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新锐实验教学丛书 看不见的城市2·三维设计 王歌风 编著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研室 丛书主编
ISBN: 9787549512997

出版时间:2012-03-01

定  价:28.00

责  编:廖佳平徐俊霞
所属板块: 艺术出版

图书分类: 艺术设计

读者对象: 设计教育专业师生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150 (千字)

页数: 136
图书简介

“看不见的城市”是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核心课程实践课题之一。课程引入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代表作《看不见的城市》,要求学生用模型来表达书中中所描写的某一个城市。课程的结果,是想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得心应手地构造一个三维形体或空间。本书就是将三维设计基础这门实验课程的过程再现给读者。

作者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成立于2006 年3 月,是为学院的四个学部即城市信息学部、城市时尚学部、城市形象学部和城市影像学部提供第一学年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教学的学部。基础部的核心课程是城市设计概述、绘画基础、形式研究、二维设计基础、城市亲历、三维设计基础和数字设计基础。

  王歌风,男,1980年生。 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5年制本科)。2008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与建筑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基础部教师。

图书目录

导言:三维

第一阶段 感受空间

感受空间——纯粹的三维构型

课程花絮

作业照片

阶段总结

第二阶段 表达空间

用肢体语言表达空间——《大都会》VS《看不见的城市》

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 看见“看不见的城市”

看见“看不见的城市”——从解析文本到创造造型

课程花絮

作业照片

阶段总结

后记

序言/前言/后记

序言:设计基础教育的点点滴滴

中央美术学院历来重视基础教学研究,并一直以扎实、严谨的基础训练名冠同侪。20世纪50年代建院之初,造型基础教学是采取统一方式进行的;50年代后期院系调整,从深化各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组建了各专业系,造型基础教学分别由各系、各工作室自行组织进行,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后艺术教育的发展,1999年首先在油画系成立了基础部,学生在进入工作室前接受1~2年的统一的基础教学。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迁入新校舍后,面对规模扩大、学科拓展以及学科专业趋向综合的新形势,成立了面向全院造型类一年级学生的基础教学部。之后,随着几个专业学院的建立,各专业学院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基础教学部。

各专业统一的基础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规模扩大后的教学资源共享问题,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其一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1992年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后,国家开始大幅度压缩专业目录,提出淡化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提出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阶段转型,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转变。其二是艺术教育自身的转变。以中央美术学院而言,则是长期以造型专业为主的单一学科小规模、课徒制的教学模式向多学科(特别是设计类学科)综合的、大规模的课程制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徒制教学一直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专业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因为从建院伊始,中央美术学院就聚集了一大批在全国各个领域极具声望的代表性艺术家,他们有着辉煌的创作业绩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以他们个人或群体建立起的各个工作室成为专业教学的基本单位,他们个人的艺术主张及创作经验成为各工作室教学的基本内容。依赖他们的个人经验“因材施教”、“顺水推舟”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新时期以来,随着老先生们逐渐退出教学一线,以及艺术创作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虽然各工作室得以保留与延续,但教学内容已多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研室性质的教学所取代,各工作室之间在艺术主张与教学内容上也出现趋同之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对相对规范与统一的课程教学的需求加大,这就为不同工作室之间专业教学的沟通,特别是基础教学的打通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条件,加之学院规模的扩大以及设计类学科的建立和快速发展,更加快了这一进程。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是中央美术学院建院以来在校外建立的第一所专业学院,也是最年轻的全新教学单位。她是中央美术学院在新的办学形势下,主动探索不同教学与培养类型的一种积极尝试。她在建院之初就提出了“推崇新异、关联社会”的教学宗旨和“学术为先、应用为本”的教学主张。城市设计学院建院之初首先就面临着基础教学如何开展的问题。相对于学院内的其他专业分院,城市设计学院的基础教学更为复杂,因为它的教学对象中既有偏重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也有偏重于造型类专业的学生,这就使基础教学更加困难。为了有利于大家统一认识,摆脱犹疑与纷争,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我在基础部成立之初就给他们明确了要为学生“打下学业基础、开启学术眼界、确定专业方向”的教学任务,促使大家更加关注各专业最为核心的共性素质的培养和学生未来的发展。经过大家的多次讨论,并在对以往教学经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造型基础”、“设计基础”、“综合技能”三个课程板块,素描基础、形式研究、色彩研究、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数字设计基础六门主干课程以及城市亲历、综合设计、专业史论、人文社科等一系列辅助课程。

造型基础教学旨在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调整学生入学前由于应试训练而形成的概念化认识。在深入观察对象的基础上,在提升刻画能力(这是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的传统优势)的同时,关注对具象造型中所包含的抽象因素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理解与研究造型的能力,锻炼学生从具象观察到对抽象形式的分析与提炼以及形式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进入设计基础教学打下基础。

设计基础训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设计的方法与原理,关注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学习设计的基本概念,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为设计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综合技能板块分为电脑技能课程和手绘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今后的设计奠定技术基础。

当然,一个好的基础教学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还应该始终关注学生审美与精神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协调发展。城市设计学院的基础教学时间还不长,还处在一种探索与积累的过程中,但这支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组成的教学团队,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在他们的积极进取和努力工作下,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教学效果,也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这对于城市设计学院今后进一步实施两段制教学打下了基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他们将一些教学成果集结出版之际,我首先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对他们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更请广大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我想这也才是我们出版此书最主要的目的。

诸 迪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原院长)

序言:思与行—— 从基础教学谈起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也,所谓教育,也就是做好“传之道,授之法”这两个层面的事情:

其一:形而上,传道,“道”路,植入的是精神。

其二:形而下,授业、解惑,呈现的是方法。

中央美术学院之魂,即所谓三个“品”:品德、品格、品位。“品德”者,厚德载物,明道厚德;“品格”者,独立判断,批判精神;“品位”者,判断标准,广博视野 。

面对“现代的教育”,我们首先要思考几个问题:现在的学生在十年甚至几十年以后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的?未来时代的发展进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

现在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平均三至五年的知识更新节奏,必将带来教学模式的变革。“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关注科技的发展和变化;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态度的转变”是我们教学思考的基点。只有回答时代的问题,时代的资源才会和你分享。

这样的思考带给我们在教学理念上的根本转变,阐释为四个基本主旨。第一,重视创造性地扩大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建立开放的知识体系,形成开放式思维方式。第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合作精神。第三,强调终生教育的理念,将“敏感度”作为能力去培养,与时俱进。第四,研究方法,注重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直以来,有关艺术、设计教育,我有一个观点,即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带”出来、“熏”出来的,学校的“学术氛围、价值观和使命感”形成于平淡之中,彰显于重要时刻。

“以道入技,以技入道”相辅相成,殊途同归。所谓“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器成之”。

作为宽基础教育,我们着眼于培养四个层面的能力。第一层面:调研、分析、策划、推导及文字整合能力,侧重方法与路径。第二层面:二维设计、视觉传达,表达和交流能力。第三层面:重新诠释“基础”概念,培养多视角的专业基础能力。第四层面:批判精神,生长性的文化视野,把创造作为可培养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中国特殊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新课题,使设计在当代复杂多元的语境中,将越来越多地介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的“软体组织”,艺术设计也将带来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的取向。

城市设计学院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城市、时尚、青少年”为特色,“城市”为核心,“时尚”显态度,“青少年”激活力,“跨界与活力”将是其生长的孵化器和催化剂。

我们能否搭载这一历史机遇为世界带来新的文化主张与思考,是不容回避的时代挑战。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 王中教授

编辑推荐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设计基础教研室先锋实验课程教学实录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