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 书画卷三 盛唐:盛世浓妆 祝唯庸 著
喜马拉雅超高人气主播祝唯庸,用人物历史解开艺术密码
ISBN: 9787559837622

出版时间:2021-06-01

定  价:88.00

责  编:赵黎君 张玉琴
所属板块: 艺术出版

图书分类: 艺术课堂

读者对象: 大众 传统艺术爱好者

上架建议: 艺术普及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195 (千字)

页数: 296
纸质书购买: 京东 天猫 当当
图书简介

本套书在祝唯庸喜马拉雅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分为十卷,涵盖中国艺术史的书画领域,每卷约二十万字,配有精心收集的珍贵图片。全书以“纪传体”为主要行文方式,在人物生平和历史背景的框架下讲述艺术的发展。作者秉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仔细深入地探究各个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通过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文字,将自己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热爱传递给普通读者。卷三论述了东西方绘画及艺术观念的差异,讲述了盛唐时代产生的各种绘画形态,如大青绿山水、宗教人物画、宫廷画、文人画等,同时也论及盛唐的书法艺术。

作者简介

祝唯庸,青年艺术家,专栏作家,高级工程师;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教师;长期从事书画创作及艺术史论研究工作。在喜马拉雅FM上开设“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课程,累计粉丝超过28万人,累计播放超过1100万次。

图书目录

001 第一章 毛笔与画笔:东西方的分道扬镳

009 第二章 透视:中国绘画的视野

017 第三章 敦煌壁画:隋唐时代

031 第四章 尉迟乙僧:西域吹来的风

039 第五章 薛稷:从武则天到太平公主

053 第六章 陆柬之:上承王羲之,下接赵孟頫

061 第七章 钟绍京:千古第一的《灵飞经》

073 第八章 李思训:大青绿山水

083 第九章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093 第十章 张旭(上):借酒运笔似流星

107 第十一章 张旭(下):挥毫落纸如云烟

121 第十二章 怀素(上):浪迹天涯的僧人

133 第十三章 怀素(下):逆流而上的狂草

145 第十四章 吴道子(上):“草根”画圣成长记

155 第十五章 吴道子(下):画坛霸主也难当

169 第十六章 孙过庭:千古无双的《书谱》

181 第十七章 李邕:北海如象

193 第十八章 《唐人宫乐图》:盛世的妩媚

203 第十九章 张萱:繁华的覆灭

215 第二十章 周昉:簪花的仕女

229 第二十一章 王维(一):天才少年的艰难

239 第二十二章 王维(二):风吹浪打的人生

249 第二十三章 王维(三):文人山水的源头

261 第二十四章 王维(四):见解独到的宗师

273 第二十五章 韩幹:笔写丹青照夜白

285 参考书目

序言/前言/后记

推荐序

唯庸这套书出版在即,让我写点文字以为序。我应诺后,反复斟酌方才 动笔。原因有二:其一,唯庸是我相识很晚的新朋友,但却是一见如故的知 心朋友;其二,唯庸原是工程师,而我是体育工作者,我俩与中国传统文化 本都不搭界,然而,我们又都酷爱中国书画,他探索中国艺术史的奥秘,我 则重中国书法笔墨与章法研究。对中国艺术史我只能算略知一二,所以只有 就认真听过唯庸喜马拉雅音频节目后的感受简单写点文字吧!

“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这个题目首先吸引了我。听了前三集后,唯 庸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妙趣横生的讲述,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没有历史类 书籍与节目的枯燥,却始终在尊重史实与传统的框架下推进。之后我又继续 听了其中很多与书法有关的内容,有些史料我都未曾看过,便更是着迷。

显而易见,要把体量大、历史长的中国艺术史讲清楚是相当困难的。中 国是一个艺术传统悠久的国度,经典的艺术品浩如烟海,虽然很多艺术品传 承不一定有序,脉络也不一定清晰,但每一件精妙绝伦的艺术品都以其自身 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爱好者不断去探究,希望获其全璧。唯庸 正是在这样汗牛充栋的历史书籍中,试图捋出艺术史的脉络和轨迹,带领听众、

读者去探寻和欣赏。

唯庸把历史当成一条金线,将书法绘画的创作者和作品当作一颗颗珍珠,

将之串联起来,有肉有骨,绚烂夺目。他把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 各个方面的史实,以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演变、影响为主线,徐徐为大家展开一幅当代视角下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

