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鸟的盟约 傅菲 著
傅菲自然主题散文最新结集,“只要我可以走向旷野,听鸟叫,看鸟飞,我的生命就不枯寂”回归自然,用浪漫之笔写啁啾轻鸣、飞鸟在野,刻画孤人的深情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ISBN: 9787559836007

出版时间:2021-03-01

定  价:56.00

责  编:花昀 朱筱婷
所属板块: 文学出版

图书分类: 中国现当代随笔

读者对象: 自然文学爱好者 散文爱好者 大众读者 鸟类爱好者

上架建议: 文学/散文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160 (千字)

页数: 312
图书简介

《鸟的盟约》是傅菲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将目光投向鸟的世界,在野外观察鸟类生活多年后,以鸟为主题创作的散文集,描写了鸟的习性、生命与死亡、飞临与离开,写了鸟与人的情感互动,以及鸟作为大自然的公民的生存境况等,其间穿插哲理思考、文史知识、各地传说、真人真事等,内容十分丰富。傅菲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去研究鸟,以富有诗意、浪漫、多情的笔调,去塑造鸟与大自然及人的和谐共鸣,不仅从博物和自然科普的角度向读者呈现了一本属于鸟的志书,更注重人与鸟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寻绎、展现和思考,使得全书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和悲悯的生命哲学意味,触动人心。在人与大自然的亲近中,傅菲始终以沉静、敏感、细腻、质朴的美,阐述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爱。可以说,本书是傅菲从村居、山居日常深入植物、动物等博物领域进行自觉的自然文学创作的探索之作。

作者简介

傅菲,本名傅斐,1970年生,江西广信人。乡村研究者。散文常见于《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天涯》,收入百余种选本。已有《南方的忧郁》《大地理想》《故物永生》等十多部散文作品面世。

图书目录

鸟的漫思

每一只鸟活着都是奇迹

候鸟之殇

鹭鸟是大地的时钟

黑水鸡家族

乌桕湖里的小

黑领椋鸟

候鸟是大地上另一种节气

秋鸟的盆地

群鸟归来

鸟栖河湾

草洲鸟影

马金溪的斑头秋沙鸭

燕子的盟约

雪映鸟舞

福山寻鸟

峡谷观鸟见闻

白鹤与湖

山斑鸠

孤人与鸟群

通鸟语的人

红嘴鸥送客别岱山

南明湖的鸟群

囚 鸟

后记: 鸟给予我们渴望飞翔的心灵

序言/前言/后记

后记:鸟给予我们渴望飞翔的心灵

2019年2月26日,南昌青苑书店万国英女士发来邮件,让我谈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感想需要分享。我把回答之文的其中一段整理如下:

《鸟儿不惊的地方》《大自然的日历》《加州的群山》《醒来的森林》是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我读了这些作品,便觉得读当下中国的大部分自然文学类散文,是浪费时间。中国的自然文学散文作家,极大部分是坐在房间里写的,缺少长期实地考察、观察的体验,他们依凭“引经据典”(翻查资料),依凭“(过往的)生活经验”,在写。我们读到的当下的自然文学类散文,大部分素材雷同,缺乏鲜活和生命的质地。普里什文、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梭罗等,他们百年前的作品,我仍读得津津有味。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生命与文字是同步的;他们的人格与文字没有分离。

可能有人会认为我这个观点有失偏颇。但我说的是实情。我也是“极大部分”之一。我越来越觉得,一个自然文学作家,尤其是散文作家,在实地调查、实践体验中写作,多么可贵,而不是圈在书本里圈在房间里“苦思冥想”。在写作中,作家把自己完全放下来,看到另一个自己,看到广袤的世界,这需要足够的真诚。更何况,散文是一种“直接把自己耗死的文体”。

自然文学的写作,不但要求作家有博物学的学养,还得有实际行动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约翰?缪尔和牧羊人一起生活,和伐木工人一起喝酒,在山上睡觉。普里什文作为地理调查员,游历了俄罗斯严寒的北方。约翰?巴勒斯几乎在河畔山区度过了大半辈子。他们的经历,比他们的文字,更迷人,更让我惊叹。他们的文字,不是用手写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文字是他们的脚印。

世界自然文学巨匠中,大部分作家是博物学家,如写《瓦尔登湖》的亨利?戴维?梭罗,写《杂草的故事》的理查德?梅比,写《低吟的荒野》的西格德?F.奥尔森,写《静地之灵》的查尔斯?罗伯茨,写《论自然》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普里什文、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等。他们中有的有“听音识鸟”的本领;有的是卓有成就的地质考古学家;有的是地理学家、民俗学家、宗教研究家;有的是思想家……

