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都市文化研究论丛 都市文化研究的多重视域 郑崇选 著
多视域研究都市文化的最新成果
ISBN: 9787549536078

出版时间:2013-06-01

定  价:48.00

责  编:刘冬雪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文化研究

读者对象: 文化研究者及爱好者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280 (千字)

页数: 324
图书简介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当代中国最广阔的社会背景,在此背景下,都市文化的生产也呈现极为纷繁复杂的状貌。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传统、现代、后现代等各种文化现象都同时混杂存在于一个平面上,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错综复杂地纠结在一起。社会文化状况的复杂性决定了当代中国在文化认同上的艰难性和多元化,同时也说明了文化认同建构的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

作者简介

郑崇选 男,1977年生,文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已出版专著《镜中之舞: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合著《现代性与都市文化理论》,编著《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在《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文化中国》、《上海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独立承担及参与课题多项。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篇理论阐释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都市文化的生产3

大众传媒与都市文化形态的建构19

大众文化的阶层区隔与消费逻辑37

消费文化与都市叙事54

第二篇文化形态73

可疑的转向75

三十年流行语中的当代消费文化变迁83

感恩的社会机制与伦理规范91

焦虑中的性别与都市想象

——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漫画为中心100

当前中国主流文化的边缘化危机及其价值重塑117

第三篇文学转型127

当代中国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文学转型

文学本质与现代转型129

影像消费流行背后的叙事危机134

文学叙事的“非消费性”150

媒体批评的消费化163

网络时代文学生产新机制的生机与困境171

第四篇上海文化187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189

世博会: 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新跨越203

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225

以文化之力助推上海转型发展248

第五篇文本解读265

重建个性化写作中的文学精神267

后知青时代的命运叙事

——关于叶辛的《孽债Ⅱ》274

赝品,还是经典

——有关《三人行》的若干断想290

神性写作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以《放逐伊甸》为例298

重返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场域”

——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305

《士兵突击》与当下时代的自我认同308

后记311

编辑推荐

都市文化研究论丛是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先生主编的该中心近期研究成果汇编。丛书作者集合了该研究中心的中坚力量,立足本领域学术研究前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公认的成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都市文化的参与,当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复杂的转型过程,社会形态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作为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精神形态,其构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本书基于当代中国所发生的文化语境的变化,较为长期地关注了都市文化生产的多个面向和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变化,既有理论层面的提炼和概括,又有实践层面对文化状况的具体研究,可为当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精彩预览

都市文化消费的异化使得人成为精神世界的弃儿,成为虚无主义的代名词,也使得文化不再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映,而是以一种异在的、与人对立的状态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失落了文化本身应当具有的崇高精神及道德关怀。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文化成为商业社会的媚俗之物,成为批量化的无个性生产,成为个人偏好及主观好恶的情感表达,成为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争相竞驰的恶俗。人,在文化之中,在文化世界的创造过程中,却再也无法感受到文化本身的生命力和积极启示,再也无法体验文化带来的愉悦之感,而只能孤立地、无助地、空虚地、失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之中,被文化远远地抛弃在外,文化与人的距离渐行渐远,终有一日成为远离人类世界的浮华之物。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都市文化的生产》

女性身体及其形象大规模地被商品化,成为公众欲望的消费对象,是随着现代都市的进程而形成的,这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表现得尤为明显。“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大众流行文化的摇篮,到处充斥着女性诱惑的意象,最早预示着中国文化的一次巨大转型。……女性诱惑已经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都市语言,它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意符显现出来……”身体,尤其是摩登女性的身体也成为漫画的重要题材。其中,《时代画报》、《万象》、《时代电影》、《良友画报》、《唯美》、《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等许多上海杂志中的漫画作品,都出现了大量女性身体形象。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漫画对于女性身体过多的描绘无疑使之有“物化”的倾向,不过若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女性的身体挣脱家庭的束缚,不断见诸各种大众媒体,则助于开拓女性活动的公共空间。漫画因为自身的艺术特质和艺术目的,对于身体的描绘反映出了漫画家和受众群体对女性身体的复杂态度。“凝聚在她们身上的性格象征着半殖民地都市的城市文化,以及迅速、商品化、异域情调和色情的魅惑。由此她们在男性主人公身上激起的情感——极端令人迷惑又极端背叛的——其实复制了这个城市对他们的诱惑和疏离。”

——《焦虑中的性别与都市想象》

在谈到“孽债”的名字时,叶辛曾经用“难以还清的感情债”作解释,知青一代返城后所经历的情感挣扎是《孽债》的主要着力点。而《孽债Ⅱ》之所以仍旧采用了原来的名字,一方面是因为知青命运的延续,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知青下一代的两性情感状况依然是《孽债Ⅱ》的叙事重点,对于他们,因情感而生的债已经不存在了,却也经历了各自的迷茫。男女两性之间的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而艺术的价值全在于表现情感的广度和深度,叶辛在《孽债Ⅱ》用了很多的笔墨叙述五个孩子的感情经历,也顺便牵扯出了他们周围人的感情抉择,展示了一代人的情感状态。也许浪漫的爱情是每一个时代的个体都怀有的美好梦想,但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方式与表达方式,作家的情感叙事方式也是由生活的展开方式所决定的。

——《后知青时代的命运叙事》

◎ 丛书(如果有,请填写)

都市文化研究论丛

施晔《近代小说的城市书写与社会变革》

杨剑龙《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郑崇选《都市文化研究的多重视域》

王琪森《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程 郁、朱易安《上海职业妇女口述史》

施 晔《近代小说的城市书写与社会变革》

杨剑龙《坐而论道:当代文化文学对话录》

朱鸿召《文化民生论》

彭善民《趋于治理:1949年以来上海的毒品控制》

钱 智《长三角都市文化:演进与体验》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