听唯庸的节目,随他一起读历史、读经典、读书法、读绘画、读人生、

读沉浮……他读懂了,理解了,与大家分享着中国艺术史的妙趣与精彩、沉 重与遗憾。苏轼《东坡题跋 ?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有句:“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艺术就是如此具有融合性,不同的艺 术形式将具象与抽象结合,再与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发生共鸣。唯庸的艺术 史讲述,为我们又拓展了体会艺术的多个维度。他将作品放在具体历史情境 当中去读去看,将那些学识丰富、思虑通达、久负盛名的创作者一一展现在 我们面前,让每一位听众、读者都能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在艺术王国中 漫步、采撷珍珠、增益智慧、开阔视野的幸福与愉悦。

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论书》中曾说:“心能转腕,手能转笔, 书字便如人意。”我与唯庸熟识后,更觉唯庸研究历史之用功、严谨,亦是 做到了心到笔到。每周节目文字稿六七千字,修改润色数遍,一丝不苟,绝 不草率,一字不能错,每典必可查,所讲之内容自当“便如人意”,引人入胜。

《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为国人提供了一片沃土,在当今社会很多人 可以对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如数家珍的同时,也创造了机会,让人们更多了解 中华民族自身艺术瑰宝的魅力。中国的文化艺术内涵极为宽博,形态极为多样,

形式极为多彩,可谓滋养我们内心的取之不竭的宝库。我始终认为,一个丰 富的人不应仅有自己生活的记忆,也要有自己民族文化的集体记忆。了解得 越深入,就越发能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历史悠久国度中的幸福。我想,这也是 唯庸书写《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的初衷。

我期待着,唯庸把中国艺术史一直讲下去,讲到近现代。这也是我对此 新书的寄语吧!

七十八岁杨再春

2021 年 4 月于北京墨人居

名家推荐

艺术的故事,其实就是艺术家的故事。以历代书画家为线索串连艺术史写作,全新视角演绎不同时代艺术发展源流,将艺术家的人生际遇与艺术创作的时代语境、作品解析和风格传世等融会贯通;让严肅而深奥的学术转换成活跋而浅近的“文学叙事”,诚然是一本“一看就懂的艺术史”。

—— 徐明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艺术评论家

祝唯庸的艺术史讲述,为我们拓展了体会艺术的多个维度。他将作品放在具体历史情境当中去读去看,将那些学识丰富、思虑通达、久负盛名的创作者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每一位听众、读者都能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

——杨再春,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

你想读懂中国艺术史吗?打开祝唯庸这套《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你开卷可识其人,知其事,在人事变迁中就能读懂艺术史。

——李晓,著名艺术史学者,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在你学习艺术、欣赏艺术时,如果有一本书像祝唯庸的《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对你进一步加深了解各种艺术的背景文化将是十分有益的。

——沈亚洲,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易懂且有力量,读后很受益,甚欢喜。

跟着祝老师,回看漫漫中国艺术史,熟悉和辨识各个时代中艺术家的风格和源流,扩充美的见地,进入一个宽阔又美好的世界。去拥抱艺术带来的滋养,去拥有更高的美学追求。

艺术是一个法门,是我们的解脱之道。愿我们在传统文化中,在当下生活里,饱食遨游,成长玩耍。见你所见,爱你所爱。

——朱应,书画家、生活美学家,《小食里的光阴》作者

中国书画是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只有浸淫其中的人才能感悟书画之美。祝唯庸的书画史,兼顾历史的纵深与专题的厚度,将古代书画的要点娓娓道来,串联起古代艺术乃至传统文化的脉络,值得一读。

——张程,通俗历史作家,《故宫传》作者

祝唯庸的这套《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脱胎于他在有声平台上的讲稿,通俗易懂。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也不乏故事趣味性,可听、可读。表面上是书画艺术家的生平故事,其实是让人在妙趣横生的阅读中,缓缓融入他们的艺术人生,在一个个方块字里,欣赏一幅幅优美的丹青,体味中国书画的细腻温柔。