反观新时期的中国自然文学,确实乏善可陈。当下,可称之为自然文学作家的,尤其是大家,我竟然只能说出屈指可数的几个名字。徐刚先生封笔多年,苇岸先生和胡冬林先生已故。代表中国自然文学高峰的作家,或“闭门封车”,或萧瑟凋零,不免令人唏嘘。当下我们的自然文学,还停留在变体异形的“深山游踪”“海洋纪行”“物候纪事”的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文学,凤毛麟角。我的一位朋友,研究自然文学的,在做中国当下自然文学研究时,居然难以找到样本——可供研究的样本,实在太少了。

由于我们这几代人经历的社会变革,自然文学呈“贫乏”之态是一种必然。先知和启智者,还没到光临门庭的时候。但阳光会照亮任何一片裸露赤诚之地。我相信自然文学的春天,很快会到来,更何况我们古老的经典从来不缺对美好自然的歌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窃以为,热爱自然,融于自然,享受自然,是人类最高级的文明,无论工业文明如何发展,返璞归真的人之本性不会改变,物质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自然文明会绽放炫目的光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将是我们时代的价值观。

2018年冬,我去了浙江丽水九龙湿地;2019年初夏,我去了江西鄱阳湖。这两次远行,给我内心极大的震撼。九龙湿地在丽水市郊区,是一个河湾,经过改造和保护,生态环境日益转好,引来了中华秋沙鸭、鸳鸯等大量候鸟过冬。鄱阳湖是世界候鸟天堂,是白鹤的故乡,是东方白鹳的长居之地。十五年前,因湿地无限制的碎片化,因无休止的捕捞,因发展旅游而严重侵占候鸟栖息地,因不法分子的投毒,鄱阳湖沦为候鸟的“死亡陷阱”。这几年,江西省重拳打击捕猎候鸟的犯罪分子,逐步禁止捕捞,恢复湿地,自然生态日益修复,候鸟又多了起来。而栖息地的碎片化,难以逆转,候鸟越冬要达到三十年前的盛况,几乎不可能。这不能不说是鸟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作为世界最大越冬候鸟栖息地之一的鄱阳湖,未来如何走,我并不盲目乐观。

2019年9月,江西省林业局给我派了一个差事,对鄱阳湖区的鄱阳县、余干县、进贤县、都昌县、南昌县等地的候鸟保护情况,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为此,我在湖区走了大半个月,采访了各县的候鸟守护人,他们有的是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者,有的是乡镇林业工作人员,有的是志愿者。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农民,有乡镇私人诊所医生,有手工业者,有个体工商业主,有养殖户,有破产企业工人,有地方媒体记者,有拉货司机。我发现,少有知识分子和机关工作者,参与志愿活动。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相对而言,知识分子和机关工作者文化素质更高一些,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自然保护的觉悟更高。在余干县,一个以种田为职业的志愿者对我说,湖区的农民其实并不吃越冬候鸟,湖区鸭子和鱼很多,它们比鸟更美味,吃候鸟的人,大多是城里人,农民谁敢吃?

候鸟守护人过着比我想象中更辛苦的“看守”生活,尤其是农民,他们放弃了外出挣钱的机会,不离开候鸟栖息地。政府没有支付给志愿者津贴的预算,基层志愿者经济拮据是比较普遍的。但他们并不抱怨,初心不改。有的志愿者,还不被村里人理解,被人讥讽为“疯子”“神经病”,但他们并不辩解。在寒冬季节,志愿者自带干粮,每天徒步几十公里巡视栖息地,冒着霜雪冒着风雨,一路跋涉,孤独的身影镶嵌在天地间。有的志愿者,在栖息地附近自搭临时工棚,吃住在里面,哪怕是除夕夜,也不离开候鸟。这是一个被忽视、被误解,又让人无比尊重的群体。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挚爱鸟之情,既让我感动,又让我心碎。

80年代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大火之灾;2002—2003年的非典疫情;2014—2016年的非洲埃博拉疫情;2019年秋冬之际,澳大利亚的“扫荡式”火灾;2020年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等。这些灾难一次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假如人类不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会反噬人类。人类离不开大自然,但大自然可以离开人类。人类只是大自然的物种之一,而非主宰。这些重大事件,让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我们为自己的恶习(尤其是不善待动物),付出了惨痛代价。

写这本书,我想传导一种价值观,即鸟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应该和鸟友好相处。鸟,首先是生灵,它的生命与死亡,需要被尊重,如同尊重人本身,我们没有任何权利鄙视生命,侮辱生命,灭杀生命。人类不可能独立于自然,人类与鸟类在自然面前,在生命面前,是平等的关系;人类作为强势的一方,有权利有责任有能力去爱护弱势一方的鸟类。鸟是崇高的美学,是无与伦比的伦理学,是和谐的社会学,是情感的色彩学。

当然,这不是一本“告诫”“说理”的书,它仍然重在讲述与描述:一个神秘、有趣、智慧、友爱的世界,也是一个神奇、平凡、脆弱、优雅的世界。鸟是心灵放飞的无线风筝,是情思的象征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鸟故事,且每一个故事都是动人的。

