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汉代建筑图像研究——以苏鲁豫皖地区为中心 刘冠 著
ISBN: 9787559831200

出版时间:2020-09-01

定  价:150.00

责  编:罗灿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历史

装帧: 精装

开本: 32

字数: 690 (千字)

页数: 908
纸质书购买: 天猫 当当
图书简介

本书取材于汉代建筑图像遗存,系统梳理了两汉四百年的建筑形式、技术与观念。作者选取汉代文物集中发现之苏鲁豫皖及周边区域,通览汉代的建筑图像资料,从柱、斗栱、梁架、屋顶、墙壁、门窗、装饰等建筑构件和元素的微观角度,深描汉代建筑营造的方方面面。

作者简介

刘冠,男,1978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为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艺术史、汉代图像研究、建筑史等。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柱子

2.1 柱的形式

2.2 柱的构造与配件

2.3 小结

第三章 斗栱和梁架

3.1 斗栱

3.2 梁架

3.3 小结

第四章 屋顶和墙壁

4.1 屋顶

4.2 墙壁

4.3 小结

第五章 门和窗

5.1 门

5.2 窗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片来源索引

附录B 术语表

致谢

序言/前言/后记

自序

传统的中国建筑史多集中于考据和建筑复原类研究,因此其研究对象也以古代保留至今的文献与实际建筑遗存为主。但除此之外,古人也在墓葬和其他载体中留下了绘画、雕刻和模型等不同形式的建筑图像,这些材料既是对实际建筑形象特征的转换记录,也包含着夸张、省略和虚构的成分,因而可被视为一种时人想象或者“观念中的建筑”图像。

由于建筑图像相对于实际建筑具有间接性本质,加之形式内容又较为繁杂,长期以来只被作为古文献和建筑实物遗存的辅助材料使用。不过就艺术史的角度而言,从图像研究的视角思考和切入问题,是使之能与历史学(文献研究)、考古学(实物研究)“鼎足而立”的核心方法之一;而且即便建筑图像中存在夸张和虚构也并非全无意义,因为其中一部分规律性现象,或可被视为时人超脱现实建造能力限制而产生的理想化形象,其在图像中所赋予建筑的观念和意义同样值得探究,只是还需要更为系统性的方法来对之分析和处理。

具体到汉代的历史背景之下,汉代的图像类材料在建筑研究中,具有比后世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很可能正是在两汉时期,(至少留存至今与墓葬有关的)图像开始较大规模地出现不同于前代的叙事性和再现性内容,有关建筑的形制、样貌、构件、装饰等各方面或真实、或夸张、或虚构的信息,被以不同形式反映和记录在了图像之中。同时,当时与建筑活动有关的文献、实物、图像三大类史料中,(1)文献:包括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在内的古文献整体上数量有限,且或为榜题、铭文、简牍片段,或为文学辞赋作品,或为史籍中事件发生的背景或场所,多有语焉不详,文不足证之虞。(2)实物:包括汉代聚落、宫室建筑基址和出土实物构件两类。其中,基址发掘虽能确定建筑的位置、朝向、组合关系等基本信息,却难于触及建筑物的形式、结构等具体问题;而实物构件的出土数量过少,且十分碎片化,亦难由之构建汉代建筑的全面情况。(3)图像:此时(尤其东汉)所遗留的建筑图像数量众多,其主体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皆与作为载体的墓葬系统有关):一类是画像石、画像砖、壁画、随葬明器、棺椁中所见的二维刻绘及三维模型建筑物整体或局部构件形象;另一类则包括墓室空间本身的建造,以及石祠、石阙、砖石墓室和崖洞墓内具有一定结构作用的仿木作石质建筑物整体或局部构件形象。