——黄如一,通俗历史作家,《冰火大明》作者

本书以人物为中心形成叙述线条,呈“纪传体”样式,好处显而易见,就是作品与人物密切关联,聚合得体,阐发自如,从而形成很强的故事性,进而提供良好的阅读感。

——吾淳,上海师范大学哲学教授、“古典艺术入门书系”作者

这是一套很有趣的中国艺术史入门书籍。作者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趣闻逸事,引领我们了解一件件艺术作品的历史价值,并从艺术实践和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每件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蕴含的审美意象和神韵,帮助我们理解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与表达。相信此书能激发读者们探索中国艺术的兴趣。

——崔露什,上海师范大学美学教师

从喜欢祝老师的声音,到喜欢祝老师的节目,从第1集到现在的第118集,从《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到《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我从一个忠实的听众,又成为一个忠实的读者;从之前对中国艺术史不甚了了,到现在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了解,甚至对自己特别钟爱的书法部分也能如数家珍了。特别想对祝老师说一声:谢谢!愿意跟着这套书一直走在中国艺术的欣赏与研学之路上……

——王慧敏,知名出版人,采芹人图书公司创始人

《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从历史长河中爬梳书艺流变,从书家沉浮中品味笔墨意韵,平易而不平淡,高妙而不高深,值得好好阅读。

——周晴云,阅读推广人,资深编辑,雅颂书房创办人

祝唯庸老师讲艺术史,在学院派和通俗历史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点,和他的声音给人的感觉一致,似一股清流,卓尔不群。

这套书原汁原味地还原了祝老师讲课的风格,无论是作为独立的艺术史读物,还是听节目时的辅助,都相宜。相信这套书能帮助更多读者走进中国古代艺术的殿堂。

——曲轩,出版人、书评人

编辑推荐

《唐人宫乐图》里有哪些乐器?唐人喝茶有什么门道?茶桌下那只可爱的狮子狗来自何方?除了唐宫夜宴和唐诗,唐代还有张旭、怀素的狂草,吴道子、王维的绘画。

作者将书法家和画家巧妙穿插,借由他们的命运折射出大唐盛极而衰的历史宿命。作者对王维的精彩解读尤为走心,让我们在通常所认知的诗人王维之外,看到他作为一位艺术家为中国艺术史所带来的重要贡献。

本书让读者在对奇人奇事的愉快阅读中,掌握了盛唐艺术的重要知识点,获得对名画名帖的鉴赏要领。

精彩预览

吴道子(上)

“草根”画圣成长记

我们前文讲过“书圣”王羲之,本章来说说“画圣”吴道子。唐朝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既不缺乏光芒万丈的舞台,也不缺乏璀璨耀眼的明星。在政治、军事、诗歌、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无数天才接踵而至的情况。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有的时候你观察,好像几百年也没什么像样的人物出现,平庸的时代放在历史课本里半张纸就讲完了,但是有的时代,可能就在几十年时间,无数大人物悉数登场,争奇斗艳。我们经常搞不清究竟是时代造就英雄,还是英雄改变时代,这就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题。

你要说王羲之那确实是时代造就英雄。人家本来就是世家大族,前文讲过,王羲之的堂伯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王家是“王与马共天下”。王羲之想当什么官,他的家族一运作,除了皇帝那个位子不能选,别的位子随便挑。所以王羲之这样的出身,这样的天姿,再加上后天的刻苦,他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尽情表演是很正常的。反观吴道子,恐怕除了超乎寻常的天赋之外,其他的外在条件,没有一样比得了王羲之,就连普通人恐怕也比不了。

但是,人生有时候就像一场竞技比赛,开始的时候我们会比本钱、比出身、比颜值,但是结局的时候我们只看输赢。而人群之中,总有一些人是以负数进场,以满分胜出。吴道子就是这样的人。

吴道子生在河南阳翟,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中国“五大名窑”钧瓷的产地,当然,在当时还没有钧瓷。关于吴道子的生卒年,没有明确记载,有人猜测他生活在公元680—758 年,主要活动在李隆基统治的盛唐。他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只是一个普通民间画师,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对这种人是看不上的。尽管吴道子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但是关于他竟没有正儿八经的记载,只有一些不太严肃的材料,如《酉阳杂俎》中的零星记载。我们只知道吴道子很早就是一个孤儿,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就连他的出生,据说也相当潦倒。一天他的母亲走在路上,突然发作,慌慌张张地在路上生了他,所以给他取名叫“吴道子”,意思是在路上生下这个儿子。