鸟给予我们渴望飞翔的心灵;鸟是我们头顶上另一种闪耀的星辰;鸟是大自然的道德律和启示录。

2013年,我便有了写一本有关鸟的散文集的想法,并为之做了大量准备。但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仍感笔力不逮,这是我写作生涯中从未有过的,我感到惭愧。为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我只有无数次去实地观察鸟类生活——“文字从大地之下破土而生”是我的信条之一。为了写黑水鸡,我去观察黑水鸡家族,在一条一公里多长的河道,足足走了两百余次,时间跨度达三年。

然而即便是这样,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文中若有不精准或谬误之处,请方家多多指正。

编辑推荐

人需要恪守内心的原则,恪守属于生命的宁静,去坚持认定的事,每天去做,每年去做,不平凡的生命意义会绽放出来。

——傅菲

傅菲,探寻生活和心灵的真相,关注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挣扎,传递个人生命的体验以及对生命和自然所发生的温暖,直指人心和人性。

——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授奖词

精彩预览

峡谷观鸟见闻

鸟的一生,是为了赶赴蓝天对它的邀请。蓝天,在我眼里,是圆拱形,海平面一样盖下来。其实蓝天无边无际,透明而深邃。山峦是沉在海底的几粒微小石头。鸟在蓝天下飞翔,它用柔美的羽毛,抚慰自己的旅程。它凌空播撒的鸣叫,如阵雨酥酥的水珠。戴翠的山冈,以葱郁的树林迎接它,以流泉飞瀑为它优美的翔姿欢呼,以灌满了糖浆的野果等待它短暂的停留。我们卑微的头,因为它的盘旋,而高仰起来——鹰在山尖,像一个神,穿着黑色的羽衣,用呜啊呜啊的啼叫,歌颂蓝天的纯粹,歌颂万物的家园。

当我走在峡谷,沿山峰而下,松树与杉树斜披下来,缓缓如春雨缥缈,灌木和芒草茂盛,秋日金色的野花缀满了荒地,我被一只从山巅盘旋而下的松雀鹰吸引。这是一个无名的山谷,有弯曲而美妙的纵深,山峦连着山峦,如草垛毗邻着草垛。每一个山峦呈圆锥形,山峦和山峦之间有深深的山坳,往上收缩,形成塔状尖峰。

尖峰与尖峰之间,有肩膀一样的曲线山脊。山脊线,是最美的线条之一。地平线是大地莅临在我们眼前的背影,地平线是没有尽头的,因我们有限度的视觉而存在,诱惑着我们走向不可知的远方,尤其在平原地带,地平线随着我们的脚步向前推移。远方永远存在,远方永远无尽,远方永远无法踏足。地平线带来了远方,使我们有了梦想和呼喊。山脊线却是实际的存在。它具体而生动,它的每一个线点,都是顶峰。顶峰之上,是空阔的天,空得不能再空的天。所谓天空,就是一无所有的所有,也是所有的一无所有,是无限的遐想和叩问,是翅膀展开的高处。作为物质堆积的人,我们所谓的理想,无非是把双臂幻象成翅膀,让肠胃缩小如豆大的囊袋,肺变作气囊,舌头退化得更小更尖,皮肤长出柔顺的羽毛,减去沉重肉身的羁绊,凭借空气的浮力,完成我们一生的旅程。那样的旅程,将是生命的终极意义。

山脊线是横在大地上最高的线,它与天际线相接,或者说,它等于天际线。当我们站在峡谷里,山脊线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去攀登高山的巅峰。登上了山脊,我们发现,天际线是虚拟的,是我们对天空最低处的一种命名。我们唯一可以看到的是,鸟与各种形态的云。我们看不见太阳,我们只是看见了太阳喷发的光。

松雀鹰在气流里飘游,像浮在天空里的一小叶悬帆,棕红色的羽横斑,透出粉白色的秋光。松雀鹰是小型猛禽,在这一带很常见,尤其爱在晴朗的天气,沿着峡谷山林巡视。它的叫声并不洪亮,不像岩鹰鸣叫那样,在数百米之外清晰可闻。甚至可以说,它轻柔的啼叫,和它凶残的个性完全相反,像在大山的闺房里,低低呢喃。

峡谷在郑坊盆地的西北边,峡谷口以扇形敞开,慢慢收拢,山逶迤如游动的带鱼。山尖上的针叶林墨绿色,披着秋日阳光特有的银灰色。山腰,因为盗伐,林地变成了赭黄色的荒地。荒地上的落叶尚未完全腐烂,针叶堆得太厚,不多的杠板归、山毛楂、野刺梨和荨麻,使得秋色更加浓厚。红喉鹨在这一带活动。一览无余的山地,鸟在吃松材线虫和浆果。松雀鹰一个俯冲下去,铁钩一样的爪刺入红喉鹨的胸,飞入松林,站在枝条上,大快朵颐。松雀鹰用刚硬的爪,把红喉鹨压住,扣在枝条上,铁环一样扣得死死的。它以喙拔食物的羽毛,吃裸露出来的肉,吃一口,甩一下喙,警惕的目光扫射四周。

