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校园学习空间的分类、正式学习空间(教室)的变迁与形成过程,正式学习空间(教室)的架构及其应用模式、支持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不同类型的学习空间、校园学习环境与学习空间的整合、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结构、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空间的变革、校园学习空间的规划、新型校园学习空间的开发实务、典型校园学习空间的案例、基于新型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等。
该书属于教师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前沿选题,无论是应用还是研究领域,均有重要价值。该书的内容可以供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各类学校和教育技术工作人员规划和开发新型校园环境、创新学习空间和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陈向东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理学博士,从事教育技术学科和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是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教学法、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数字图书馆等。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与教育部哲社基金多项,发论专著二部,核心期刊论文近四十篇。
目录
第1章面临变革的教室 1
1.1 教室的变迁 1
1.1.1 梦想中的教室 1
1.1.2 现代教室的形成 4
1.2 教室的变革 8
1.2.1 不同的变革视角 9
1.2.2 课堂设计的内容 12
1.2.3 研究的方向 14
第2章校园学习空间 17
2.1 学习空间连续体 17
2.1.1 学习空间的变革 17
2.1.2 学习空间连续体的构成 19
2.1.3 几个典型的学习空间 21
2.2 正式学习空间:教室的空间架构 25
2.2.1 作为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教室 26
2.2.2 教室的空间划分 26
2.2.3 教室的空间布局 29
2.2.4 影响教室空间布局的因素 32
2.2.5 现有教室空间的重构 33
2.2.6 信息技术对教室空间架构的影响 34
2.3 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架构 36
2.3.1 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特征和功能 36
2.3.2 非正式学习空间划分 37
第3章学习空间的开发 42
3.1 学习空间开发的视角 42
3.2 PSST框架 43
3.2.1 开发框架的构建 43
3.2.2 基于PSST的学习空间设计 46
3.2.3 基于PSST的评价 47
3.3 新技术的应用 48
3.3.1 电子书 48
3.3.2 虚拟现实技术 50
3.3.3 物联网技术 54
3.3.4 动作识别技术 55
3.4 新型架构的探索 56
3.4.1 多显示学习空间的必要性 57
3.4.2 几种类型的多显示教室 61
3.4.3 实践案例 64
第4章校园新型学习空间的个案调查 67
4.1 调查方法简介 67
4.2 复旦中学心理社团活动室 68
4.2.1 案例介绍 68
4.2.2 应用实例 70
4.2.3 心理活动室评价 71
4.3 市西中学思维广场一楼 72
4.3.1 案例介绍 73
4.3.2 空间应用 79
4.3.3 市西中学思维广场评价 79
4.4 上海市实验学校苹果工作室 81
4.4.1 案例介绍 81
4.4.2 应用实例 83
4.4.3 苹果工作室评价 84
4.5 华师大二附中美术社团活动室 86
4.5.1 案例介绍 86
4.5.2 空间应用 89
4.5.3 美术活动室评价 89
结语 91
前言
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模式带来改革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互联网从有线互联发展到无限互联时代,现正步入到移动互联时代。这一变化体现在:上网设备从台式计算机,到手提电脑,发展到现在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式网络终端;学习方式从单机学习,到网络课程学习,发展到今天的移动式碎片化学习;教学形式从单机版的课件到网络课程,发展到现在的公开课、微型课,实现移动式教学;教学设备从投影仪、展示台,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发展到现在的移动式教学终端。可见,移动互联、移动学习和移动教学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主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确,这种革命性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这些问题:如何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给教育带来的现实变化?如何从实际出发,通过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做一个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者、教学模式的创新者?如何成为学生移动学习、数字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规划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具体目标,并提出了5个行动计划,以期提升学校和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本丛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作为广西创新人才培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试图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和教育应用前沿,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及时地向读者介绍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和学的深度融合。“新技术与教师教育丛书”首次推出《移动终端教育应用》和《新型学习空间》两本书。
本书共有五章,内容是新型学习空间理论与应用进展的介绍,从教室变迁的历史视角、学习空间面临的变革、学习空间连续体的构建、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建设、学习空间的开发与评价、新型学习空间的个案研究等多个视角对学习空间进行了探讨,包括了国内外大量新型学习空间(教室)开发与应用案例。全书由陈向东规划设计、修改和完善,并且撰写了大部分的文稿,陆蓉蓉撰写了2.3节与第4章的初稿,蒋中望撰写了1.1.1中的部分初稿。由于学习空间的研究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本文是边实践边总结的成果,一定还有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王兴辉 陈向东
2013.9.5
该书属于教师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前沿选题,无论是应用还是研究领域,均有重要价值。该书的内容可以供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各类学校和教育技术工作人员规划和开发新型校园环境、创新学习空间和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 |
![]() |
![]() |
会员家 | 书天堂 | 天猫旗舰店 |
![]() | ![]()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