吴道子就这样落魄地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改造他,也将会被他改造的世界。

吴道子后来成了人物,名满天下,还进宫做了官。他对自己的名字也感到很不理想,正好李隆基问他名字怎么来的,他这么一说,李隆基一听怎么这么落魄,改个名吧。我们说过李唐王室倾心道教,于是,李隆基给他改名“道玄”,所以,在当时也有人叫他吴道玄,但是世人还是习惯叫他吴道子。

吴道子没有过别的从业经历,从小就是画画,有一些记载里面说他“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太平广记·画三》卷二一二)。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代表成年,“弱冠”就是20岁上下。当然这说得有点夸张了,20岁的吴道子比起一流的画家,那肯定是要差一大截。

据说他还做过一阵县尉,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关于他青年时代做官的经历,我认为是以讹传讹的结果。也许是后来吴道子飞黄腾达之后跟人吹牛,听的人信以为真,就记下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没有任何家世背景,没有功名,甚至没读过书,凭画画就当上了县公安局局长,这显然突破了我们能接受的常识。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后来太有名、太了不起,别人或者他自己对他的青年时代有意做了一些粉饰。要知道往远了说,曹操凭借那么殷实的家庭背景(父亲官至太尉),谋到的第一份工作也才是洛阳县尉,当然他那是洛阳首县。大诗人杜甫,为了做官四处结交,还三番五次把自己的诗文给李隆基看,李隆基才给了杜甫一个河西县尉的差使,从九品——当然,杜甫嫌官小没有赴任。远的不说,我们刚说过的张旭、王之涣,盛名远播,开始也只是做个县尉嘛!

关于吴道子,不靠谱的传说还有很多。对于经不起推敲的资料,不论它是出自哪里,我们还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不予采用。

吴道子大概很小就开始学画,据说曾经拜当地一位普通的画匠,也就是他的“河南老乡”为师。从后来的结果看,吴道子跟随老画匠主要学习张僧繇的画风,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疏体”,以别于顾恺之、陆探微劲紧连绵的“密体”。吴道子的画衣褶飘举,也被称作“吴装”。

这位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名字的老画匠虽然自己在绘画上没有取得什么突出成就,但是却很懂得循循善诱的教育。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绘画技巧传授给了学生吴道子。当他发现弟子的能力已经超过了自己时,又胸怀坦荡地建议吴道子另择名师,继续深造。更为可贵的是,他用自己一生总结的绘画经验,教育弟子要想取得突出成就,必须破除常规,敢于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当吴道子即将离开时,老画匠对他讲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徒弟呀,师傅我苟活一生,只是个村野画匠,如今你的能力已经在我之上,凭你这身本领,已经可以出去闯荡了。不过,你要记住我一句话:若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不拘成法,独辟蹊径’”。这八个字正是老画匠半生心血的结晶,他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弟子。这句话成为吴道子一生学习奋斗的座右铭。有了老师的格言,再加上他早孤,没有接受过什么过庭之训,在市井中养成了豪放不羁的性格,这种性格也让吴道子后来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开 拓进取,从未停止。

年轻人往往都是活在幻想和梦想中的。二十多岁的吴道子绘画技法越来越精,但仍然没有什么名声,看起来前途渺茫。鲁迅说:“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睡着了无梦可以做,而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正在这时候,一位朋友给他出主意:何不去长安碰碰运气?“去长安?”吴道子迷惑地问。“是啊,你没听说过吗?顶级的画师都得去那儿混!”于是吴道子第一次来到了首都长安城,就像今天的“北漂”一样,成为一名“长漂”。

在离开启蒙老师以后,他一路走一路画来到长安,天子脚下,大邦之地, 卧虎藏龙,吴道子才知道所谓的“穷丹青之妙”,比起人家真正的大家,自己还差得远呢,还得继续深造。按照“不拘成法,独辟蹊径”的原则,首先得在学习上打破旧有框框。他一反传统学画的老路,不是拜画家为师,而是拜书法家张旭为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张旭一向以不拘一格、敢于创造的精神为人称道,人们颂扬他“狂”,正是对他的创造精神的肯定。吴道子跟张旭学习书法,一方面从他笔走龙蛇的草书艺术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学习张旭的创造精神。