松雀鹰多以麻雀、山雀、鹪鹩、鹟鸟等小鸟为食,也捕食竹鸡、布谷等体形较大的鸟,以及山鼠、田鸡、蜥蜴、蛇。松雀鹰在饥饿却无处觅食时,也捕食家禽。在晒谷场,鸡在偷吃谷子,不停地啄。突然,鸡惊吓得跳起来,咯咯咯,叫得慌乱无措。但已经来不及了,危在旦夕,命悬一线——倒钩一样的利爪,从它翅膀下,插了进去,气管被螺丝刀一样的东西抽了出来——松雀鹰在空中觊觎多时,射电一样的鹰眼死死盯住了吃谷子的鸡群,落单的鸡,被它拽离地面,闪电般离去。它甚至摸进鸡笼,把鸡压在利爪下,啄食分尸。它像个幽灵,来无踪去无影。它是个天生的杀手,无肉不欢,残忍无度。乡人称它“雀贼”。

这恰恰是它的迷人之处。它高超的必杀技,是自然之神伟大的安排。它像个分配果实的人,不允许某一个果盘盛得特别满。松雀鹰始终藏着一把死亡之刀,它让死亡变得扑朔迷离,让生者无法预料死亡在什么时间来临,从哪个地方来临。它甚至掠进树林,追逐红嘴山鸦、小灰山椒鸟、珠颈斑鸠、小鳞胸鹪鹛、鹌鹑、厚嘴苇莺,把猎物逼向无处躲藏的天空,捕杀猎物,而猎物毫无反击之力。猎物有时躲进树林,被松雀鹰扼杀在枝丫间,拔毛,啄肉。死亡在它的猎杀下,变得不再神秘,更像是一种诡异的自然游戏。

峡谷并不长,约两千米深,坡度较小,单程徒步四十分钟,可走完全程。半程之处,有一个逼仄内凹如南瓜的地形,在五十年前修建了一座小水库。我们常去水库钓鱼、游泳和野炊。水库库尾右边山梁,在半山腰处,有一块巨大的青黑色岩石。岩石无草本木本植物生长,平坦如桌。春夏季节,苔藓和网状的地衣,让岩石青黝如蓝。秋冬季节,岩石干燥,地衣如灰,成了麻褐色。松雀鹰常常在这里吃食。有一次,我提着竹篮摘野刺梨,见松雀鹰从水库的堤坝上,捕杀一只正在吃食的双斑绿柳莺。它掠过水面时,几只小??,慌乱地钻入水里。

水库,虽然只有二十余亩,却使得来到峡谷的鸟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不只是林鸟,还有少量的水鸟,会适时到来,如白翅浮鸥。“向老江湖双病眼,此身天地一浮鸥。”(宋?吴则礼《寄魏道辅》)浮鸥飘忽不定,如人生逐浪。浮鸥是水鸟,以开阔内流河、湖泊为栖息地,群居生活,低空飞行,以小鱼小虾以及昆虫为主要食物。或许是饶北河已羸弱,水浅,鱼虾不多,它来到了水库。

水库静谧,冬暖夏凉,是小??的天堂。我们站在堤坝上,可以看见三五成群的小??,浮在水面,毛茸茸一团。水库边有茂密的山蕨和低矮的油茶林。山蕨和油茶花,吸引了捕食昆虫的小鸟,如红胸啄花鸟、山麻雀、山鹡鸰、黑头蜡嘴雀、三道眉草鹀等。

在水库坐一个上午,可以看见很多鸟在油茶林里嬉戏。太阳从右边的山梁,慢慢照下来,橘黄色的光线被浆水漂洗了一般。地面暖和起来,秋露消散,山野变得凝重,鸟陆陆续续飞出来,戏于枝头。秋实到来,峡谷的林色已绚烂斑斓。尚未成林的枫香树散在茅草间生长,黄红相染的树叶格外夺目。芦花黄雀愈飞愈高,一只比一只飞得高,叽,叽,叽,叫得欢快愉悦。

我们生活在匆忙又繁杂的城市,我们习惯了在鸟笼一样的公寓里生活。我们常常觉得无处可去,即使有假期,我们选择去遥远的景区,看山看水,其实山也看不到,水也看不到,只看到一片乌黑黑的人头和密密麻麻的脚后跟。我们可以去乡野,去一个平常的峡谷,去一块有树林的河滩,去一个哪怕茅草丛生的山林,去一个巴掌大的洲心岛,我们会有很多发现,那么迷人,让人心醉。这些地方,是鸟类的乐园。

