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板块图书分类品牌系列获奖图书图书专题新书上架编辑推荐作者团队
都市文化研究论丛 文化民生论 朱鸿召 著
百姓的笑容,是政府文化民生的目标所在
ISBN: 9787549552566

出版时间:2014-06-01

定  价:66.00

责  编:刘冬雪
所属板块: 社科学术出版

图书分类: 文化理论

读者对象: 文化研究者及爱好者,政策研究爱好者

上架建议: 文化研究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字数: 300 (千字)

页数: 424
纸质书购买: 天猫 当当
图书简介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作者简介

朱鸿召,文学博士,曾任《解放日报》主任记者、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上海闵行报社总编辑、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长期致力于延安时期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现代城市文化研究,相关著述有《延安文人》、《延安曾经是天堂》、《延安缔造》、《延安有星辰》、《上海文化发展探索与研究》等,主编《红色档案: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汇编》60卷。已在我社出版图书《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图书目录

第一辑文化精神论1

检讨我们的文化观念3

文化的前提是科学的有限性9

文化是人性的有效传递15

文化存在方式的特殊性18

文化的三个基本范畴20

文化具有赋予意义的功能22

时间是文化的坐标24

文化,有时也是致命的26

现在我们距离文化有多远28

现代化只能是手段,不能是目的31

剔除“软实力”概念中的霸权意识3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几个文化问题35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40

文化民生与文化软实力53

走出“送文化”的误区82

第二辑决策咨询篇89

建立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的可行性研究9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文化工作脉络101

建立城市雕塑的公共文化保障机制106

关于建立城市文化预警机制的对策研究113

关于“艺术银行”项目的可能性报告117

对莫干山路50号苏州河艺术仓库的调查报告123

关于发展朗诵培训业的可行性研究131

与“群众文化”相关的若干概念分析137

放大“城市最佳实践区”的社会效应143

闵行文化资源调查报告153

加快城区文化发展,增强闵行软实力建设168

召稼楼古镇开街仪式策划建议182

国内汽车文化及相关活动情况分析191

积极倡导汽车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提案206

实现三个跨越,谋求杨浦文化立区战略

——对杨浦区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意见212

“长三角”的边界与要点217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上海的启示227

发挥传媒机构对所在地文化的积极作用232

讲座,请说真僧家常话239

“千年中国,智慧人生”系列讲座缘起243

关于设立“国家文化创新孵化基地”的若干意见245

上海文化创新目标锁定哪里249

上海城市创造活力地带研究252

第三辑生活体验说261

1978年的主义与小康263

感知唐诗的体温267

淮南与淮南人271

情牵博物馆299

住近地铁莲花路站301

我是“有文化”的朋友304

第四辑人文随笔录307

东北森林状态报告309

徽州,财富需要支点

——赵焰《思想徽州》的启示324

什么财富来得最安心327

上海人的学习头脑329

新上海人的生存之道340

韩剧流行的社会文化根源353

苹果还在,佛还在360

一代英雄的读书人365

唯有人格担道义367

青海有个鲍鹏山374

家国里的世故与风流381

中国建筑设计国际招标中的怪象、乱象与真相385

中国设计必须妥善解决当下中国问题390

扫街,扫街,社区报399

善存中国人的金字招牌401

后记避免工作中的文化短板404

编辑推荐

都市文化研究论丛是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先生主编的该中心近期研究成果汇编。丛书作者集合了该研究中心的中坚力量,立足本领域学术研究前沿,进行了深入了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公认的成就。

文化、民生都是当前热议的话题,二者的关系是意义重大的话题。朱鸿召先生以百姓的满意为立足点,提出百姓的笑容是政府文化民生的目标所在这一重要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城市发展决策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对上海文化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精彩预览

淮南城市的发展因煤而起。

煤,给淮南人带来过足够的荣耀,攀缘着这条荣耀的彩带,淮南却陷落到困顿之中。

淮南煤田地质储量440亿吨,现已探明储量145亿吨,占安徽省煤炭储量的65%,占华东地区煤炭储量的32%。淮南煤炭品质优良,煤种多为气煤,磷、硫含量低,灰分小,热量都在每克5000—6000大卡,是非常理想的动力燃料。淮南地处华东腹地,水陆交通便利,是华东工业发展的能源基地,煤矿开发价值大,煤炭工业前景广阔。