实质上,建筑图像材料从出土数量、信息表达的详细程度、建筑形制的多样化程度等各方面,在研究中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如何有效地发挥此类间接图像材料的优势和作用,同时使之与其他直接证据有所区别,传统中国建筑史研究在此领域始终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方法体系。而就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整体脉络而言,汉代建筑营造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时代方面上承先秦,下启魏晋,而且在观念、技术、形制等多领域,为后世唐宋以降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安定发展阶段之后,汉代建筑以地域、类别、族群、阶层等客观因素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做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与后世传统建筑以“官式”为主流,且日趋稳定固化的“一脉相承”模式有明显的区别。

随着近年来各地汉墓与遗址中相关考古成果的出土,汉代建筑这种以“多样化”为主的时代特征,已引起越来越多艺术史和建筑史学者的注意,学者们针对其中一些典型问题撰文发表了颇有见地的研究论文。因此,本书所涉及的核心内容旨在前人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以汉代建筑图像材料为主要对象,结合直接性建筑局部或构件遗存等实物材料,辅以相关传世与出土文献,同时参考古代社会合理技术水平下普遍适用的建筑构造规律,对汉代建筑中包括柱、斗栱、梁架、屋顶、墙壁、门、窗等各大类与建筑形制和建造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展开一系列研究论述。文中除了在尽量广泛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梳理总结部分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建筑结构与部件形式,还将重点探讨苏鲁豫皖地区汉代建筑图像中所反映的,一些与唐宋之后主流建筑常规形制差异显著的特色化建筑形象,是否在当时实际环境和汉代应有技术条件下具有建造实施的可能性问题,并由之深化今人对汉代建筑整体情况的理解和认识。

不过囿于笔者有限的研究能力,以及汉代建筑相关领域出土材料与整体的研究理解深度,书中对所涉及的诸多具体问题,都尽量避免在论据尚未完全充分的情况下,贸然给出明确的结论;而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开放探讨,从而等待新材料的出现以及后续相关研究进一步的推进。

刘 冠

2020年7月19日

于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

编辑推荐

1.通览汉代的建筑图像资料总体,追索汉代建筑营造的方方面面。图像研究根基在于资料整理,图像资料的整理要达到“齐全”方能成为学科研究的基础。作者供职于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其在汉画砖石、壁画、崖墓祠阙、建筑明器、建筑遗址等图像性材料方面有长期积累的优势,可谓“齐全”。作者通览汉代的建筑图像资料,系统梳理了两汉四百年的建筑形式、技术与观念。

2.考证细节,发前人之未到之论。本研究集中分析和讨论建筑的地上构造“局部”,包括梁柱、斗栱、屋顶、墙壁、门窗,及其各自所涵盖的子类别,如柱础、屋架、房脊、门闩(锁)、门限、铺首、窗棂、窗台,墙壁装饰或具有特殊性、功能性的细节。其中栾栱、窬孔、罘罳等细节的考证颇有意义,可发前人之未到之论。

精彩预览

刘冠的论文是在汉画研究转折的时段对基础的拓展,也是对新的工作的准备。这些新的工作一个是汉代图像志问题,一个是数据库问题,一个是形相学理论问题。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最近10年的工作,实际上在基础的工作上往前继续推进的同时,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工作性质开始转移。

按照25年前的计划,现在这个1995/1996年启动的数据库项目应该完成《汉画总录》200卷的编辑,但是事实上只完成了四分之一。刘冠从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就参加了《汉画总录》的编辑,《汉画总录》的基本概念是要对汉代的图像资料进行全面的调研、精确的著录,并且形成汉代的图像基础数据库,只有这样,汉画研究,即利用图像(艺术史)与文献(历史)和实物(考古)的综合研究才会有坚实的学科基础。这样的一个工作其实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不断修正的过程,也是国家文化的基础工程,所以《汉画总录》的编辑一直被列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刘冠这部论文研究就成为国家项目的分支。如此长期而基础的任务承载着每一个参加者的贡献,尤其是在各自所确定的题目方面,必然会做出自己的成绩,所以最后刘冠选择了“宫室”这个汉画的类项——汉代图像中的建筑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的方向。