这条峡谷,最大的迷人之处,是随处可以听见鸟叫声。山坳口有一块草泽地,蛙鸣如鼓,蜻蜓飞舞。红胸田鸡是有特别叫声的鸟,似乎它的鸣叫,不是靠舌尖发音,而是靠发声器——鸣管的震颤:儿,儿,儿,儿,嘚吁嘚吁,嘚吁嘚吁。它的叫声非常美妙,发音速度快,且越来越快,长长的滑音细听之下,才会发现每个音节都是颤音。百舌鸟也难以模仿它的叫声。红胸田鸡并不多见,属于小型涉禽,栖息于河边、湖边、水田、草泽地。它生性胆怯,喜独行,常藏在草窝或灌木林下。走过这条偏僻峡谷的人里,我可能是唯一能听出红胸田鸡叫声的人——乡民以生计为责,才不管是什么鸟在叫呢。他们进峡谷,伐木、挖地、割芭茅、摘油茶。我是唯一的闲人。

有一种鸟叫,在山谷里常常听见,嘟嘟嘟嘟嘟,像两块竹板相互击打的声响,十分洪亮,至少可以传五百米。我父亲说,那是啄木鸟在啄木。我笑了。那么响,不是啄木,是锯木了。我听得出,这是上下两片厚喙,磕碰出来的声音。

半个月前,我用可乐瓶,装了一瓶米带到峡谷去。在几个山坳里的树下空地,我撒一把米,遮上稀疏的干茅草。在一个叫茅坞的山坳,小溪边的乌桕树下,我发现,茅草下的米,被吃得干干净净。在塘边一块黄豆地,米放了五天,也没被吃。在一块岩石下的山泉边,有一棵板栗树下的米当天下午被吃光了。鸡形目的鸟,如环颈雉、竹鸡等,有扒食的习惯:一边抓扒地面,一边啄食。鸡形目的鸟,多为走禽,体形较大者为鸡,体形较小者为鹑。它们身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雄鸟具有大的肉冠和美丽的羽毛。因它们善于在地面奔跑,又被称为陆禽。它们有些体态健美,色彩艳丽。我在干茅草下撒米,就知道哪些山坳有走禽。

一块荒地的地头,有一棵七八米高的柿子树,枝叶繁茂。我去树下,发现有几片翅羽,半边黑半边白,黑如墨汁,白如春雪。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鸟的羽毛,为什么会落在地上。我看看树上,有碗大的两个干草窝。这可能是灰树鹊的巢。我在树下撒米,遮上干茅草,我每天去查看,去了七天,米也没有被吃。

在水库坝底,有一块芦苇地,原先是番薯地,因前几年春季雨量过于充沛,去水库的坡道上,冲刷了大量的石块下来,把番薯地埋了,长了几年的芦苇,很是茂盛。我几次听到“唧啾,唧啾”的叫声,我下去了。一只灰山椒鸟在芦苇里,灰扑扑地躲着,飞来飞去。它的翅上有两条斜斜的白翼斑,外侧尾羽前端白色。它虽谈不上神秘,但也较鲜见。它生活在河岸树林、林缘次生林,主要以昆虫和虫卵为食。它很少来到村里,即使来了,它也只是站在高大乔木上俯瞰“人间”。它是一种十分低调的鸟,叫声略显羞涩,始终保持着“乡野之神”的风度翩翩。

与它行事相反的近亲——灰喉山椒鸟在峡谷里,显得分外炫眼夺目。灰喉山椒鸟美得夸张,却十分得体和谐,让人见了一眼,再也不会忘记它。它是多彩之鸟,腹部鲜黄,翼缘和翼下覆羽深黄,全身以灰色、暗灰色、烟黑色为主色调,下背橄榄绿,腰和尾上覆羽橄榄黄,多以栎树为营巢之树。它叫起来,高傲得连嘴巴也不愿张开。它叫得很娇媚,也叫得很顽皮,在“叽嘁耶,叽嘁耶,叽嘁耶”和“嘻嘻噱,嘻嘻噱”之间婉转转换。我们在峡谷里,确实很难见到它,偶尔在涧谷,看见它在栎树上,梳洗羽毛,长箅子一样的尾巴翘得高高的,神气活现。

继续往水库北边的深处走,有一片山坡松树林。松树林里有一个石煤洞。曾有人在峡谷里烧石灰,从石煤洞里打石煤作燃料。石灰厂有上百年的历史,在20世纪40年代,石灰厂停了,被人垦成番薯地。番薯地已二十余年,无人种了,长了芭茅和灌木、野藤。石煤洞再也无人进去,它到底有多深,我这一代人,无从知晓。