早在明代,淮南煤炭就已经被发现,并开始零星地淘拣。此后明清两代不断有私人小规模地掘采。到20世纪20年代,商办大通煤矿公司进行规模较大的开采,几经起落,效益不佳。民国二十九年(1930),国民政府中央建设委员会在九龙岗设立淮南煤矿局,主持开发淮南煤矿,并修建淮南铁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日本侵略占领淮南,将九龙岗淮南煤矿局和大通煤矿公司分别交给三井矿山会社和三菱矿山会社经营,1939年又将两矿合并为日华合办淮南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对淮南煤炭资源开采掠夺。抗战胜利后,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接收了淮南煤矿和铁路,以及田家庵发电厂,成立淮南矿路公司,扩大对淮南煤矿的开发和勘探。当时的田家庵码头、大通、九龙岗矿区,合称“淮南三镇”。同时,西部八公山地区开始煤矿建设并投产出煤。

1949年1月,淮南和平解放,随即成立淮南矿区,直属江淮解放区。次年9月,成立淮南市,归属皖北行署管辖。1952年4月,淮南市改制为安徽省省辖市。

新中国时期,淮南煤矿建设发展迅速。除了原有的九龙岗、大通矿继续生产外,扩建了新庄孜矿(原八公山矿),兴建了谢一、谢二、谢三、李一、李二、李嘴孜、毕家岗、孔集等八对矿井,到20世纪60年代淮南煤矿年产量达到1615万吨,跻身全国五大煤矿之一。

80年代初,国家在淮南成立两淮煤炭建设总指挥部,按照“强化开采,有水快流”的方针,扩大建设规模,投资开发潘一、潘二、潘三、谢桥等大型矿井。相应地,淮南城市规格在提高。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享有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权限和行政立法权;1985年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这样,淮南市与大连、青岛、西安、无锡、武汉等城市在当时处于同等规格建制。

轰轰烈烈的煤矿建设,使淮南由乡村变为城市。50年代苏联援建项目工程,60年代大通煤矿万人坑阶级教育典型,70年代工业学大庆红旗标兵,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淮南人享尽了荣耀。男人们到淮南当矿工,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姑娘们盼望着: 吃白面,住公房,嫁人就嫁矿工郎。但在这些荣耀背后,淮南人却陷于困顿而不觉,或觉悟而不愿承认。

下地要比上天难!

淮南煤田埋藏在地下200—800米,地质条件复杂。打井开采,一个煤矿至少同时打两个或三个矿井到地下相互沟通,解决照明、通风、排水、支护等重大问题后,才能采掘出煤。而在淮南地区每打开一个矿井,都必须穿越表土层、流沙层、花岗岩老石板层,才能到达含煤层。仅仅是这其中的流沙层,它是淤泥状石英质的地下流沙河,穿透力极强,采用低温冷冻的方法开凿建井,钢筋混凝土的井壁仍然可能被它穿通,小到矿井渗水,大到井筒报废,损失动辄数以千万元或亿元计。

在平均深度400—500米的煤田井下作业,从地面井口落下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硬物,砸在身上,都有可能造成残疾或伤亡。随着矿井的不断开采,井巷布置纵横交错,带来瓦斯、渗水、漏顶、塌方等日渐严重的问题。从地面指挥,到井下操作,稍有疏忽大意,就会遭遇险情。地面底下,难以急救,一次死亡几人几十人,甚至近百人都在所难免。

所以,淮南矿工中一辈子下井而没有任何身体损伤,那被视作莫大的福分;三代人下井而没有工伤死亡的,那是八辈子老祖宗积下的阴德。

有老年的区队长带队值班,夜深人静时电话铃响,会头皮发麻,汗毛直立,就怕井下出了事故。下班时间,下井工人到了预计回家的钟点不见人,家里的亲人心里就不踏实,听不到消息那就要着急。矿工中也有离婚的,一般来说丈夫是井下工人,那么夫妻分手基本都会和和气气的,至少妻子不会口出恶言。人生一世,能活着在世间,毕竟是最好的事呀!

面对如此的形势,地下采煤就是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这样的战争在淮南的矿井下时刻进行着!

为了组织这场战争,为了打赢这场战争,煤矿生产采用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森严的组织纪律,要求个人绝对服从命令听指挥,将一个班组、一个区队、一个煤矿统一成一个意志,团结成一个拳头,按照一个步伐去行动。这确实是客观生产环境下的一种必然措施,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式。但就在这种必然有效性之间,却又同样是必然地滋长了管理者的长官意志和被管理者的奴性意识。长此以往,煤矿企业从井下到地面,从生产到生活,从经营到分配,到处都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人人都接受了顽固的等级观念。这便严重地束缚了煤矿生产力的发展。

