢林、施莱格尔、叔本华等虽然推崇印度哲学,实际上也只是推崇纯

粹的印度哲学本身,而对印度社会学层面的风俗习惯,如妇女殉葬、种姓制度等

并不赞同。

克拉克指出,在浪漫主义思潮消退之后,印度哲学对19 世纪的欧洲思想界

的影响仍然不减,但由印度教哲学转向了佛教哲学。一些人致力于翻译和研究

佛教哲学,如德国人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缪勒编译出版了《东方圣书》系列

(1874 年),将重要的佛学及东方哲学名著系统地介绍到欧洲;法国学者布赫诺

夫在《印度佛教史导论》(1844 年)首次清楚地区分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并指出

南传小乘佛教才是佛教的正宗,造成了欧洲思想界对小乘佛教的推重。当时的

许多欧洲人是将佛教作为无神论哲学来看待的,这种现象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维

多利亚时代作为“怀疑的时代”人们对基督教的怀疑、厌倦,从而使得东方佛教思

想尤其具有吸引力。与此同时导致了一些哲学家站在西方基督教哲学思想的角

度对佛教的抨击,并形成了两种宗教哲学的是非优劣的论争。也有一些哲学家

主张东西方哲学的融合,如德国哲学家冯·哈特曼在其名著《无意识哲学》(1869

年)中,则预言基督教哲学与印度哲学之间将出现融合。进入20 世纪,禅宗哲

学、藏传佛教、道家哲学又受到欧美人的推崇。这种推崇与20 世纪60 年代发生

的年青一代对现代资产阶级生活正统的反叛密切相关。

通过对这些东西方思想的种种“遭遇”的梳理,克拉克指出:“有一个事实已

经越来越清楚,即东方主义在最近三个世纪以来扮演了一个反文化、反霸权的角

色,它像牛蝇一样,以各种各样、令人不胜其扰的方式叮咬着各种各样的正统观

念,它是激进反抗的充电器,它在扮演这些角色的时候不是加强欧洲的自我确

认,而是在破坏欧洲。”③东方哲学思想的确具有这样的“反霸权、反文化”功能,

这足以说明东方哲学在欧洲作为“异端”思想的功能。东方哲学是西方正统哲学

之外的非正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欧洲正统哲学的一种补充,东方哲学思想被用

作西方哲学思想的自我扬弃、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与自我更新,从而推动西方哲

学的演进,因而要说东方哲学“不是加强欧洲的自我确认,而是在破坏欧洲”,恐

怕是言过其实了。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