在人类废弃的地方,哪怕黑不见五指,荒凉如地下岩洞,鸟也可以开辟自己的庄园。

有一种叫岩乌春的鸟,非常热爱石煤洞,在饶北河流域,岩乌春可能是最神秘的鸟。石煤洞湿度大,气温低,黑暗无光,只有少数的昆虫和蝙蝠、蛇、岩乌春可在洞里生存。无论多热的暑天,人坐在洞口五分钟,全身凉如冰敷。我很多次去洞口,想听听里面是否有鸟叫声,呜呜呜,洞里传出沉闷的空气流动声,如地下涵洞发出的水流声。

大部分时候,我选择在夕阳将落时,去峡谷里。在千来米长的水泥步行道上,有三五成群的人,来到峡谷散步,吹着幽凉的风,沐浴着最后一缕夕光,享受山野黄昏的宁静。鸟也将归巢,它们饱食了一天,快活无比,叫得尽情酣畅。野鸡、雕鸮等鸟的丰食之时,也恰好来临。雕鸮从山梁俯冲下来,贴着矮树林或黄茅草,在山坳里盘旋。

山脊线像美人的溜肩,又像大海拱上的波浪线,斜曲蜿蜒,完美得无法言说。夕阳坠下山巅,霞光倒翻上来,如火炉熄灭之时的最后一丛火焰。山脊上,偶尔有一棵或几棵高大的松树,孤立或群耸,均苍劲、古老、肃穆,像山神的背影。峡谷多出一份莽莽而万古长青。莺雀叽叽喳喳,喋喋不休。鸟鸣山更幽,天也更空。

山峰之下,大地辽阔。

峡谷以两种方式,向一个孤独者抒情:鸟把山驮到了我面前,告诉我,什么叫天籁;山如野马般奔跑,又回旋,无可挑剔的阵形,是大地绽放的花朵,永不凋谢。大自然令人惊奇之处,远比人想象的,更多更美妙。声音,色调,形象。或许,这就是一切艺术的总和。

孤人与鸟群

瓢里山,珠湖内湖中的一座小岛,它就像悬挂在鄱阳湖白沙洲上的一个巨大鸟巢。从空中往下看,瓢里山像一只浮在湛蓝湖泊里的葫芦,也像一把鱼叉。对岸就是珠湖黄牺渡,古称黄牺津,津即渡口,“黄牺”是“瓢”的别名。陆羽《茶经?四之器》称:“瓢,一曰牺、杓,剖匏为之,或刊木为之。”

我从黄牺渡坐渔船去瓢里山。船是拱形篷顶的小渔船,请船夫做我的向导。这是初冬的清晨,微寒扑面,雨后的空气湿润。湖面如镜。瓢里山又名黄溪山,是一座孤山,如一片漂在湖面上的青青荷叶。

船夫以捕鱼捕虾为生,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胡楂细密,个儿小但结实,脸色因为酒的缘故而显得酡红。他对我说:“瓢里山只有八十多亩,很小,除了鸟,没什么看的,也没什么人,是一座很孤独的山。”我说:“有鸟,山就不孤独了,有了树,有了鸟,山就活了。”

“以前,山上有黄溪庙,供观音菩萨。前几年,庙搬迁了,让鸟有一个清净的栖息地。”船夫说,“不多的几户人家,也搬迁了。”

一群群鸟从岛上飞出来,在湖面盘旋,又向北边的沙洲飞去。船夫又说:“你别看岛小,可是出了名的鸟岛,一年四季,鸟比集市上的人多好多。”

“你经常上岛吗?”

“一年来几次,我从小在这里生活,哪个角落,我们都熟悉。”

船靠近岛,鸟叫声此起彼伏。嘎嘎嘎嘎,呱呱呱呱,呃呃呃呃。我的心一下子蹦蹦跳起来。我从来没听过这么盛大热烈的鸟叫声。我也分辨不出是哪些鸟的叫声。

船靠了岸,鸟拍翅的声音,又响起来,啪啪啪,像是有鸟在跳舞、在振翅欲飞。我下了船,望向浓密的阔叶林,树上站满了鸟。我站在船边,不敢挪步,也不敢说话——鸟机警,任何响动,都会让鸟惊飞。

“我带你去吧,树林里有一个茅棚,一个叫鲅鱼的人常在那里歇脚,在那里看鸟,视野很好。”船夫系了缆绳,扣上斗笠,往一条窄窄的弯道上走。他把一顶斗笠递给我,说:“你也戴上,不然鸟的粪便会掉在头上。”

弯道两边都是树,有枫树、樟树、小叶榕、土肉桂、木莲、杜英。鸟站在树梢上,树梢颤动。我看见了天鹅、大雁、斑头雁和。树上有很多鸟巢,有的大如脸盆,有的小如瓜瓤。我仰起头,看见两只东方白鹳,站在高高的枫树上,举起翅膀,欢快地跳着舞。