吴道子刻苦地学习了一段,但是无奈底子太差,正如前文说过的,他学书法还是失败了。书法虽然没学成,却融书法、绘画为一体,首创“兰叶描”技法。兰叶描的特点就是绘画线条有了粗细的变化,运笔的时候加入了提按的因素,就像写字一样压力不均匀,通过提按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小的变化,其实是中国绘画的一大进步。兰叶描的线条本身就会有阴阳向背的变化,它大大增加了线条的表现力,也增加了吴道子绘画的生命力。

举一个例子。中国古代绘制的各种形式和风格的孔子像存世较多,但真正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是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这幅画的原稿就是出自吴道子。这也是我们现在一般认为的孔子的标准像,双手交叉,腰中佩剑。这幅作品就是采用兰叶描,生动立体地展示了孔子的外貌特征。这幅画问世已1300年,无人超越。

当吴道子完成了这段学习,准备拜离张旭时,张旭给了他两句评价:“绝顶聪颖绝顶狂,天生道子世无双!”

离开了张旭,吴道子想,我要想继续提高水平怎么办呢?找谁学呢?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合适的人。他一生气,想:师人不如师造化,我画的不是山水人物吗,我就直接去天地间观察学习就行了呗。于是他云游祖国壮丽河山,当时正赶上唐玄宗初年,大唐如日中天,四海升平。吴道子就这么四处云游,四处流浪,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得到报酬直接拿去换了酒。他就这么醉了醒,醒了醉,过得那是相当快活。

艺术家通常都非常敏感,这种敏感一方面让他们捕捉到足够多的生活细节,创造出炫目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也会令其陷入生活的旋涡,苦恼而不能抽离。再加上古代艺术家很多要做官,在官场中作为业余选手,通常受尽排挤与倾轧,这更加深了他们的痛苦。所以像吴道子、张旭和怀素这样终身都过得潇洒快活的艺术家,应该格外受到我们的推崇。这段时间,吴道子师法自然。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受到启发和陶冶,据说还创造出不用勾勒,放笔挥洒的“泼墨写意山水画”,成为山水画史上具有开创精神的重要人物。

这个时期吴道子的技法接近成熟,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称,与南北朝时期北齐画家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分庭抗礼。这两种画风对中国的雕刻、文学等很多方面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曹衣出水”我们前文讲过,意思是就像衣服湿了贴在身上,显出匀称的身材。这种风格其实是源自印度的影响。对比看“吴带当风”,那就是我们汉民族原生的审美体系了:宽袍大袖掩盖身体,一般只露出手和脸。吴道子所画的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态势,取法顾恺之,但是有过之。

目前疑似吴道子作品或者临摹自吴道子作品的主要有这么几幅画:《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杖图》。其中以《送子天王图》最有代表性。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为纸本手卷,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传为宋人摹本,现存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全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描绘 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双手按膝,神态威严。两旁是手执笏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还有仗剑围蛇的武士。武士正要拔剑以防不测,因为对面两人牵来一条张牙舞爪、尾巴上翘的龙。这条龙的身体嶙峋有力,看着特别有兽性,虽然被缰绳牵着,但是桀骜不驯,气势逼人,牵它的人几乎都控制不住,搞得现场极为紧张,但是天王仍然神色平和,镇得住场面,毫不慌乱。

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烈焰中露出几只猛兽和佛的头,左右站着天女和护法。这个主神形貌诡异,看着就有点不对劲,仔细看,原来这个主神长了四只胳膊,四条腿。

第三段即《释迦牟尼降生图》,内容是印度净饭王的儿子出生的故事。虽然内容是印度的故事,但是人物都是汉人衣冠。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释迦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拜见天神的情景。净饭王小心翼翼的,王后紧跟其后,一个多面天神惊慌拜迎。

图中绘人物、鬼神、瑞兽二十多个,各有特色:天王威严,大臣端庄,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牙舞爪,瑞兽灵活飞动。表情各异,节奏有起伏,人物身份、心理、形态刻画入微,极富想象。