研究汉代图像中的这样一个类项,本来应该是将现在存世的所有汉代建筑图像,与汉代的古文献以及汉代的考古发掘已有材料和最新发现全部掌握之后,这个研究才能得以成立。但是事实上刘冠结束论文的时候,古代文献材料已经基本上建成为全文数据库,研究者都能够基本掌握和熟练使用——除了不断发表的出土文献,而这部分文献涉及建筑的资源不多。从考古物质材料而言,由于汉代没有遗留(石祠墓阙之外)地上建筑,很多的建筑研究和遗址发掘,最多也就是在基址平面不断有些新的发现和辨识,细微的建筑结构、机制和材料上的认识略有推进,对于了解宫室这种地上建筑的面貌、立面形态、材料结构以及建造方法和过程基本上不能提供更多的材料,所以只能依赖汉代的图像,即汉画(平面)和明器(立体)来对这个时段的建筑进行研究。而现在在全部材料只有四分之一被著录的情况之下,虽然他已经把研究范围集中在相对收集齐全的苏鲁豫皖地区,也无法进行全面的、彻底的了解,所以这篇论文就是一个阶段性工作的报告。现在的研究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和数据库的使用,而“第四范畴”被提到研究前提上来。所谓第四范畴就是要把全部的材料做成数据库,进行通盘的检验之后,才能够逐步地揭示其中所隐藏的问题。当然,在古代的研究中,本来遗留到今天就不是所有事实的全部图像,时间的遥远使得许多事实的数据已经无法弥补。更何况著录工作未能竣工,明知道有其存在而不能全部纳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之下,本来就没有完整的数据库可言,在汉画研究中,第四范式也无从完整地建立。但是关注这个问题和不在乎这个问题,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态度。虽然是处在一种残缺的证据的前提条件之下,对某一个类项和课题进行研究,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猜测,依照零星的细节就得出过度的结论。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主张在这种情况之下采取另外一种自我限制的规范,把已经著录(进入《汉画总录》图像数据库)的部分和了解(通过网络搜索到)的部分看成阶段性数据库的整体,其他的部分还没有完成调研和著录,暂时将之视为正在不断发现和补充的过程。所以,在著录汉画和类项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每天都可能有新发现,也就给研究提供了不断辨正和证伪的机会。当然,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每个阶段性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刘冠的论文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中还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对于汉代建筑,目前无法深入系统地论及和研究房屋台基、庭院、道路、聚落等重要方面,但在对各个建筑细节的考证、对文献的叙述,以及对考古资料的辨别、对比中,本研究集中分析和论述建筑的地上构造“局部”,包括梁柱、斗栱、屋顶、墙壁、门窗,及其各自所涵盖的子类别,如柱础、屋架、房脊、门闩(锁)、门限、铺首、窗棂、窗台,以及墙壁装饰或具有特殊性、功能性的细节等问题。其中栾栱、窬孔、罘罳等细节的考证相当有意义,能发前人之未到之论,而且也得到了一些带有重要的知识性、认识性的贡献,根据目前对汉代建筑及其各类构成要素有限的研究,揭示出“汉代建筑在整体上尚处于多元化、多样性的阶段或时期,与后世(尤其宋辽金之后)以主流(官式)建筑为正宗的中国传统建筑发展模式形成差异明显”,得出后世中国建筑史的稳定传统在汉代尚未形成,即使有些细节开始萌芽,但远未统一的结论。这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上至少是一些思想思路,是很值得重视的重要学术贡献。

由于这部论文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报告,所以论文中并没有对汉代建筑图像即各类间接性的建筑画面与明器模型中所包含的对实际建筑形态的夸张或虚构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些部分在实际建筑中理论上难以成立,不能视为实际建造的真实记录,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知识和思想在精神生活中的存在。尤其是在今天的图像时代,对于虚拟现实在人的生活和现实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以后,反过来如何看待建筑图像所反映的汉代人的真实生活和精神世界,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刘冠已经准备把这个部分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我们乐观其成。

朱青生

2020年8月8日

于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