走了百米远,看见一个茅棚露出来。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在茅棚前,用望远镜,四处观望。船夫说:“那个人就是鲅鱼,鲅鱼在城里开店,候鸟来鄱阳湖的时候,他每天都来瓢里山,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他每天来这里干什么?每天来,很枯燥。”

“这里是鸟岛,夏季有鹭鸟几万只,冬季有越冬鸟几万只。以前常有人来猎鸟,张网、投毒、枪杀,鸟都成了惊弓之鸟,不敢来岛上。这几年,猎鸟的没有了。鲅鱼可是个凶悍的人,偷鸟人不敢上岛。”船夫说,“其实,爱鸟的人,心地最柔软。”

船夫是个善言的人,在路上,给我们说了许多有关候鸟的故事。他把我当作普通的观鸟客。也许他是从我不断发出啊啊啊的感叹,从我惊喜诧异的脸色,从我追踪候鸟飞翔的眼神中一一捕捉到的。只有初到小岛,初见候鸟群飞的人,才会像我这样手舞足蹈。而船夫不知情的是,我是想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躲一躲,以逃脱城市的嘈杂。是的,我是个热爱城市生活的人,尤其我居住的小城,信江穿城而过,山冈植被葳蕤,但我还是像患了周期性烦躁症一样,不去乡间走走,人很容易暴躁——我不知道城市生活缺少了什么,或者说,心灵的内环境需要一种什么东西来填充。初冬,候鸟来临时节,我正处于这种焦灼的状态,这给了我去鄱阳湖的理由——去看一场湖光美景,群鸟歌舞的盛宴。

被北宋饶州知府范仲淹盛赞的“小南海”瓢里山,满眼白绿相间,绿的是树木葱翠,白的是鸟影绰绰。香樟高大浓密,从视野里喷涌而出,天鹅像戴在树上的帽子,远远望去,仿佛一艘艘在绿色湖面上游弋的船帆。白鹭,天鹅,鹳,鹤,不时惊飞,俯冲低空,与灰茫茫的天空融为一体。茅棚隐在树林里。

鲅鱼对我意外的造访很是高兴,说:“僻壤之地,唯有鸟声鸟舞相待。”

“这是瓢里山最好的招待,和清风明月一样。”我说。

我们在茅棚喝茶。茶是糙糙的手工茶,但香气四溢。茅棚里有三只塑料桶和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壁上悬着一个马灯和一个可以戴在头上的矿灯。塑料桶里分别放着田螺、泥鳅和小鱼。鲅鱼说,这些是给“客人”吃的。茅棚里,还有一个药橱,放着药瓶和纱布。

鲅鱼有一圈黑黑的络腮胡,戴一副黑边眼镜,土墩一样厚实,皮肤黝黑,手指短而粗,他一边喝酒一边说起他自己的事。他在城里开超市,爱摄影,经常陪朋友来瓢里山采风。有一年冬天,他听说一个年轻人为了抓猎鸟的人,在草地上守候了三夜,在抓人时被盗贼用猎枪打伤,满身硝孔。之后,鲅鱼选择了这里,在年轻人当年受伤的地方,搭了这个茅棚,与鸟为邻,与湖为伴。

湖上起了风,树林一下子喧哗了,鸟在惊叫。后面“院子”里传来嘎嘎嘎的鸟叫声,鲅鱼说,那是鹳饿了。鲅鱼提着鱼桶,往院子走去。我也跟着去。院子里有四只鸟。鲅鱼说:“这几只鸟都是受伤的,怕冷。”他又说:“不同的鸟叫声不同,体形和颜色也不同。天鹅形状似鹅,体形较大,全身白色,呃呃呃地叫,像妇女敞开嗓子练歌。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嘎嘎嘎,叫声里透露出一种孤独。鹳嘴长而直,羽毛灰色或白色或黑色。鹤头小颈长,羽毛灰色或白色,叫声尖细,嗨嗨嗨。”

这四只鸟,像四个失群离家的小孩,一看见鲅鱼,就像见了双亲,格外亲热——伸长脖子,张开细长的嘴,一阵欢叫。我辨认得出,这是三只鹳和一只白鹤。我想,它们就是鲅鱼所说的“客人”吧。鲅鱼把小鱼一条条地送到客人的嘴里,他脸上游弋着捉摸不定的微笑。他一边喂食一边抚摸这些客人的脖颈。鲅鱼说:“过三五天,我把这几只鸟送到省动物救助中心去。”

“在这里,时间长了,会不会单调呢?”我问鲅鱼。

“怎么会呢?每天的事都做不完。在岛上走一圈,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上午,下午,都得走一圈。”鲅鱼说。