独特的“吴家样”线描,顿挫自如,飘逸灵动,人物的衣纹、鬼神的夸张面容、火光的跃动、猛兽的狰狞,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他的绘画语言就是线条,没有颜色;他的线条富有运动感和强烈的节奏感。作为古今第一线条大师,吴道子用纯粹的线条就可以诠释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喜怒哀乐。我们看《送子天王图》,没有颜色,但是丝毫不显得单调,因为线条就能让它足够丰富了。东方艺术就是线条的艺术,只有那些外行才一上来就关心颜色。即使是那些色彩斑斓的工笔画,它们的灵魂和构架也是线条。事实上吴道子也不关心颜色,但是为了迎合普罗大众的需要,他完成线条后也会让助手给他的一些壁画赋色。

对于画画,吴道子显然是比赛型选手,越到正式的场合他越放得开;围观的人越多他就越兴奋。他在长安、洛阳画画的时候,坊市老幼,每日有数百人“竞候观之”;及其下笔之时,“望者如堵”(《太平广记·画三》卷二一二)。就是说在吴道子画画的时候,围观的群众能站成一堵墙。当然,吴道子也从来不会辜负众人的期待。有时候他给寺院画壁画,佛像的后背有佛光,就是一个圆圈,吴道子竟然能不借助任何画图工具,只是用手臂拿起一支大毛笔,顺势一抡,一个正圆的佛光竟然画得分毫不差。现场围观的群众每到这个时候都震惊了,人们呼吸都停止了几秒钟后,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要知道,这黑墨落白墙,可是丝毫没有修改的可能。不是纸,我画坏了换一张,也不是西方的油画,可以作一些调整,修修改改,后面再画上20层都没问题。据说现代检测出来达·芬奇《蒙娜丽莎》的下面覆盖着另外一幅画。我们用的水性颜料就没有这种覆盖能力。这样一个大半圆一挥而就,就像一个舞剑高手挥剑如风,奋力刺向敌人的脖子,但是在剑尖抵住咽喉时戛然而止,没有上乘的功力是绝不可能做到的。

而此时的吴道子显然具备了这样的功力,在当时可谓独步当世了,即使陆探微、顾恺之复活也不能出其右。此时的吴道子即使想低调,那实力也不允许呀!何况吴道子就不是一个低调的人,从来都不是。有了这样的本领和声誉,那不愁天子不知道。果然不久即被唐玄宗召到都城长安,入内供奉,充任内教博士。因为名气太大求他画画的人太多,吴道子根本应付不过来。 唐玄宗一看,这不行呀,我交给你的任务都完不成了,于是专门下旨命他“非有诏不得画”。

后来李隆基封他一个官叫“宁王友”。王羲之也做过这个官。我们说过王羲之26岁调入会稽王府,担任会稽王友。“友”是王府的高级官员,虽然没有实权,但地位甚高,一般由才学出众、品行高洁、声望卓著的人物担任。

这个工作非常好,属于典型的活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

宁王李成器是睿宗李旦的长子,李隆基的大哥;李隆基是第三子,所以当时人也叫他“三郎”。但是等到接班的时候李成器非常有眼力见儿,他一看自己能力不如老三,就让了,说三弟你贤你来吧。李隆基当然知道皇位肯定是自己的,因为唐隆之变,老爹李旦的位子都是他打下来的,如果不传位给他,他肯定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了。但是既然大哥让了,他当然也假惺惺地推辞,说我不行,德不配位,再说让我当我就离家出走,我绝对不能当,我打死也不当。最后还是当了。

有这一层关系,李隆基对大哥宁王是非常好的,知道宁王爱画画,马画得非常好,就把吴道子推荐给他做宁王友。做宁王友这段时间也是吴道子人生的高光时刻,不用给皇帝干活了,也不用再等皇帝的诏书才能画画了,所以偶尔还能干个私活,挣点外快。

但是,现在名气大了,官位高了,以吴道子这种性格,那肯定架子有点渐长。将军裴旻死了母亲,送去财物,想请吴道子在天宫寺画鬼神以祈冥福。这个裴旻当时官至“左金吾大将军”,曾先后参与对奚人、契丹和吐蕃的作战,

剑术天下第一。有传闻称诗人李白曾从其学剑。当时的人称李白的诗、张旭 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裴旻也被世人称作“剑圣”。

那吴道子有没有为裴旻画画呢?我们下章接着说。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