因为在生产力的一切要素中,人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现在观念、体制、纪律、行动都将人重重地限定起来,捆绑起来,人便失去了他应有的活力,劳动的创造性和精神的想象力都变得萎缩起来。这样,煤矿企业的生产力水准,其起点往往就是其终点。并且,在煤炭开采方式上科学技术应用得较少,感觉经验的排场就越大,而长官意志也便越强。

客观上煤矿企业这种难以化解的生产与发展的矛盾悖论,主观上各种名誉和宣传不断遮掩加固了经的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封杀了人们对个中矛盾悖论的觉察和认识。淮南煤矿在一片好的感觉中,日渐衰败着。

到80年代中期,两淮煤炭建设总指挥部撤销了,国家煤炭建设投资重点转移了。淮南煤矿老矿井相继老化、报废,而新矿井建设“投资无底洞,工程马拉松”。煤炭企业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对职工欠账过多。加之多年来,走煤炭生产单一化道路,抛荒性开采,井下煤挖完了,地表塌陷了,没有其他产业补偿填充,老矿区憔悴羸弱,满目疮痍,转产艰难,新生无望。五六十年代搭建的砖瓦平屋式工房,住了两三代人,拥挤地生长出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耳房、门旁和顶房。寄身宿卧之所,矿工私人营制,公共用水和厕所就无人过问了。限于卫生环境和条件,大面积的传染性疾病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时常逡巡在这种老矿区住宅周围。

煤,曾经给淮南人带来了太多的荣誉,今天给淮南的发展又设置了太多的艰难。

淮南两百余万人口中,煤矿人口占一半左右。尽管淮南现在已经逐渐发展起了电力、化工、机械、电子、纺织、造纸、建材、陶瓷等产业,但煤炭行业的地位和影响依然是举足轻重的。

这种影响的关键在于,几十年来公有制在淮南煤炭行业的成败浮沉、矛盾困顿,通过人的性格心理,制约着几乎所有淮南工业企业发展的体制、观念和命运。

煤炭是工业的食粮。淮南人习惯以“煤老大”自居,豪爽、大度、粗野。豪爽,要讲体面。马路修得宽宽的,大楼建得高高的,轿车买得亮亮的。老实讲这种眼界高也很令人钦佩,很有好处,但毕竟那点金钱都贴到脸面上去了,如果要考虑到产品的开发营销,企业的规划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那么不能不说这是做派性建设。大度,是不在乎。煤从地下挖上来,虽然辛劳,要付出代价,但与商业性消费城市的经济积累相比,是要显得简捷大方得多了。地下资源,储量丰富,至少几代人是可以取之不尽的,那就取之也易,去之也轻,挥霍浪费成性。粗野,是有依恃。能源工业,公有制体制,计划经济,这就占够了不平等竞争中的优势因素。我很粗,但是我很强;我很黑,但是我很亮。你少不了我的强和亮,就得搭配承认我的粗和黑。只要煤炭有产量,煤矿就是这个粗野的样子,憨厚朴实,无须文化知识的用场。

煤炭是一种非再生资源。淮南人脑子里一直做着煤炭的梦,手上却粘住了煤炭这个扔不掉的烫手山芋。

以行政权威和物质利益原则凝固着的观念体制,在发挥出它的最大效能后,排泄着粗放经营、专制管理、任人唯亲、贪污腐化的恶臭乌稀。故步自封,继之以跟风从众,再加上沽名钓誉者流的操持炒作,淮南企业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真是“其兴也勃兮,其灭也忽兮”(黄炎培语)。有识之士感慨万分地说,这些年的穷折腾,改个名字,换块牌子,玩的还是那几个熊孩子。

淮南不沿海,不靠边,不临境,一切资源中唯有人的资源才是最可靠的,只有人尽其才,才能物尽其力。煤矿工人曾经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淮南人还保存着中国工人阶级的那些优良品质。近年来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淮南的淮南人,他们大都是高校毕业生和转业军人,怀瑾握玉,势将有为。90年代以来,最优秀的淮南人已经在新集矿区走淮南人自己的路,重写着淮南煤矿的历史!

沿着新集的方向,淮南人路正长。

——淮南与淮南人

线上商城
会员家.png 书天堂.png 天猫旗舰店.png
会员家 书天堂 天猫旗舰店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png   微博二维码.png
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

微信号:bbtplus2018(工作时间)
电话:0773-2282512(工作时间)

我要投稿

批发采购

加入我们

版权所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纪委举/报投诉邮箱 :cbsjw@bbtpress.com    纪委举报电话:0773-2288699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 | 网出证 (桂) 字第008号 | 备案号:桂ICP备12003475号-1 | 新出网证(桂)字002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30202000033号