瓢里山北高南低,地势平缓,北边是悬崖,南边是沙地,草茂树密。夏季,白鹭栖息在南边,池鹭栖息在北边。鹭鸟试飞时,鲅鱼整天都待在林子里,去找试飞跌落的小鸟。岛上有蛇,跌落的小鸟没有被及时发现,就会被蛇吞噬。鲅鱼把小鸟送回树梢,让它们继续试飞。也有飞疲倦了的鸟,飞着飞着,落了下来,翅膀或者脚跌断了,再也回不到天空。鲅鱼说2000年冬,他救护了一只丹顶鹤,养了两个多月,日夜看护,到迁徙时放飞了,第二年10月,这只丹顶鹤早早地来了,整天在院子里走来走去,鲅鱼一看到它,便紧紧地把它抱在怀里。以后每年,它都在鲅鱼家度过一个肥美的冬季,而去年,它没再来,这使鲅鱼失魂落魄,为此还喝过两次闷酒。

“鸟是有情的,鸟懂感情。”我们在树林走的时候,鲅鱼一再对我说,“你对鸟怎么样,鸟也会对你怎么样。鸟会用眼神、叫声和舞蹈,告诉你。”

我默默地听着,听鲅鱼说话,听树林里的鸟叫。

船夫对鲅鱼说:“你走在树林里,鸟不惊慌,我走在树林里,鸟会飞走,鸟认识你。”

“鸟多美啊,它飞起来是美的,站在树上是美的,孵卵是美的,喂雏是美的,低头觅食是美的,它睡觉时也是美的。鸟的羽毛是美的,眼睛是美的,叫声是美的。你见过丑陋的鸟吗?没有。世界上没有丑陋的鸟。这么美的东西,一定是神的使者。”鲅鱼说,“我见不得鸟受伤,见不得鸟死去。虽然我常常见到死鸟。我看见死鸟,就像看见冤魂,非常难受。”

在林子里走了一圈,已是中午。鲅鱼留我和船夫吃饭。其实也不是吃饭,他只有馒头和一罐腌辣椒。在岛上,他不生火,只吃馒头花卷面包之类的干粮。热水,也是他从家里带来的。

吃饭的时候,鲅鱼给我讲了一个故事。2014年冬,瓢里山来了一对白鹤,每天,它们早出晚归,双栖双飞,一起外出觅食,一起在树上跳舞。有一天,母白鹤受到鹰的袭击,从树上落了下来,翅膀受了伤。鲅鱼把它抱进茅棚里,给它包扎敷药。公白鹤一直站在茅棚侧边的樟树上,看着母白鹤,嘎嘎嘎,叫了一天。鲅鱼听惯了白鹤叫,可从来没听过这么凄厉的叫声,叫得声嘶力竭,叫得哀哀戚戚。他听得心都碎了。鲅鱼把鲜活的鱼,喂给母白鹤吃。公白鹤一直站着。第二天,公白鹤飞下来,和母白鹤一起,它们再也不分开。喂养了半个多月,母白鹤的伤好了,可以飞了。它们离开的时候,一直在茅棚上空盘旋。第二年春天,候鸟北迁了,临行前,这一对白鹤又来到了这里,盘旋,嘎嘎嘎嘎,叫了一个多小时。鲅鱼站在茅棚前,仰起头,看着它们,泪水哗哗地流。

秋分过后,候鸟南徙,这一对白鹤早早来了,还带来了一双儿女。四只白鹤在茅棚前的大樟树上,筑巢安家。晚霞从树梢落下去,朝霞从湖面升上来。春来秋往,这对白鹤再也没离开过这棵樟树。高高的枝丫上,有它们的巢。每一年,它们都带来美丽的幼鸟,和和睦睦。每一年,秋分还没到,鲅鱼便惦记着它们,算着它们的归期,似乎他和它们,是固守约期的亲人。

可去年,这对白鹤,再也没来了。秋分到了,鲅鱼天天站在树下等它们,一天又一天,直到霜雪来临。它们不会来了,它们的生命可能出现了诡异的波折。鲅鱼难过了整个冬天。他为它们牵肠挂肚,因此默默地流泪。

人人都说,现在的人浮躁,急功近利,要钱要名。来了瓢里山,见了鲅鱼,我不赞同这个说法。人需要恪守内心的原则,恪守属于生命的宁静,去坚持认定的事,每天去做,每年去做,不平凡的生命意义会绽放出来。

天空布满了鸟的道路,大地上也一样。鲅鱼坐在茅棚前的台阶上,就着腌辣椒吃馒头。他喝水的时候,摇着水壶,把头扬起来,水淌满了嘴角。他戴着一条黑头巾,看起来像个风尘仆仆的牧师,在无人的荒岛布道。“我要守着这个岛,守到我再也守不动。”他说。

有人,有鸟,岛便不会荒老。

这是一个人与一座孤岛的盟约。

鲅鱼,像是岛上唯一的孤鸟。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